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菊
摘 要: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了解學生的最佳途徑莫過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平時的溝通中,老師一般占主導地位,老師掌握與學生溝通的技巧非常重要。 老師與學生溝通一般要遵循幾個原則,才能保證溝通的有效性.
關鍵詞: 教師 學生 有效溝通
一、認真的去“聽”學生的講話。
老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學會的是聆聽。許多事情,當學生敘述完了,事情也結(jié)束了。如果老師沒聆聽,只想說自己要說的,對學生缺乏耐心,沒有溝通的愿望,只想盡快處理完事,那么學生會認為老師對他們所說的事情不在乎,就不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師回答學生問題必須簡潔,干脆。
教師回答問題,不是提出新的問題;不反駁,可以輪換提問。步驟:一是,提問,使對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二是,助產(chǎn),順著對方思路,引誘接受“真理”;三是,歸納,通過具體事明白通理;四是,定義,把這個道理應用到一般情況中。簡單地說,就是:用對方的道理與他講“道理”。
三、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
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即創(chuàng)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溝通氛圍和條件;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因為他的成績差,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huán)境的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fā)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四、培養(yǎng)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想說敢說。
在與學生交談過程中,要注意傾聽,讓學生把真實感受說出來,,要誠信的聽,不要急于說教,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溝通氛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說就得先想,沒有脫離思維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講,只有當學生用準確、清楚、簡練的語言將有關概念表述正確,才能反映出他思維過程的正確性,才能說明他理解了所學知識,才能說明他能與老師、與同學進行溝通了。
五、成為學生受到鼓勵的來源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尊重學生的人格,時常表現(xiàn)出對學生欣賞和贊許的目光,給學生于信任與認可。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澳闾岬膯栴}十分有價值!”“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老師也沒想到?!边@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能鼓舞學生斗志,增強學生自信,激發(fā)學生潛能。學生就會更加的信任老師并用自己的行動回報老師。
六、愛護和關懷每一名學生
充分利用身體語言。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學生的肩膀,當學生需要安慰時給學生一個擁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意愿。通過這些動作,讓學生知道你愿意和他成為朋友,從而放下芥蒂。另外老師還應該從生活和學習中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溝通是否有效給每一位老師都提出了很多挑戰(zhàn),其中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它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教師把自己的愛心、耐心、責任心融入到課堂溝通的實踐中去,融入到學生的成長中去。
冰心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朵花不漂亮,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币虼?,教師要想與學生有效地溝通,要想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就必須躬下身來,多管齊下,主動去親近你身邊每一位孩子的心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