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英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高等教育的根本問題,從戰(zhàn)略高度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次會議充分體現(xiàn)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視、對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在這種新形勢下,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致力增強責任意識,探索思政課實效性,努力提升學生的獲得感。
1.重內容輕形式。高校思想政治課論課由于其內容和特點決定了這是一門看上去容易實際操作難度較大的課程。不少老師都覺得課難上,學生難管,無論老師還是學生獲得感都難以滿足。部分年紀偏大的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突出思政課內容上的政論性和理論性,課堂組織形式單一,教學新手段新技術融入不夠,課堂趣味性突出不足,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課的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導致思政課實效性不高。
2.重形式輕內容。年紀較輕的思政課教師接觸新技術多,喜歡采用新手段,卻又容易形成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新和奇,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情況。特別是當明確了教與學的矛盾中,學生是主體后,不少人認為主要原因在學生,是學習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迎合學生,在教學上一味追求課件的形式美而不顧內容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喧賓奪主”。也有的年輕教師以為講幾個案例就是案例教學,以為讓學生回答問題就是師生互動,以為使用網(wǎng)絡語言就是親近學生,以為……其實,這些都是對上好思政課的誤讀誤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要講思想、講政治、講理論,不能用所謂多樣的形式代替了嚴肅的內容,更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這些外在看上去熱鬧的形式,可能會吸引學生一時,卻難有持久性。畢竟形式永遠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對學生而言,思政課有沒有獲得感,重要的看內容的精彩程度而不是形式上的花哨,更主要的是看內容有沒有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因此,思政課要想講得精彩就得弄清學生的所想,這就需要我們除了讀教材外還得讀懂學生,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在思政課上的獲得感。
1.大班授課普遍化。不少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安排都是大班授課。一間教室經(jīng)常坐著100多名學生,有個別教室還坐著260名左右的學生,一堂課讓老師面對如此眾多的學生,教學效果實難保證。這種大班授課方式在無形中增大了思政課老師的教學管理難度,不管理課堂不行,管理課堂又得占用本來就寶貴的教學時間,況且學生人數(shù)過多,師生有效互動很難體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身上。
2.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主要趨勢,但線上學習監(jiān)管乏力。網(wǎng)絡的廣泛應用早就為教育帶來新的變化,目前不少高校都在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技術平臺。當前的大學生也恰恰是伴隨網(wǎng)絡共生的一代,他們高度依賴互聯(lián)網(wǎng),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符合時代潮流也順應大學生需求,這無可厚非,但是在實際推行中,有的學校線上學習只是讓學生看網(wǎng)上課程,至于觀看效果如何并不能有效檢驗,不少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既不入眼,也沒有真正入心入腦,更別說入行。另外,在這種線上學習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互動并沒有及時跟進,網(wǎng)上課堂的監(jiān)管和督促急待改善,這種只是為了圖新手段而進行的教學改革,不能把線上學習與線下輔導有機結合的方式,忽視了教學規(guī)律,違背教學本質,也影響著思政課實效性。
功利的時代造就功利的個人價值追求。在就業(yè)這個現(xiàn)實問題上,大學生感覺到專業(yè)帶來的實效性最大,對于隱藏在個人素質中需要長期接觸才能感覺到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就只能放在專業(yè)學習之后。再加上有些專業(yè)課老師對思政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也加深了學生對思政課的輕視。特別是大班上課的學生,常常覺得因為人多,自己不在教室,老師也不容易發(fā)現(xiàn),因而對不去上課心存僥幸,不少學生坦言到:“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最想溜的課就是思政課”。
少數(shù)學校存在“主管領導嘴上重視,心理不重視;會上重視,會下不重視”的現(xiàn)象。比如在上課時間上,有的學校認為學習的黃金時間必須優(yōu)先考慮專業(yè)課,有的明確規(guī)定思政課不得占用早上時間,只準排在下午或者晚上;也有的學校打著教學改革的口號務著壓縮思政課應有課時之實,在專業(yè)課教室、時間、考試甚至學?;顒优c思政課發(fā)生沖突時,總是優(yōu)先考慮專業(yè)課。還有的學校對思政課老師邊緣化,并沒有把思政課老師當成專職教師對待,而是讓思政課老師承擔大量學生日常管理的事務性工作,分散老師精力,使思政課老師難以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勢必影響思政課實效性。
互聯(lián)網(wǎng)憑借自身優(yōu)勢和特點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網(wǎng)絡的發(fā)展已經(jīng)改變了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間的地位和關系,學生在接受網(wǎng)絡信息的過程中不再是被動式的,更多的是根據(jù)個人的喜好來選擇需要的信息資源。今天,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滲透悄然無聲,網(wǎng)絡上的虛假內容,一定數(shù)量的雜音和負面信息很容易扭曲學生的價值,無疑加大了思政課教師工作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需要面對網(wǎng)絡帶來的新挑戰(zhàn),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辯明是非的方法,并用學生喜歡的平等的交流方式來為學生正確處理網(wǎng)絡雜音和負面價值觀提供指引。
通俗地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一門課,是幫助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一門課,是幫助大學生認識國情的一門課,是關系國家民族命運的一門課。作為思政課教師,僅僅從理性的角度形成這些認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內心深處萌生出一種家國情懷,一種立德樹人的情懷,產生強烈地責任感和職業(yè)自豪感,畢竟思政課教材是唯一一門經(jīng)過黨中央常委們審核的教材,在高等教育中思政課的地位不容置疑。當前新形勢下,高等學校思相政課理論課責任重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單純的是一門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課程,也不僅僅是一門普通的傳道授惑課程,而是一門兼具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都很強的課程,是要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的課程,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可靠接班人的課程,是一門關系改革開放方向,關系中華民族復興大業(yè)的課程。思政課老師不僅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勢必影響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成功乃至成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有意識形態(tài)的屬性也有科學的屬性,是一門集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論性于一身的課程。其思想性強就意味著上這門課不能局限于單純的知識點的講解,而要讓死的知識活起來,講出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思想性,解決學生的知識困惑更要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性強表現(xiàn)在這門課必須要圍繞“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可靠接班人”的任務開展。這門課是為我們黨的治國理政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強在于這不是零星知識點的講解而是要系統(tǒng)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體系,更是要講出馬克思主義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課程。這門課的特點決定了思政課老師應當具備過硬的理論功底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只有這樣才能自如地駕馭課堂,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就是要把國家意志與學生需求有機統(tǒng)一。也可以說這門課就是要增強大學生的“四信”,即增強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念、增強大學生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增強大學生對黨和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信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最終是要幫助大學生在心中慢慢形成“我要成為一個有著上述‘四信’的人”,成為一名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1.加強教師培訓力度,做到“常訓常新”。近幾年國家教育部和中宣部聯(lián)合主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研修發(fā)揮了示范作用。這種集中培訓,保證時間,保證內容,對老師的業(yè)務提升很有幫助。業(yè)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做的高端報告不僅可以拓展思政課老師的視野,也能提升他們的理論水平,這些都可以直接反映到思政課的教學中。老師們也可以在感受專家們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高度的理論自信的過程中看到差距,明確努力的方向。思政課老師經(jīng)常參加業(yè)內培訓和交流,是從外部條件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2.教師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夯實理論基礎,增強理論自信。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而言,上好課就是要讀經(jīng)典、讀教材、讀學生、讀社會熱點。特別是承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老師更應尊重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原著,掌握其理論體系,并能主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去分析現(xiàn)實。在教育方法上,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材施教,除了“傳統(tǒng)的顯性課堂+活動引導教育”外,還可以輔之以“校園文化制度+環(huán)境氛圍上灌輸”的隱性教育。除此之外思政課教師還得廣泛閱讀,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便于和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生找到共同話題,建立良好互動平臺。同時,思政課老師還要關注時事,并能對熱點深挖,最好能形成科研,這樣才能講出思想,講出深度,講出邏輯、講出特色,講出學生想聽的。只有學生愿意聽,思政課教學的目的才有達成的可能。思政課老師只有夯實理論基礎,增強理論自信,才能講出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從而說服學生,得到學生的認可,提高學生的獲得感。
3.提高授課的藝術性,注重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展示內容。內容與形式是一對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內容再好形式呆板也會埋沒內容的光彩。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而言,有必要借助藝術的方式再現(xiàn)教材內容,更好地把我們黨的歷史發(fā)展、國家的發(fā)展道路、我們黨的治國理念用生動的語言表達給學生。在課堂中,老師風趣的語言,可以大大提升聽者的關注度,聽者還不會覺得累,幽默風趣的語言也助于讓深刻的內容一下入腦入心,進而引發(fā)思考,達到效果。老師生動風趣的教學語言,豐富的教學活動都是提升學生獲得感的有效手段。
4.在具體授課時,聯(lián)系實際,處理好變與不變的關系。這里的實際包括所在學校的特點,也包括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變與不變體現(xiàn)在四個結合上:在教學內容取舍上做到規(guī)定性與自選性相結合;在講解過程上,做到邏輯性與現(xiàn)實性相結合;在表達風格上做到嚴謹性與活潑性相結合;在師生互動上做到網(wǎng)上與網(wǎng)下相結合。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獨特,與網(wǎng)絡接觸的時間比較早,具有強烈的敏銳性和開闊的視野,且對于新鮮的事物均存在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充分渴望教師的尊重,渴望表現(xiàn)自我,受到關注。對于學生來說,獲得感不僅有知識層面的,還有能力層面和價值層面的,因此思政課老師還需要回應學生在成長道路上的困惑,只有這樣才可以讓他們提升思政課的獲得感。
在我們黨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思政課老師有責任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遵循思政課教學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用人文精神去感化學生,上好每一堂思政課,提高學生在思政課上的獲得感。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2]劉貴芹: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下課的獲得感.
[3]艾思林:西部地區(q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第73、74期研修班上的講話.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