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淑峰
摘 要:高中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儒家思想滲透的一個重要平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滲透儒家思想,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更好地傳承儒家思想。
關鍵詞:儒家思想;高中語文;分類整理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1-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1.121
一、儒家思想的內(nèi)涵
我國是禮儀之邦,這得益于儒家思想的存在。那什么是儒家思想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儒家思想進行理解。(1)孝順父母,尊敬父母。父母對我們有養(yǎng)育之恩,我們應當尊敬他們,而孝道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人們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會懂得與人的相處之道,同時社會也會變得越來越和諧。(2)義利和合。在儒家學說中,義主要是指道義,利是指功利。義利和合中十分強調(diào)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結合。儒教所說的義利是指道義與功利,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義利和合的儒家思想能夠使人們更加人性化,面對金錢的時候,我們要講求公平,不能忘恩負義、見利忘義,凡事應當做到義利結合,在確保義的前提下謀求利,這才是儒家思想的關鍵所在。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儒家思想的方法
(一)做好儒家思想的分類整理工作
想要將儒家思想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先要對儒家思想進行分類整理,然后根據(jù)各個階段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儒家思想的句子或者故事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整理的內(nèi)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整理儒家文化中關于愛的內(nèi)容,然后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2)整理儒家文化中關于禮的內(nèi)容,然后對學生進行禮儀的教育;(3)整理儒家文化中關于“天人合一”的內(nèi)容,然后對學生進行自然與人和諧統(tǒng)一的的教育等;(4)整理儒家文化中關于“內(nèi)圣外王”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重個人人格的自我修養(yǎng)、人生理想的完成和社會人際關系的治理。
我國歷史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儒家學說更是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研究,教師也開始采用各種方法將儒家學說和思想滲透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大提高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二)充分結合語文教材內(nèi)容
儒家思想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滲透并不是孤立的,單一地對學生進行思想的滲透只會使得高中語文課堂變得枯燥和無聊,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對此,語文教師應當掌握儒家思想的滲透方法,將儒家文化與高中語文教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既能夠增加語文課堂的多樣性,又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儒家思想教育
新課程改革為高中語文教學中儒家思想的滲透提供了方法。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儒家思想的學習,講儒家經(jīng)典故事或者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可以將儒家思想與當下的某些現(xiàn)象相結合進行分析,還可以讓整個班級的學生在課前進行儒家經(jīng)典誦讀,從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感悟。當然,儒家思想的滲透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還應延伸到課堂之外,如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儒家經(jīng)典閱讀,將儒家思想滲透到生活中去??偠灾咧姓Z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處理好高中語文教學、學生的生活以及儒家思想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需要教師靈活采取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標。
(四)排除干擾因素,持之以恒
要想真正將儒家思想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持之以恒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語文教師要盡可能地排除一切干擾因素,促進儒家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深入發(fā)展。有的教師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對于儒家思想還欠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甚至有的存在思想上的偏見,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的就是片面要求學生學習古詩文,將精力集中在語文成績上。對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堅定儒家思想,耐心教學。同時,語文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儒家思想認識,理清思路,排除學習儒家思想的阻礙。另外,儒家思想的滲透是一個漫長的工作,需要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教學計劃,即什么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都要有明確的計劃,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的展開。教師也要時常反思自己,分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儒家思想的方法存在哪些問題,并適時調(diào)整教學的方法。
三、結語
儒家經(jīng)典在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為了進一步弘揚我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儒家思想,革新教學方法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是最適合弘揚儒家思想的學科,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責任,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以更好地進行儒家思想的滲透和傳承。
參考文獻:
[1] 張斌.儒家道德理想與當代大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J].英才高職論壇,2005(1):15-18.
[2] 應杰.中華美德教育實驗研究十年回顧[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1):19-26.
[3] 曹金祥.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及其現(xiàn)代意義[J].理論月刊,2003(12):
61-63.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