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是世界道教正宗,龍門派作為其主流支派,為丘處機首創(chuàng),繼承王重陽的思想,承襲全真教法,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傳承至今。
全真雖曾一度衰微,但到明至清初,一批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又恥于剃發(fā)易服的明遺民,不愿事清,于是隱居山林或遁入佛道,為道教的復(fù)興擴大了道士來源。龍門派第七代宗師王常月從華山北上京師,掛單于靈佑宮,不久移住白云觀,在那里傳戒收徒,使得當(dāng)時唯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龍門派在康、雍、乾時期,影響遍及大江南北,其中第十一代閔一得最為著名。閔一得是啟龍門方便法門全真龍門嗣派之祖,繼承全真道“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的宗旨,提出“以儒釋之精華詮道家之元妙”。
今人盛贊全真龍門派,多是因為龍門派不但全面而深刻的繼承了傳統(tǒng)道家思想,更將科儀、戒律、符箓、丹藥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為道教發(fā)展奠定了根基,卻不知那些無形的存在,其實更為珍貴。
人人皆知,道教全真第一叢林是北京白云觀,它也是全真龍門派祖庭。白云觀始建于唐,為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長觀。金代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金末重建為太極宮,元代為丘處機所居,成為北方道教的中心。玄風(fēng)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學(xué)徒云集,全真龍門派從此成為最顯赫的道派,并不僅是因為其思想、文化、成就,畢竟能記載的不過是史書瀚海中的浮云,隱藏在叆叇層云之后的,是自丘處機的“拳拳以止殺為勸”開始,龍門派所有的那顆以敬天愛民為第一要務(wù)的赤誠之心。此心如明月,遍照千江水,全真龍門最可貴之處,是始終如一、無有止境的“道以無心度有情”。
正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