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斌
摘要:目的 分析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超聲表現及誤診原因。方法 回顧性分析81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的術前超聲表現,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分析其誤診的原因。結果 81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患者中有96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術前超聲檢查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發(fā)現:術前超聲檢查誤診率為37.50%(36/96),以Ⅲ型(囊內均勻點狀高回聲型)的檢出率最高。結論 Ⅲ型超聲顯示為內部可見密集點狀高回聲,似云霧狀,邊界清晰,壁毛糙、增厚,可結合臨床表現做出正確診斷,其他5種類型極易與單純囊腫、盆腔炎性腫塊、畸胎瘤、囊腺瘤及子宮漿膜下肌瘤混淆,導致誤診。
關鍵詞: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超聲;誤診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卵巢部位,該病疾病極易被誤診,在病變早期可在卵巢表面及生發(fā)上皮層發(fā)現紫褐色斑點或小泡,隨著病變的發(fā)展、反復出血,逐漸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1]。在臨床上,超聲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首選的檢查方法,其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無痛,方便直觀的特點,雖然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應用經陰道進行超聲檢查可提高的診斷的準確性,但對于不典型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具有較高的誤診率。為了提高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準確性,筆者就超聲檢查的臨床表現及誤診原因進行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間我院收治的81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證實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年齡26~62歲,平均年齡(37.2±2.1)歲;臨床表現:痛經為主訴者27例,伴有盆腔腫塊6例;盆腔腫塊為主訴者31例,合并月經紊亂7例,經量增多3例,腰酸腹痛及墜脹9例,不孕12例。所有患者均在術前行超聲檢查,其中58例行二維超聲檢查,4例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19例行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1.2方法 超聲檢查使用PHILIPS IU Elite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腹部超聲檢查的探頭頻率為2.5~3.5 MHz,經陰道超聲檢查的探頭頻率為5.0~9.0 MHz。腹部超聲檢查:需保持充盈膀胱,平臥位;經陰道超聲檢查:截石位,經陰道超聲檢查患者的子宮及附件區(qū)情況,觀察病灶情況,包括位置、大小、邊界、回聲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患者病灶及周圍的血流信號,測量收縮期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數(RI)。囊腫依據超聲檢查結果進行分型:Ⅰ型(正常卵巢型)、Ⅱ型(單純囊腫型)、Ⅲ型(囊內均勻點狀高回聲型)、Ⅳ型(多囊型)、Ⅴ型(混合型)、Ⅵ型(實質型)[2]。通過將超聲檢查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對比,分析超聲誤診原因。
2結果
2.1手術病理檢查結果 81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患者中有96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包括30例左側,36例右側,15例雙側。囊腫大小1.2 cm×1.0 cm~13.0 cm×12.0 cm。合并癥:子宮腺肌瘤8例,子宮肌瘤16例,卵巢血腫或黃體囊腫9例,卵巢囊腺瘤2例,卵巢畸胎瘤1例,左側卵巢漿液性囊腺癌1例。
2.2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超聲分型結果 96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超聲分型在病理檢查及術前超聲檢查對比發(fā)現:術前超聲檢查中共檢出60個,誤診36個,誤診率為37.50%,見表1。
2.3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分型的超聲特點分析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分型的超聲特點分析:①Ⅰ型超聲顯示卵巢稍增大,內部可見小無回聲,直徑0.9~2.5 cm;術前超聲未檢出,提示卵巢稍增大;②Ⅱ型超聲顯示邊界清晰,后方回聲增強,壁光滑或稍毛糙;術前超聲檢查中7個誤診為單純囊腫,1個誤診為占位性病變;③Ⅲ型超聲顯示內部可見密集點狀高回聲,似云霧狀,邊界清晰,壁毛糙、增厚;術前超聲檢查中1個誤診為單純囊腫;④Ⅳ型超聲顯示內部可見帶狀間隔伴(不伴)密集點狀高回聲,邊界清楚,壁?。恍g前超聲檢查中3個誤診為囊腺瘤、1個卵巢腫瘤、1個盆腔炎性腫塊、4個單純囊腫、2個囊性占位;⑤Ⅴ型超聲顯示無聲區(qū)內可見稍高回聲,伴(不伴)帶狀間隔及密集點狀高回聲,稍高回聲區(qū)部分可變形,沉積于后半部或壁上,導致囊壁厚度不均,內壁毛糙,或出現“分層征”(上下部分為無回聲區(qū)及密集點狀高回聲);術前超聲檢查中1個誤診為畸胎瘤、2個囊腺瘤、3個卵巢腫瘤、1個子宮漿膜下肌瘤、2例盆腔占位;⑥Ⅵ型超聲顯示低回聲,邊界不清,內部回聲不均;術前超聲檢查未檢出,2個誤診為卵巢腫瘤、2個盆腔炎性包塊、1個子宮漿膜下肌瘤。
2.4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彩色多普勒檢查結果 81例96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中23例(26個)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囊腫內部實質區(qū)未見彩色血流信號、周邊見彩色血流信號、囊腫及周邊均見彩色血流信號、囊腫及周邊均未見彩色血流信號分別有14個、6個、4個、2個。PSV均值為(27.6±12.8),RI為(0.6±0.2)。
3 討論
本次實驗中,81例患者96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其中Ⅲ型術前超聲檢出率較高(95.80%),這是由于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壁受到囊內容物壓迫,導致囊壁變薄、反復出血,上皮破壞或脫落,多數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內部無血流信號或僅周邊見血流信號,可依據其超聲變化及患者的臨床表現診斷[3]。
所有超聲分型中誤診率為37.50%,其中Ⅰ型及Ⅵ型未檢出,Ⅱ型、Ⅳ型、Ⅴ型檢出率分別為20.00%、57.70%、69.00%,誤診原因分析:Ⅰ型囊腫小,超聲表現為1個或數個小無回聲,難以正確診斷,在臨床中應結合臨床動態(tài)觀察診斷。Ⅱ型點狀回聲吸收,表現為無回聲區(qū),難以與單純囊腫相鑒別;但其比單純囊腫的囊壁厚且毛糙,超聲儀增益后可見細點狀回聲。Ⅳ型及Ⅴ型易與囊腺瘤或畸胎瘤相混淆[4]。在進行診斷時,Ⅳ型可結合是否有痛經進行診斷,Ⅴ型可通過觀察實質部分是否有血流信號進行鑒別;Ⅵ型病程長,囊內積血、血漿及血紅蛋白吸收,超聲表現為低回聲,內部可見稍高回聲,難以做出正確判斷,陰道超聲檢查可通過探頭推動腫塊,左手按壓腹部,觀察腫塊與子宮的關系,判斷血流情況來進行鑒別(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內部無血流)[5]。
綜上所述,在術前應用超聲檢查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時,應注意與單純囊腫、盆腔炎性腫塊、畸胎瘤、囊腺瘤及子宮漿膜下肌瘤相鑒別,并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血流信號進行診斷,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誤診率。
參考文獻:
[1]王小雙.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療效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4,54(2):24-25.
[2]賈梅,宮兵.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超聲分型及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5):83-84.
[3]周亞芹.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超聲聲像圖分析及其鑒別診斷[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10):1599-1600.
[4]賈梅,宮兵.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超聲分型及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05).
[5]何瑜,孫鳳,王晉秋.周圍型肝內膽管細胞癌CT誤診分析[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6,13(5):96-98.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