俞小妹
摘 要 “互聯(lián)網+ ”時代的到來,給信息技術融合于學科教學帶來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機遇。根據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要讓教學評價真正成為檢驗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必要手段,我們可以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絡的開放、平等、互動等特性于學科教學評價,更好的激勵我們的教學發(fā)展。本文主要以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評價為實施案例,對在“互聯(lián)網+ ”背景下的學科教學評價進行實踐探索、思考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教學評價 “互聯(lián)網+” 原則 方法 具體實施 意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74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過程及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給予價值判斷。①傳統(tǒng)課堂教學評價存在諸多問題,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忽視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心理發(fā)展等方面因素的考量,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很少體現(xiàn)學生的自我評價、交互評價。我們迫切需要徹底改變學生以往被動的評價對象,讓學生和老師、家長一起參與評價,使評價公正、公平、全面,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熱情,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進步的快樂。
百度詞條指出“互聯(lián)網+”就是“互聯(lián)網+各個傳統(tǒng)行業(yè)”,這意味著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讓互聯(lián)網與傳統(tǒng)行業(yè)進行深度融合,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生態(tài)?!盎ヂ?lián)網+”背景下的教學評價目的是檢查和促進教學,倡導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
1 “互聯(lián)網+ ”背景下學科教學評價的原則
(1)教師主導性作用與學生主體性學習相結合。教師是教學的引領者,是評價的指導者、組織者、裁判者?!盎ヂ?lián)網+ ”背景下的學科教學評價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期初應該設定好教學評價的具體流程,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標準,學生協(xié)作小組互相評價的辦法、獎勵機制等。教師一個人很難面面俱到對每個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價,特別是信息技術這樣的課程,往往一個老師帶許多班級,所以學生才是教學評價的主體實施者,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的互評。
(2)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性評價。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評價把“人人有發(fā)展”作為學習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程度進行賦分,課后進行總體評價,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團結、互助的班集體。對于班級獎勵,可采用加分表揚、經驗介紹、頒發(fā)證書,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多種方式。
(3)尊重每個學生的觀點,提升學生的自信心?;ヂ?lián)網下的教學評價在時間上有相當?shù)淖杂啥?,除了教師評價還有學生個人、學生小組甚至是家長的介入,因此事先教師和學生達成共識,制定好評價的量規(guī),讓評價有據可依,從而使評價公正、客觀、公平。
(4)評價過程適時介入,提高課堂效率。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讓評價常態(tài)化,無論課的哪個時間段,學生有出色的表現(xiàn),或者對某個問題闡述出現(xiàn)偏差,都可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在你追我趕的教學氛圍中潛移默化得到多種非智力因素的提升訓練,讓教學評價的作用發(fā)揮極致。
2 “互聯(lián)網+ ”背景下學科教學評價的方法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設計了以下幾種評價方法:
(1)作品多維評價法?!盎ヂ?lián)網+ ”背景下的教學評價,常常要從學生的創(chuàng)造成果和作品完成的過程兩方面對學生完成的電子作品進行評價,教師要求學生填寫作品總結報告以說明作品完成情況,在進行作品評定之前,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出相應的評價量規(guī)。比如在制作網頁或WORD電子小報時,就可從作品的選題新穎性、內容的科學性、表現(xiàn)藝術性、技術先進性、結構合理性等多個方面確定評價分值的分配。量規(guī)的使用讓不同學生的作業(yè)放在一起綜合比較,作品質量的高低就一目了然了。電子小報評價表見表1:
(2)學生成長電子文件夾評價法。學習檔案袋(又稱學習文件夾)評價,是近年來受各國教育界普遍重視的一種過程性評價方法,尤其適用于協(xié)作和探究性的開放活動。在計算機和網絡環(huán)境下,可以利用“電子學習檔案袋”(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 簡稱“電子學檔”),即借助計算機技術來生成、存儲、展示和分析評價關于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檔案資料,反映學生的努力程度、進展狀況和成就水平。②學習檔案袋主要用于存放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進步的各類學習成果和記錄,如作業(yè)、作品、試卷、評語、實驗記錄、活動照片等,這些學習資料有助于學習者隨時回顧學習、自我評價、自我提高。
(3)教師隨堂評價法。教師作為全學程的指導者,可結合學生在課上的實際表現(xiàn),及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來綜合評價。比如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
(4)課后拓展練習評價法。學習貴在能舉一反三,為了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在網絡教學內容中安排分層的課后拓展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操作練習,比如在教學8年級初中信息技術中《制作Flash遮罩動畫》內容時,可以提醒學生從“遮罩層形狀的不同、遮罩層與被遮罩層補間動畫的不同、文字遮罩動畫的制作、2個或多個圖層的遮罩動畫的形成”等多個維度訓練制作遮罩動畫。有的學生能完成基礎題目、有的則能充分應用擴散思維解決相關問題,網絡及時提供相應的評價。這樣也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理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3 “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學評價的具體實施
(1)評價過程。信息技術學科操作類作業(yè)居多,45分鐘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而蘇州各個學校的初中段教學大致安排2周課時,因此以往作業(yè)評價效果不理想,在互聯(lián)網絡環(huán)境下,所有參與學生在課堂時間內外通過學生對作業(yè)的再學習再加工,隨時隨地將作業(yè)上傳到教學網平臺,每個學生參與評價,學生認真檢查彼此的作業(yè),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大家都能看到評價內容和改進建議。最后老師和小組成員共同整合評價結果并公布結果。
(2)評價注意點。精彩的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合理、有效、有價值的評價反饋。評價不能浮于表面形式,對學生作業(yè)、作品的評價不能停留在美不美,對學生操作過程的評價不能光以對或錯來界定。而要以三維目標的達成度為評價的核心要素。并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使“差生”受鼓勵,對“中等生”進行激勵,為使優(yōu)秀生達到更高層次的效果則“嚴厲”要求。
評價應堅持正面引導,以描述性評價為主,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建議。讓學生既能快樂學習,又真正掌握知識并鍛煉能力。
(3)評價與反饋。為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勇于展示、樂于助人的參與意識,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自學的能力,對在網絡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每周在網上對全班或全年級公布一次獲獎者名單,并分別給予附加獎勵1分。設計學習評分表如表2:
通過綜合學生的評分,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對教學中的普遍問題以教學日志的形式發(fā)布到網上,供全體學生再學習,在全班進行解答消化,個別化問題則通過BBS論壇或QQ群組讓網絡小組成員間互動討論解決,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老師單線聯(lián)系,學生有什么學習的想法直接反饋給老師,老師點對點及時個別輔導,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形成良性發(fā)展的班集體。
4 “互聯(lián)網+ ”背景下教學評價的意義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教育評價具有信息反饋、調節(jié)、指導、學習、管理和研究功能,教育評價的范圍目前已經擴大到包括教育過程在內的各種因素,評價變得更科學更有價值。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學科教學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單一注重學科知識的掌握,注重接受教學,評價的標準從知識轉向了能力,還包括了學習動機、協(xié)作學習的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成就感,需要發(fā)掘學生作品細微的亮點,給學生更多展示的機會,比如學校網站、班級布置、校園宣傳欄都可有學生的創(chuàng)作作品。作為教師的我們,須時刻對學生傳遞積極的期望,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改革評價機制有利于從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高度去開展工作,真正面向未來,實現(xiàn)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
注釋
① 吳軍其.新理念信息技術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② 張建偉.網絡協(xié)作探究學習的設計.中國電化教育.200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