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巧玲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部分。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課文的文眼,并帶領學生解讀這些文眼,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并能更好地分清文章的層次與線索,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
可是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花費大量的精力設計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卻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們語文老師在教學時力求面面俱到,造成了學生在課上疲于應付,課堂缺乏生機。教學中,能準確地找到文眼,同時有效地緊扣它切入課文教學,就可以高效地調動學生思維,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深刻領會文章的內容和主題,從而取得很高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語文老師必須注意“文眼”的作用。抓住“文眼”進行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認識“文眼”、找到“文眼”。閱讀文章,抓住“文眼”,就抓住了全篇的綱領,把握住了全文的核心。在講讀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抓住“文眼”,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而且對課文的重點、特點也就了如指掌。而一篇文章的“文眼”出現(xiàn)位置不盡相同的,有的時候“文眼”在題目上,有的時候在文章的開頭,有的時候在文章的中間,有的時候在文章的結尾。那如何抓住“文眼”,切入教學呢?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從課題中找“文眼”,管中窺豹
有些文眼就在課題上,這叫“額式文眼”,在教學時,直接從課題切入設計教學,可以準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主旨,從而以此為主線展開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和優(yōu)美語言的感染。如,我在教《老人與海鷗》一課時,我問學生:“讀了這個題目,你可以提哪些問題?”有的說:“老人和海鷗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有的學生說:“老人和海鷗是什么關系?他們之間有著什么感情?”我接著發(fā)問:“同學們很會善于發(fā)問。這個題目是由兩個名詞并列起來的,這是一個詞組,不是一個句子,你們能把文題擴充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嗎?如填上一個四字詞語?!?同學們有的說:“老人與海鷗相依相伴?!庇械恼f:“老人與海鷗依依不舍?!边€有的說:“老人與海鷗深情厚誼?!蔽易詈罂偨Y過渡道:“作者是把他們之間的關系比作了什么?是親人關系,是父親和兒女之間的關系,把海鷗當成自己的子女,叫家人?!保ń處熛鄼C板書“家人”)
如果在教學中,教師緊扣文章的題目,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路,還可以提煉文章的靈魂,對學生的中心就有所感悟了,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yǎng)成善于從課題發(fā)問的好習慣,通過文題“窺一斑而見全豹”。
二、從篇首中找“文眼”,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有些文眼,在文章的開頭,這叫“開啟式文眼”,開宗明義,“文眼”在文中有總領全文的作用,在教學中,抓住這樣開啟式的文眼,可以讓學生知道見頭而知首尾的結構安排法。 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開頭第一段就寫道:“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句總領全文,是篇首“點眼”,下面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別從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三個方面來表現(xiàn)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第五自然段講了圓明園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過程,可以看出作者對圓明園毀滅的惋惜之情,從而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照應了文章開頭的不可估量的損失。
在教學中,就從這樣的“文眼”切入教學,學生不但能很快地知道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意思,還可以讓學生很快地明白文章的布局及層次,而對教師的下一步的教學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三、 從篇中找“文眼”,瞻前顧后
文眼居篇中叫“樞紐式文眼”,它如河腰之閘,關前開后。 一般這句既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文章的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此句文眼既可以對課文整體的了解,又可以很快地知道文章的脈絡層次,如《秦兵馬俑》一文,第三自然段中“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句既是對前面第二自然段介紹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的概括,又是對后面五個自然段將介紹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引領,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教學中,抓住這樣的“文眼”,學生會養(yǎng)成瞻前顧后的好習慣,久而久之閱讀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四、從篇末中找“文眼”,抒情點意
文眼在文章的結尾處,也叫“關鎖式文眼”,篇末歸出結論或抒情點意,即“卒章顯志”,總結全文。如《鄉(xiāng)下人家》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闭n文的前面部分內容就都緊緊圍繞鄉(xiāng)下人家“獨特、迷人”這樣的特點,展開描寫了六幅圖,瓜藤攀檐圖、雨后春筍圖、群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夜靜催眠圖組成了獨特的鄉(xiāng)村圖景,突出了課文要表現(xiàn)的中心。
當然,“文眼”不僅僅是句子,有時也可能是詞語,而這些詞語我們把它叫中心詞,中心詞是理解語言的突破口,抓住了中心詞,就能更加深刻地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如,在執(zhí)教課文《珍珠鳥》一課時,我扣住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咩好的境界”中“信賴”這個詞,它是串起文章的一根主線,它也是引領全文的“文眼”,于是在教學中,我這樣問道:“文中是誰對誰的信賴???”學生很快答出是鳥對人的信賴,讓孩子去找鳥兒一步步變化的句子,老師并因此因勢利導:“作者是如何贏得鳥的信賴的?”學生很快就會找出作者對鳥兒做的相關句子,理解了信賴,這樣不但可以加快教學的節(jié)奏,加大教學容量,還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我們說“文眼”既是文章思想的中心,又是文章結構的樞紐,它不僅貫穿全文,還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圍繞“文眼”閱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分清文章脈絡和線索。總之,如果教師善于抓“文眼”切入教學,可以將文章由繁雜到簡單,較快地理解文章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們引導得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之效,不但能提高學生準確、快速把握文章立意及布局謀篇的能力,而且還會轉化為學生謀篇布局的一種能力,寫起文章來,中心便明確,結構自嚴謹有序。
【作者單位: 南平師范附屬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