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芮城中學(044600)
王 東●
?
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
山西省芮城中學(044600)
王 東●
在我國素質化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更多的是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導學案的教學模式由此產生,并且導學案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本文主要從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展開深入的研究.
高中物理;導學案;應用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標改革的日漸深入,高中物理教師開始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這種教育形式下,出現(xiàn)了眾多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模式,其中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師生們的廣泛好評,不僅有效改善了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效率.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高中物理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與接受能力,采用科學有效的策略激發(fā)出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導者與組織者,在采用導學案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時,要引導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強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并在具體教學中依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需求,對實際教學內容做出適當?shù)恼{整,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與互動,從而促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增強物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動能和動能定理》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切實的參照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出這樣的教學研究問題:兩個同等質量為0.3kg的鋼球在光滑的平面內沿著水平方向運動,已知A鋼球的動量為2.5kg·m/s,B鋼球的動量為5kg·m/s,當B鋼球在運動中追上了A鋼球后,兩個鋼球發(fā)生了一定的撞擊,試問撞擊后的兩個鋼球實際動能分別是多少?教師根據(jù)上述例題可以進行適當延伸,如果兩個鋼球在碰撞后產生的動能為正值,說明了什么?在發(fā)生撞擊后動能遵循的規(guī)律又是什么?兩個鋼球實際運動是否符合動能守恒定律等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就提出的問題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動能相關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實際思考中也增強了其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導學案的教學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入到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還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促使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基于此物理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設計出有趣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此氛圍下會激發(fā)出好奇心,教師抓住學生這一狀態(tài),結合教材內容提出具有針對性問題來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并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問題探究,從而大大增強學生探究活動的目的性,促使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增強.
例如:在學習《庫倫定律》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由于內容中所涉及到的庫倫定律公式既抽象,難度又大,使得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公式具體含義理解不清.因此教師在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將公式內容與庫倫定律的實際應用條件有效結合起來,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鼓勵學生將疑惑點表述出來,讓班級學生來共同的思考,給出相應的答案,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庫倫定律公式,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思考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高中物理教師在應用導學案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具備這樣的意識: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掌握學習方法,而不是只記住問題的答案,要重視物理問題的思考過程,而不是過多的在意解題結果.因此教師在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時,首先要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其次要重點針對學生在學習時不易理解的重點及難點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在講解的同時還要留給學生一個思考的過程;最后,所設計出的物理知識問題也要體現(xiàn)出層次性,時刻考慮到不同理解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促使學生整體思維的快速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超重與失重》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要準確把握該課程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靈活的運用牛頓定律來解決生活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從而來探究出超重與失重的原理現(xiàn)象,由此可以系統(tǒng)的得出二者之間產生的條件和相應的本質內涵.具體的教學方案如下所示: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先進行一段游戲表演,組織學生們共同參與,將礦泉水瓶里裝滿帶有顏色的水,將手中的礦泉水瓶用小刀扎開一個小孔,再用不干膠將其封死.之后讓學生撕開不干膠,有色水就會呈拋物線的形式流出來,此時再放開瓶子,讓瓶子處于自由下落的狀態(tài),最后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瓶子下落過程中水會不會流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的進行觀察,學生在觀察后會得出相應答案,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答案進行原因探究,并采取分組的方式進行.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教師在積極引導配合下,讓學生成為問題探究過程的主體,學生在此學習氛圍中學會利用實驗來對照問題進行作答,由此進入到對應的思維過程中去,促使學生運用物理思考模式在進行問題探究,增強了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同其他學科相比有著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學生在學習中也較為吃力,如果還是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厭煩心理.導學案在實際應用中既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進而推動高中物理教學進程日趨完善.
[1]田紅芳.“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5(9):60-60.
[2]吳芝豪.“導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4(88):146-146.
[3]曾軍輝.高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7).
G632
B
1008-0333(2017)12-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