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蕢華
摘 要:《爾雅義疏》引《說文》的內(nèi)容涉及諸多方面,相應的格式和用語不一,在全面整理引文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其引用條例,具有極大的意義和價值。
關(guān)鍵詞:《爾雅義疏》;《說文》;作用;體例;表達方式
中圖分類號:H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243-03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訓詁學專著,清郝懿行以晉郭璞注本為藍本,著成《爾雅義疏》(下簡稱《義疏》),成為研治《爾雅》的圭臬之作。在注疏過程中,郝氏旁征博引,運用了大量的文獻典籍給各個詞條提供佐證。其中征引《說文解字》(下簡稱《說文》)多達2700余條,且不少條目重復引用,足見《說文》在郝氏心中的地位。其引《說文》涉及多方面內(nèi)容,相應的格式和用語不一,在全面整理引文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其引用條例,具有極大的意義和價值。
一、《義疏》引《說文》之內(nèi)容
許慎作《說文》主要從形、音、義三個方面說解篆字,《義疏》對《說文》的征引是有選擇的,有單一引用,多項引用和完全引用。《義疏》除了征引《說文》的釋義、釋形、注音外,亦包括重文、引經(jīng)、通人說等,如此多樣化的稱引,其他書籍少見。
(一)單一征引《說文》
1.引用《說文》的釋義
歌,《義疏·釋樂》:歌者,《說文》云:詠也。(P728)
苷,《義疏·釋草》:《說文》:苷,甘艸也。(P1044)
2.引用說文的注音
欥,《義疏·釋詁》:《說文》:欥從曰聲。(P52)
狧,《義疏·釋地》: 鰈者,《說文》狧字解云:讀若比目魚鰈之鰈。(P832)
3.引用說文的字形
敬,《義疏·釋訓》:《說文》敬從茍。(P533)
巿,《義疏·釋器》:《說文》巿從巾,象連帶之形。(P680)
4.引用《說文》的書證
假,《義疏·釋詁》:《說文》引《虞書》曰:假于上下。(P20)
諶,《義疏·釋詁》:《詩》“天難忱斯”,《說文》引作“天難諶斯”。(P50)
5.引用《說文》的重文
爟,《義疏·釋言》:《說文》以烜為爟之重文。(P500)
蜮,《義疏·釋蟲》:蜮、蟈字同,見于《說文》。(P1120)
6.引用《說文》的字頭
回,《義疏·釋天》:回者,《說文》作回。(P755)
邕,《義疏·釋地》: 雝者,邕之叚借,《說文》作邕。(P807)
7.引用《說文》的通人說
蕫,《義疏·釋草》:《說文》引杜林“以蕫為蕅根”。(P990)
檹,《義疏·釋木》:《說文》:椅,梓也。又云:賈侍中說“檹即椅木,可作琴?!保≒1098)
(二)多項征引《說文》
1.引用《說文》的釋義和析形
皇,《義疏·釋詁》:《說文》云:大也。從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P6)
至,《義疏·釋詁》:《說文》云: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P18)
2.引用《說文》的釋義和書證
謔,《義疏·釋詁》:《說文》云:戲也。引《詩》“善戲謔兮”。(P52)
簜,《義疏·釋草》:《說文》:簜,大竹也。引《書》“瑤琨筱簜”。(P953)
3.引用《說文》的釋義和注音
詁,《義疏·釋詁》:《說文》云:詁,訓故言也。從古聲。(P1)
懆,《義疏·釋詁》:《說文》云:懆,愁不安也,《釋文》:懆,七感反,《說文》:七倒反。(P161)
4.引用《說文》的釋義與析形
《義疏·釋樂》:謠者,《說文》作“”,云:徒歌。從言肉。(P728)
木,《義疏·釋木》:《說文》云:木,冒也,冒地而生。從屮,下象其根。(P1059)
5.引用《說文》的釋義與重文
《義疏·釋言》:《說文》、同,云:黏也。(P482)
螾,《義疏·釋蟲》:《說文》:螼,螾也;螾,側(cè)行者,或作蚓。(P1141)
6.引用《說文》的書證與注音
欥,《義疏·釋詁》:《詩》“遹求厥寕”《說文》引作“欥求厥寕”,欥,從曰聲。(P35)
圛,《義疏·釋言》:圛者,《說文》引《尚書》:“曰圛,圛,升云半有半無?!?讀若驛。(P403)
(三)完全征引《說文》
曰,《義疏·釋詁》:《說文》云:曰,詞也。從口,乙聲。亦象口氣出也。(P52)
婦,《義疏·釋親》:婦者,《說文》云: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P613)
二、《義疏》引《說文》之訓詁目的
《義疏》對《爾雅》的疏證是全面的,深入的,審慎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郝氏利用《說文》的材料,對《爾雅》進行了許多新的疏解。就其稱引《說文》的目的,我們將其分為釋字義、析字形、正文字、破假借、系同源五個方面。
(一)釋字義
(1)《釋器》:“璲,瑞也?!薄读x疏》:“瑞者,《說文》云:‘以玉為信也?!保≒691)
(2)《釋草》:“菲,芴?!薄读x疏》:“《說文》菲、芴互訓?!保≒957)
(3)《釋天》:“疾雷為霆霓?!薄读x疏》:“雷霆者,《說文》云:‘靁,陰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雷余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保≒759)
(4)《釋樂》:“大篪謂之沂?!薄读x疏》:“篪者,《說文》作‘,云‘管樂也,或從竹作篪?!保≒721)
按:
例(1)郝氏引《說文》“瑞”字釋義來解釋《爾雅》的解釋詞“瑞”。
例(2)郝氏引《說文》以證明《爾雅》的解釋詞和被解釋詞的同義關(guān)系。
例(3)郝氏同時征引《說文》“靁”“霆”釋義疏解《爾雅》。
例(4)中,郝氏指出《爾雅》“篪”字《說文》作“”,再援引《說文》釋義和重文,此為正字體和釋字義相結(jié)合。
(二)析字形
(1)《釋詁》:“迄,至也?!薄读x疏》:“《說文》云:‘至,鳥飛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保≒18)
(2)《釋詁》:“會,合也?!薄读x疏》:“會,會者,《說文》云:‘合也。從亼?!保≒59)
(3)《釋訓》:“穆穆,敬也?!薄读x疏》:“敬與美、善義近,故《說文》‘敬從茍,‘茍從羊省。羊與美、善同意,是其義也?!保≒533)
(4)《釋器》:“婦人之褘謂之縭?!薄读x疏》:“《說文》:‘巿,從巾,象連帶之形。”(P680)
按:《說文》是一部從字形出發(fā)研究字義的字書,郝懿行在征引《說文》疏通《爾雅》的過程中,必定會充分借鑒《說文》的成果,通過分析字形以求得字義,故字形說解與字義說解往往同時征引。
(三)正文字
(1)《釋言》:“握,具也。”《義疏》:“《說文》作楃,云:‘木帳也。(P496)
(2)《釋言》:“貽,遺也?!薄读x疏》:“貽者,‘詒之或體也,《說文》云:‘詒,遺也?!瓕崉t‘詒為正體,‘貽乃別體也?!保≒464)
(3)《釋訓》:“惴惴,憢憢,懼也?!薄读x疏》:“憢者,嘵之或體也?!墩f文》:‘嘵,懼也,引《詩》:唯予音之嘵嘵。”(P537)
按:郝懿行尊崇《說文》,訓詁常以《說文》為據(jù)。如《爾雅》與《說文》用字有異,必引用《說文》用字,指明二者關(guān)系之時,多以《說文》用字為正。
例(1)中,郝氏云“握《說文》作楃”,并引“楃”字說解。
例(2)中,援引“詒”字說解,并指明《說文》“詒”為正體,《爾雅》“貽”為別體。
例(3)中,先指明“憢”為“嘵”之或體,再引《說文》“嘵”字說解。
(四)破假借
《爾雅》是現(xiàn)存最早的按義類編排的詞典,與后世的詞典差別較大。陸宗達在《說文解字通論》中說:“它實際上只是五經(jīng)詁訓的匯編,是以訓詁存文字,并不是專門闡述文字的著作。”①《爾雅》粗略地羅列了古文獻中的詞義訓釋,故本字、假借字混雜。它的諸多通假現(xiàn)象使字形和字義脫離了聯(lián)系,如果用借字去釋義,必然使得訓釋南轅北轍。阮元《爾雅注疏??庇洝ば颉吩疲骸啊稜栄拧方?jīng)文之字,有不與經(jīng)典合者,轉(zhuǎn)寫多歧之故也。有不與《說文解字》合者,《說文》于形得義,皆本字本義;《爾雅》解經(jīng),則假借特多,其用本字本義少也?!雹诤萝残袨椤稜栄拧纷魇杞?,首要任務便是找出《爾雅》中的借字,再根據(jù)聲音的線索,有根據(jù)地求得本字。他說:“先從許叔重書得其本字,而后知孰為假借,觸類旁通,不避繁碎,仍自條理分明,不相雜廁?!雹?/p>
試舉例如下:
(1)《釋訓》:“桓桓,烈烈,威也。”《義疏》:“桓者,‘狟之叚借也,《說文》引《周書》曰:尚狟狟?!保≒539)
(2)《釋器》:“玉謂之雕?!薄读x疏》:“雕者,‘琱之叚借也,《說文》云:‘琱,治玉也。通作雕。”(P697)
(3)《釋鳥》:“生噣,雛?!薄读x疏》:“噣者,啄之叚借,《說文》:‘啄,鳥食也?!保≒1237)
按:破通假,求本字,郝氏多用“某,某之叚音”“某,某之叚借”“某當作某”予以標注。
例(1)中,“桓”與“狟”上古音同屬匣紐元部,古音同,可通假?!墩f文·木部》:“桓,亭郵表也。”犬部:“狟,犬行也。”可知,“桓”是“狟”的通假字,本字是“狟”。
例(2)中,“雕”“琱”同屬端紐幽部,音同可通假?!墩f文·隹部》:“雕,鷻也。”玉部:“琱,治玉也。”“雕”是“琱”的通假字,本字是“琱”。
例(3)中,“噣”“啄”同屬端紐屋部,音同可通假。
(五)系同源
(1)《釋詁》:“喜,樂也?!薄读x疏》:“喜者,通作憙,《說文》云:‘憙,說也。……又通作僖,《說文》:‘僖,樂也?!滞ㄗ鲖f,《說文》:‘媐,說樂也。”(P30)
(2)《釋詁》:“豫,安也。”《義疏》:“‘安者,上文云止也,下文云定也?!墩f文》云:‘侒,宴也。宴,安也。又云:‘妟,安也。妟、宴、侒、安竝聲義同?!保≒224)
(3)《釋言》:“增,益也?!薄读x疏》:“增者,《說文》云:‘益也?!ㄗ髟?,《說文·會部》云:‘會,從曾省。曾,益也?!滞ㄗ髦?,《說文》云:‘譄,加也?!保≒412)
按:郝懿行征引《說文》目的之一是系聯(lián)同源詞。
例(1)中,“喜”“憙”“僖”“媐”古音同屬曉母之部,都有“喜樂”義,是一組同源詞。
例(2)中,“妟”“宴”“侒”“安”古音同屬影母元部,都有“安然、安定”之義,故同源。
例(3)中,“增”“會”“譄”俱從“曾”聲,都有“增加、增益”之義,三字同源。
三、《義疏》引《說文》之體例
清人胡秉虔說:“讀古人書,須先明其體例?!雹?/p>
《義疏》引《說文》體例復雜,以不同的標準界定,可歸納如下:
(一)單引一篆與連引多篆
以一次所引《說文》條數(shù)來看,分為“單引一篆”與“連引多篆”。
1.單引一篆
(1)《義疏·釋木》:“《說文》:‘棫,白桵也?!保≒1103)
(2)《義疏·釋鳥》:“《說文》:‘澤虞也?!保≒1240)
2.連引多篆
(3)《義疏·釋言》:“《說文》云:‘傳,遽也。遽,傳也?!保≒358)
(4)《義疏·釋魚》:“《說文》:‘鱉,甲蟲也。龜,舊也,外骨內(nèi)肉者也。(P1190)
(二)直接征引與間接征引
1.直接征引
“直接征引”即直接引出《說文》內(nèi)容,表達方式較多,較常見的有“《說文》云某也”、“《說文》某,某也”、“說文以某為某”等。如:
(1)《義疏·釋詁》:“《說文》云:‘君,尊也。”(P4)
(2)《義疏·釋詁》:“《說文》又以腹中蟲為蠱?!保≒237)
(3)《義疏·釋訓》:“翹者,《說文》以為‘尾長毛?!保≒537)
(4)《義疏·釋草》:“《說文》:‘簜,大竹也。引《書》:瑤琨筱簜。”(P953)
2.間接征引
“間接征引”指的是不直接說出《說文》內(nèi)容,表達方式有“某者,《說文》同”、“《說文》用某”、“《說文》某某互訓”等。如:
(1)《義疏·釋水》:“漢為潛者,《說文》同?!保≒900)
(2)《義疏·釋言》:“號者,《詩·碩鼠傳》:‘呼也?!墩f文》同?!保≒460)
(3)《義疏·釋水》:“沚者,《詩·采蘩傳》:‘沚,渚也。不言小者,亦文省也?!墩f文》用《爾雅》?!保≒914)
(4)《義疏·釋宮》:“楔者,《說文》櫼楔互訓?!保≒628)
(三)《說文》書名置于解釋字之前與《說文》書名置于解釋字之后
1.《說文》書名置于解釋字之前
(1)《義疏·釋天》:“天者,《說文》云:‘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保≒733)
(2)《義疏·釋山》:“《說文》云:‘崒,危高也?!保≒878)
(3)《義疏·釋蟲》:“《說文》:‘螼,螾也。螾,側(cè)行者,或作蚓。”(P1141)
按:以上三例,《說文》書名出現(xiàn)在解釋字之前。
2.《說文》書名置于解釋字之后
(1)《義疏·釋詁》:“豊,滿也,大也,皆見《說文》。”(P127)
(2)《義疏·釋詁》:“瘼者,《詩》‘亂離瘼矣‘瘼此下民,傳竝云:‘瘼,病也。《方言》及《說文》同?!保≒158)
按:以上二例,《說文》書名出現(xiàn)在解釋字之后。
(四)單引《說文》與與他書共引
1.單引《說文》
(1)《義疏·釋詁》:“《說文》云:‘才,艸木之初也?!保≒2)
(2)《義疏·釋親》:“婦者,《說文》云:‘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P613)
2.與他書共引
“與他書共引”指《說文》與其他文獻共引一篆,表達方式一般為“《說文》及某書并云”、“《說文》及某書某竝訓某”等。如:
(1)《義疏·釋詁》:“《說文》、《廣雅》竝云:‘侑,耦也?!保≒233)
(2)《義疏·釋詁》:“《說文》、《方言》僉竝訓皆。”(P296)
(3)《義疏·釋宮》:“塒者,《說文》及《詩·君子于役傳》俱用《爾雅》?!保≒634)
四、結(jié)語
《爾雅義疏》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所引《說文》資料豐富,引用條例繁雜多樣。囿于篇幅,本文僅從《義疏》引《說文》的內(nèi)容、目的、體例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要想全面、深入地了解《義疏》征引《說文》的情況,尚待進一步探討,以求得一個比較滿意的結(jié)果。
注釋:
①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06.
②阮元(清),???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2565.
③郝懿行.嗮書堂文集卷二·與王伯申學使書.
④胡秉虔.說文管見·見《叢書集成初編》.1133:22.
參考文獻:
[1]郝懿行(清).爾雅義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許慎(東漢),徐鉉.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陸宗達.說文解字通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4]阮元(清).???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郝懿行.嗮書堂文集卷二·與王伯申學使書.
[6]胡秉虔.說文管見·見《叢書集成初編》1133冊: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