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碧波
[摘 要]在學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學科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意識滲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在形象感知中、在了解社會中增強安全意識,能為他們今后更好地認識社會、做好自我保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安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學習;教學情境;教學資源
2016年8月,山東臨沂貧困大學生徐玉玉遭遇電信詐騙,郁結心胸,驟然離世。事件發(fā)生后,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當時輿論較多地聚焦在信息泄露與政府部門的監(jiān)管層面。然而社會是大染缸,犯罪分子無處不在,杜絕類似事件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強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在學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學科有著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快速成長期,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安全意識滲透,能為他們今后更好地認識社會、做好自我保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增強安全意識
教育最忌強加和灌輸,應通過必要的方式和手段讓學生有效、充分地開展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悟教育目標,這是促進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也是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核心理念之一。在開展安全教育的過程中,過多的說教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不到應有的警醒教育效果。我們應注重通過閱讀、思考、探究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在各種形式的學習中增強安全意識,感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累必要的安全技巧。如我們在教學七年級上冊(蘇人版,下同)“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時,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保護”這一內容時,可讓學生先行閱讀教材這部分內容,教者再補充適當?shù)陌咐牧献寣W生分析。學生在這樣的自主學習中感受到各種侵害無處不有,隨時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由此生成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識。同時在對相關案例的分析中,總結出及時觀察周圍環(huán)境、機智地求助他人、避免激怒對方、暫時進行必要的妥協(xié)以保證生命安全等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為保護自身安全積累了必要的安全預案。這種通過自主學習生成的安全意識和積累的安全預案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將是長遠的、深刻的。
二、創(chuàng)設形象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形象感知中增強安全意識
思想品德學科具有不可避免的嚴肅性、抽象性,如果教者在教學中一味地通過口頭進行知識性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漸感學科枯燥乏味,興趣全無,嚴重影響學習效果。開展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者有必要考慮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采用豐富多彩、趣味洋溢的教學形式,使知識呈現(xiàn)盡量通俗化、形象化,使學生接受過程盡量簡單化、愉快化。如我們在教學七年級上冊“如何拒絕不良誘惑”內容時,可組織學生進行“雙簧戲”的表演,讓學生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知曉不良誘惑就在身邊,要想拒絕不良誘惑,確保自身安全,就必須學會避開誘因,婉言謝絕朋友,改正不良習慣。又如我們在教學七年級下冊“善用法律保護自己”內容時,可以組織一個模擬法庭,將有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案例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脫離教材乏味空洞、抽象嚴肅的敘述,使學生形象地感知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途徑??傊ㄟ^類似的情境呈現(xiàn)方式,將教材抽象知識變?yōu)樾蜗笾R,學生接受過程會變得更輕松,學習效果也會得到有效改善。
三、充分呈現(xiàn)教學資源,使學生在了解社會中增強安全意識
首先,初中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和家庭中度過,接觸社會的機會很少。然而學生對社會了解越透徹,認識越深入,就越能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其次,教材中部分內容或案例有落后時代或敘述不全之嫌,因此,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要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多地滲透社會資源。本文開頭敘述的悲劇與電信詐騙相關,但翻完蘇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都找不到與防騙有關的敘述,這是教材編排的遺憾。作為教者,要敏銳地抓住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我保護”的教學內容,對“自我保護”的含義進行必要的延伸拓展,同時采用視頻、圖文、口述等多種形式分類呈現(xiàn)詐騙案例,對防詐騙內容進行必要的滲透,使學生得到必要的防詐騙安全教育。隨著社會發(fā)展進程加快,不斷有新的詐騙類型呈現(xiàn),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敏銳關注并及時進行必要的課堂滲透,不斷提升學生認識社會的能力和防詐騙的意識與技巧。
安全無小事,做好有效的安全教育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目前,我國對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通過開展各種集體性的安全教育活動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二是通過網絡中圖文并茂的安全主題教育加強安全教育的普及性和反復性。這兩種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思想品德教師應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在學科教學中做好充分的安全教育滲透,使類似徐玉玉案件的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