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梅
【摘 要】
在小學作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程來構建教學過程,微課的教學重點突出,方向明確,并且可以集中教學注意力培養(yǎng)與訓練學生某一個方面的能力與素養(yǎng)。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本內容開發(fā)微課教學資源,利用活動過程創(chuàng)設微課教學資源,利用課外閱讀豐富微課教學資源。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小學 作文 教學 微課 資源 開發(fā)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很多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的模式正在被改變與顛覆。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方式與理念融入到課堂中,并且這些教學模式以及新的課堂組織形式的優(yōu)越性正在越來越明顯的體現(xiàn)出來。在小學作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程來構建教學過程,微課的教學重點突出,方向明確,并且可以集中教學注意力培養(yǎng)與訓練學生某一個方面的能力與素養(yǎng)。良好的組織構建微課,并且加強對于微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應用,這會給小學作文教學注入很多新鮮元素,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會更加充分。
一、利用課本內容開發(fā)微課教學資源
開發(fā)與利用微課資源有不同的切入點,很多教師一味地關注課外教學資源而忽略了課本中已有的教學素材,這種方式并不可取。更加合理的做法是,教師首先充分應用課本中已有的教學資源,在展開文本的閱讀教學時有意識的融入對于學生寫作技能和方法的指導,以這樣的形式構建微課。課本中的很多篇目其實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指導,這些文章中無論是語言上,寫作技巧上都很值得學生學習。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教學革新,可以在閱讀課堂上相應的結合教學文章融入寫作教學的指導。比如,在分析到一些典型語句或者是很好的語言素材時指導學生加以學習,還可以在分析文章整體結構時融入寫作技法的指導。這樣的教學融合有很大的操作空間,這也是一種典型的對于課本中作文微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加豐富的學習收獲與體驗。
以《桂林山水》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閱讀課堂上充分融入寫作教學的微課環(huán)節(jié),對于這篇閱讀文本資源加以更充分的挖掘利用。教師在設計微課之后,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語句進行仿寫,此時,一些同學會選擇泰山與桂林對比描寫的內容,學生在剛柔并濟的對比中對文章內容進行仿寫,在仿寫過程中再一次對文章內容進行感悟,有利于學生語感與理解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融合在很多篇目的教學中都可以采用,以這樣的方式構建作文教學的微課資源,不僅是一種對于閱讀分析教學的深化,這也會幫助學生充分吸收課本中閱讀范本存在的有價值的語言素材,吸收其中好的寫作方法與技巧。
二、利用活動過程創(chuàng)設微課教學資源
教師還可以以一些課外活動作為依托,構建作文微課的教學資源,這也是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良好訓練。小學作文教學進入中高年級后,寫作要求在逐漸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說,描述與重現(xiàn)一個事件,對于具體事物展開觀察分析,這始終是一個寫作難點。一方面,這類文本的寫作時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觀察技巧,并且要具備細節(jié)的捕捉能力;另一方面,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對于整個事件的呈現(xiàn)能力,要能夠合理組織與建構文章。這些都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很高的寫作要求,這也是大部分學生在進行活動或者事件呈現(xiàn)的文本寫作時表現(xiàn)出很大障礙的原因。教師可以透過一些有針對性的微課的構建,利用相應的活動過程形成微課教學資源,來一點點強化學生的這方面能力,讓學生對于這類文章的寫作積攢更多經驗。
例如,學生在拔河比賽中,教師可以對其活動現(xiàn)場進行拍攝,方便學生在課堂上對當時現(xiàn)場畫面的觀看,尤其是現(xiàn)場人物表情、動作甚至內心活動的觀察,通過這樣細致入微的觀察,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才會更加生動、形象。作文微課與活動視頻的結合,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可以有效提高作文課堂教學趣味性,而這種貼近生活、觀察實際的方法,可以為學生累計更多的寫作素材。當然,觀察生活的方法不單單局限于視頻的拍攝與收集,更重要的還是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關注,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活留心觀察的習慣,這才是學生大量寫作素材與資源的來源。學生只有對于生活點滴有更多感悟與領會,內心的情感才會更加充沛,而這些都會一定程度融入到學生習作中,讓寫出的文章更加充盈與感染人。
三、利用課外閱讀豐富微課教學資源
對于作文微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或者校內,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多從廣泛的課外讀物中涉獵知識,積攢寫作素材,豐富與拓寬自身的認知層面和知識積累。小學時期教師就要開始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與興趣,可以指導學生首先從簡易的,趣味化的讀物著手,讓學生首先形成閱讀習慣。慢慢的,教師再來指導學生接觸相對難度更高,含金量也更高的讀物,以這樣的方式慢慢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都得到相應構建。
學生的寫作素材部分來源于生活,而學生能否對于生活有更深的體會與感悟,這需要學生多接觸課外讀物,豐富自身認知能力和思想涵養(yǎng)。教師應當讓學生多從自身生活實際中獲取作文素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鼓勵學生多參與生活實踐,例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給予社區(qū)老人一些關愛等等,并讓學生以圖文形式記錄下來自身的實踐體驗感受。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將學生課外閱讀摘錄及實踐經歷加進去,拓寬學生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從課外閱讀和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fā)開發(fā)作文微課教學的資源,這是一種很可取的方式。不僅在于這類資源十分豐富,也在于生活是學生寫作素材最大的來源,學生只有形成對于生活的感受與體會能力,才會對于各類寫作主題有自己的理解與思考。而這些則是幫助學生在獨立習作時有真實動人的表達,能夠寫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文章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秀伶.語文作文中的點滴體會【J】.科技信息,2013(05)
【2】唐永建.關于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08)
【3】劉申.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4】費秀芬,何萬國.由一堂課引發(fā)的對小學語文作文講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5)
【5】粘江芬.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幾點感悟【J】.學周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