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走出“語用教學”認識誤區(qū)

      2017-03-20 13:33陳志明蔣艷
      關(guān)鍵詞:語用教學語文課程

      陳志明+蔣艷

      摘 要:語用教學不應否定中國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而應積極吸收傳統(tǒng)語文教育思想中的寶貴智慧;語用教學不應排斥語言靜態(tài)知識,而應著眼于改進語言靜態(tài)知識的教學方式,更好發(fā)揮語言靜態(tài)知識在語用學習中的積極作用;語用教學研究不應停滯于言語技能訓練尤其是孤立的詞句訓練,而應著眼于語用教學總體的目標和內(nèi)容,應致力于語用知識的選取、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重構(gòu)、語文教材內(nèi)容的完善、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革新。

      關(guān)鍵詞:語文課程;語用;語用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12-0272-02

      語用學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由西方學者創(chuàng)立的。所謂“語用”,是指“語言使用者在具體語境中對語形和語義的靈活運用,是語言的動態(tài)合成意義,涉及說話人和聽話人在具體語境中的作用,包括說話人的意圖或聽話人的解釋,通過使用語言或依靠語言而實施的那種行為或行動,以及話語結(jié)構(gòu)等”[1]。按通俗的理解,“語用”就是“語言運用”。近十余年來,“語用”這一概念逐漸進入中國語文教學研究界的視野,“語用教學”逐漸成為語文教學研究的焦點?!罢Z用教學”是指“語言的動態(tài)意義教學,是以說話人和聽話人對文本的解讀為基礎(chǔ)的、以說話人和聽話人相互交流溝通達成共識為導向的話語意義教學”[2]?!罢Z用教學”研究對語文教學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語用教學”不否定語文教育傳統(tǒng)

      縱觀中國語文教育史,強調(diào)語言運用的意識源遠流長??鬃犹岢龅摹芭d、觀、群、怨”明確了詩教的過程及其功能,即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體認、群體交流、得體表達。孟子的“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白居易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都體現(xiàn)著對語言運用的重視。清末語文獨立設科以來,歷次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均把“語用”放在課程目標的突出位置。1923年葉圣陶擬訂的初級中學《國語課程綱要》,把國語課程的目的定為:“(1)使學生有自由發(fā)表思想的能力。(2)使學生能看平易的古書。(3)使學生能作文法通順的文字。(4)使學生發(fā)生研究中國文學的興趣?!盵3]這四條,無一不是關(guān)于“語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漢語言逐漸成為一門科學,但語言科學的興起并非意味著對“語用教學”的否定。論及文法,語言學家陳望道指出:“我們主張用‘功能來研究文法,所謂‘形態(tài),也不是與功能無關(guān)。‘形態(tài)只有它是功能的標志,表示組織上的作用的時候,才在文法的研究上有作用?!闭摷靶揶o,陳望道指出:“修辭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義?!盵4]關(guān)于語文教材的功能,葉圣陶明確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5]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方式,章熊指出:“語文教學不是‘教而是‘引,語文課也不能僅僅是‘講和‘聽,而應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讀寫實踐,在讀寫實踐中學會讀書和思考?!盵6]

      回顧中國語文教育史,盡管過去尚沒有“語用”這個概念,但語文教學的思想和實踐中已蘊含了“語用”的精神。有學者認為,中國語文教育在20世紀初經(jīng)歷了從綜合教學到分科教學的轉(zhuǎn)型,近年來又經(jīng)歷從語言要素教學向語用教學的轉(zhuǎn)型,認為語用教學“既保留了‘語言專門化的正確選擇,又在‘語言專門化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了再一次轉(zhuǎn)型”[7]。這一認識夸大了“語用教學”這一概念提出的意義。從古至今,“語用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主流,而孤立地進行語言靜態(tài)知識的傳授,只是語文教學發(fā)展浪潮中的漩渦,所以,不存在所謂的語文教育“再一次轉(zhuǎn)型”問題,只能說提出“語用教學”是對某些不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撥亂反正”。

      語用教學研究,不應否定中國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而應積極吸收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語文教育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汲取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語文教育思想中的寶貴智慧,并在此基礎(chǔ)上不斷推進,努力推進語用教學思想形成系統(tǒng)性的理論。

      二、“語用教學”不排斥語言靜態(tài)知識

      用語言知識來指導語言實踐,是中國語文教育史上的傳統(tǒng)。我國古代就有關(guān)于語文知識的著作。西漢時的《爾雅》即是供語文學習使用的詞語手冊。科舉考試制度確立以后,出現(xiàn)了一批關(guān)于文章學知識的著作,如宋代陳骙的《文則》,就涉及文章體裁、遣詞造句、行文章法、藝術(shù)風格等?,F(xiàn)代語文教育,語言靜態(tài)知識更加豐富,這些知識對語文教學發(fā)揮著更重要的作用。關(guān)于文法知識,胡適1920年就指出:“文法與作文有密切的聯(lián)系,是不能分離的?,F(xiàn)在中學三四年級才教文法,真是荒謬至極。那有在國民學校高等小學已經(jīng)念了七年的國文,在第十年開始才教文法呢?我主張高小就應該有國語文法?!盵8]關(guān)于文章知識,1935年夏丏尊、葉圣陶合編的初中教材《國文百八課》,打破了課本選文各不相干、毫無系統(tǒng)可循的傳統(tǒng)編輯模式,用文章學知識引領(lǐng)學生言語實踐,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初中語文教學體系。張志公認為:“無論說話、聽話、識字、讀書、作文,能力怎樣一步一步提高,應該有一般規(guī)律可循。摸清楚這些規(guī)律,運用它,設計出訓練的途徑、步驟、規(guī)格和方法,就能大大減少教學上的盲目性,提高效率?!盵9]蔣仲仁也指出:“應該用系統(tǒng)的有程序的教學來代替自個兒的暗中摸索,用自覺地運用語言規(guī)律指導語言實踐來代替不自覺地神而明之地從事語言實踐?!盵10]

      對于語文教學中靜態(tài)知識傳授的必要性,語文教學界遠沒有達成廣泛共識,“是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暗中摸索,還是對學生的言語實踐方法和規(guī)律進行‘明里探討?成了一個始終懸而未決的問題”[11],質(zhì)疑、排斥靜態(tài)知識的教學,這種聲音一直存在。隨著“語用教學”這一概念的興起,這種聲音更加具有煽動性。有學者借用索緒爾的“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一對概念,聲稱語文課程要教學“言語”而非“語言”。殊不知,中國語文教學界之內(nèi)所說的“語言”(language),涵蓋了索緒爾的“語言”和“言語”。語文課程的學習,“既包含一個民族的語言系統(tǒng)和規(guī)則(即狹義的語言)的學習,又包含按照這一語言系統(tǒng)和規(guī)則所進行的言語行為(讀、寫、聽、說)的訓練以及按照這一語言系統(tǒng)和規(guī)則形成的言語作品的學習”[12]。有學者基于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的“學得(learning)”和“習得(acquisition)”一對概念,認為語文學習靠“習得”而非“學得”。殊不知,學校中的語文課程學習,既包含“習得”,也包含“學得”。僅僅用生活中的“習得”教語文,則把語文教學簡單化了,“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習得,但主要靠的是‘學得,‘習得不能取代‘學得”[13]。

      語用教學研究,不應排斥語言靜態(tài)知識,而應著眼于如何將語言靜態(tài)知識納入到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體系之中,著眼于如何改進語言靜態(tài)知識的教學方式,如何更好發(fā)揮語言靜態(tài)知識在語用學習中的積極作用。

      三、“語用教學”不單是言語技能操練

      語用教學要求語文課程“立足語言文字及其運用,以語用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以語用知識為主體內(nèi)容,以語用實踐為途徑,把訓練學生的語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用素養(yǎng)作為語文教育的根本目標”[14]。語文教學就是“借助于一系列具體的言語材料,供學生利用來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最終達到讓學生學會和掌握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語言的目的”[15]。語篇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語言材料,所以課文的編選和使用就是語文教學成敗的關(guān)鍵。在教材編制上,應遵循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圍繞學生的語用素養(yǎng)科學編選。在課堂教學中,要調(diào)動一切大小語境因素,引導學生解讀文本、賞析語言,理解其藝術(shù)價值,促成學生認識某種語言形式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并能夠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選取合適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某種意義,簡言之,就是促進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言意轉(zhuǎn)換”。

      語用教學“言意轉(zhuǎn)換”要綜合考慮語用的大小語境,所以不是孤立的、機械化的言語技能訓練。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將“語用”簡單化理解,把語用教學拉入了僵化的泥淖之中,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脫離語言形式,專注感情。有的教師為了體現(xiàn)“讀寫結(jié)合”,往往要求學生讀過課文就仿寫,讀了母愛寫母愛,讀了友情寫友情,卻沒有讓學生認識到課文中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所謂“仿寫”只“仿”了語言內(nèi)容而沒有“仿”語言形式。二是不顧具體語境,生搬硬套。有的教師在課文中遇到某種修辭格,只帶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修辭格的規(guī)則特征,而忽視這種修辭格在特定語境中的妙處,對所謂“用這種修辭格造句”,只作出簡單的是非判斷,即確認是否運用了這種修辭,而不能評析該句子在特定語境中的表達效果。三是忽視學情分析,重復低效。有的教師完全忽視了不同學段訓練承載的不同學習價值和功能,完全漠視了學生語言發(fā)展的階段性要求,導致不同學段的語用訓練,存在著大量的簡單重復。

      語用教學研究不應停滯于言語技能訓練尤其是孤立的詞句訓練,而應著眼于語用教學總體的目標和內(nèi)容。韓雪屏認為,由于語文課程理論中“語用”概念的缺位,就不可能自覺地衍生出語用知識體系,也就不可能“有效地研制和轉(zhuǎn)化出相應的、用以指導學生言語實踐的動態(tài)性知識”?,F(xiàn)在提出了“語用”的概念,就應致力于語用知識的選取,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重構(gòu),語文教材內(nèi)容的完善,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革新,這是當代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優(yōu)化語文教師的知識結(jié)構(gòu),是實現(xiàn)上述使命的基本前提。所以,語文教師教育中,要及時補充語用教學的相關(guān)學科知識,變革語文教師教育的學科專業(yè)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索振羽.語用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7-8.

      〔2〕王元華.語用學與基礎(chǔ)教育語文課程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14,(09):25-30.

      〔3〕李杏保,顧黃初.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75.

      〔4〕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7.

      〔5〕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113.

      〔6〕章熊.思索·探索——章熊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8.

      〔7〕李海林.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定位問題——經(jīng)義教育·語言專門化·語用[J].課程?教材?教法,2015,(05):61-68.

      〔8〕顧黃初,李杏保.二十世紀前期語文教育論集[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23.

      〔9〕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86.

      〔10〕蔣仲仁.思維?語言?語文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4.

      〔11〕韓雪屏.語文課程知識初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41.

      〔12〕徐林祥.語言?語文?語文教育[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157—160.

      〔13〕李海林.語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論卷)[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14〕榮維東,杜娟.語文教育亟待語用轉(zhuǎn)型與體系重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5,(05):44—49.

      〔15〕張良田.語篇交際原理與語文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2.25.

      猜你喜歡
      語用教學語文課程
      從夯實“雙基”到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之變——簡析近二十年語文課程目標發(fā)展演變之路
      讓語用教學在課堂中閃爍光芒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zhì)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語文課程中融入傳統(tǒng)與鄉(xiāng)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邯郸市| 金门县| 咸宁市| 图们市| 伊金霍洛旗| 沁水县| 佛坪县| 永顺县| 唐河县| 武平县| 江华| 福建省| 夏河县| 遵义县| 北碚区| 嘉鱼县| 凉山| 奉贤区| 石景山区| 宣威市| 乐平市| 邯郸市| 晋江市| 深水埗区| 贵阳市| 桑植县| 青河县| 屯留县| 平潭县| 图木舒克市| 舟曲县| 沁阳市| 庆元县| 姜堰市| 新疆| 黑龙江省| 昌平区| 长丰县| 潞城市| 海口市|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