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繼超
摘要:目的 比較七氟烷或丙泊酚聯(lián)合瑞芬太尼在子宮次全切術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子宮次全切術患者60例,隨機均分兩組:七氟烷組、丙泊酚組。七氟烷組采取七氟烷聯(lián)合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丙泊酚組采取丙泊酚聯(lián)合瑞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結果 兩組手術中各個時間點血流動力參數變化和血糖變化均無明顯差異,丙泊酚組蘇醒時間長于七氟烷組,兩組蘇醒后MMSE和OAAS的評分無顯著差異。兩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無顯著差異。結論 七氟烷比丙泊酚具有更強的可控性,術后蘇醒更為迅速。
關鍵詞:七氟烷;丙泊酚;聯(lián)合;瑞芬太尼
丙泊酚、瑞芬太尼是短效的麻醉藥和鎮(zhèn)痛藥,其由于麻醉維持平穩(wěn)[1]、可控性好等優(yōu)點較為廣泛的應用在臨床麻醉中。而七氟烷因為無刺激性,且血/氣分配系數低,具有麻醉深度容易調控、蘇醒迅速、循環(huán)平穩(wěn)等特點[2]。本文主要比較七氟烷聯(lián)合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和丙泊酚聯(lián)合瑞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在子宮次全切術中的應用,為臨床麻醉中合理應用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接收的子宮次全切除術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七氟烷組和丙泊酚組(每組患者30例),患者ASA均為Ⅰ~Ⅱ級,無藥物濫用史,無精神病史,術前心、肺、肝腎功及生化檢查均正常。兩組病例的年齡、身高、體質量及手術時間無顯著差異(P>0.05),并且手術時間均選擇在上午進行,以避免患者的生理周期和禁食時間的差異對患者的血容量和血糖的干擾。
1.2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30 min常規(guī)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入室后開放患者上肢靜脈,進行常規(guī)的心電圖、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 [3]。常規(guī)誘導插管:咪達唑侖0.03~0.05 mg/kg、芬太尼2~4 ug/kg、丙泊酚2~2.5 mg/kg、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15~0.2 mg/kg;機械通氣潮氣量8~10 ml/kg,呼吸頻率12次/min,氧流量2L/min,監(jiān)測呼末CO2維持在30~40;術中麻醉維持分為兩組:七氟烷組采取靜吸復合麻醉,即七氟烷吸入麻醉聯(lián)合瑞芬太尼(0.1~0.2 ug/kg·min)持續(xù)泵注,七氟烷開始的濃度為2%,根據手術刺激的大小及患者心率血壓的變化調整,維持在1.4%~1.7%(相當于0.7~1MAC);丙泊酚組采取全憑靜脈麻醉,即丙泊酚(0.75~1.0mg/kg·min)聯(lián)合瑞芬太尼(0.1~0.2 ug/kg·min)持續(xù)泵注;泵注設備為北京思路高公司的CP-2100型注射泵。
1.3觀察指標 觀察在各個時間點時患者的血糖變化、血流動力學參數,同時記錄好患者的拔管時間、蘇醒時間、患者拔管后鎮(zhèn)靜評分(OAAS)、手術中低血壓、高血壓、心動過緩、患者手術后認知能力評分(MMSE)以及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對于本次試驗結果的統(tǒng)計,采用SPSS17. 0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最終的各類觀察指標的計量資料均采用x±s來表示,對于計數資料則采用[n(%)]來進行表示,采用?字2和t對相關的數據進行比較和檢驗,若P <0. 05則數據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若P>0.05時則數據之間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4]。
2結果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手術中各個時間點的血流動力參數變化及血糖在手術結束前和拔管后均有升高,與基礎值相比差異顯著(P<0.05),但均在正常的范圍內,且兩組無顯著差異。丙泊酚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明顯長于七氟烷組,在患者蘇醒后MMSE和OAAS的評分兩組無顯著差異,兩組患者在手術后認知功能較手術前均有短暫時間的下降,但是在患者手術后2 h內均已恢復。兩組患者蘇醒質量,見表1。
3討論
研究表明,七氟烷和丙泊酚兩組患者在手術中各個時間點的動力學指標及麻醉的維持都比較平穩(wěn),其應激反應的抑制程度也較為滿意,而患者在手術中和手術后的血糖均有升高,無顯著差異。需要注意的是子宮肌瘤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誘導插管后不能即刻開大七氟烷吸入濃度,以免造成嚴重的低血壓、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手術結束前10 min逐步減少七氟烷濃度(約每2 min降低0.5%),縫皮時關閉揮發(fā)罐,術畢加大氧流量(≥5 L/min),停瑞芬太尼的時間為最后一針縫合完畢[5]。此外要吸除患者口腔內分泌物,待患者睜眼后可以進行自主呼吸時,脫氧觀察5 min后SpO2>95%才拔除氣管導管,以防誤吸后引起術后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fā)癥。以往曾有七氟烷比丙泊酚易發(fā)生惡心嘔吐的報道,但本實驗顯示兩組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均較低,可能與術后鎮(zhèn)痛治療時常規(guī)加用托烷司瓊和地塞米松有關;在其他方面的指標上兩組也無顯著的差異;從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麻醉方法在子宮次全切除術中均可以取得令人滿意的麻醉效果,但七氟烷組患者的蘇醒時間和蘇醒質量明顯優(yōu)于丙泊酚組。
綜上所述,七氟烷與丙泊酚相比,有無刺激性、可控性強、蘇醒更為迅速的特點,七氟烷聯(lián)合瑞芬太尼靜吸復合麻醉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相信隨著醫(yī)學的不斷進展,麻醉技術也將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臨床麻醉效果也將更加滿意。
參考文獻:
[1]孔素梅.七氟烷與地氟烷在鼻咽部手術患者麻醉中應用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6(18).
[2]王曉鋒.七氟烷或丙泊酚復合舒芬太尼全麻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比較[J].中國處方藥,2016(07).
[3]鮑曉梅.丙泊酚與七氟烷麻醉對高齡骨科手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16).
[4]孔燕,李曉紅.七氟烷誘導維持麻醉在甲狀腺切除手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08).
[5]楊璐,魏濱,張利萍.七氟烷復合靶控輸注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鏡手術的臨床評價[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8(02).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