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俠
(寧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浙江寧波和龍游兩大商幫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丁愛俠
(寧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寧波商幫和龍游商幫是浙江省內最具特色的兩大地域商幫,也是我國古代十大商幫中的重要成員。他們不僅對社會經濟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在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值得繼承和發(fā)揚。
寧波商幫;龍游商幫;創(chuàng)業(yè)精神
“商幫”是指“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宗族和地緣鄉(xiāng)誼為紐帶,在客居地建立同鄉(xiāng)(或同鄉(xiāng)兼同業(yè))會館、公所,自發(fā)形成的既緊密而又松散的商人群體?!盵1]浙商是從傳統(tǒng)到現代成功轉型的獨特商幫,其本質是民商,來自草根,根植于草根。浙商和粵商、徽商、晉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浙江先后產生過湖州商幫、紹興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蕭山商幫、溫州商幫、臺州商幫、義烏商幫等著名浙商群體,他們是最早參與上海開發(fā),叱咤十里洋場,一度壟斷上海大半產業(yè)的傳奇群體。在明清時期我國興起的十大商幫中,浙江龍游商幫和寧波商幫位列其中。這些浙商群體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具有浙商精神的共同特質,即“舍得”、“和氣”、“共贏”、“低調”、“敢闖”,但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的差異,浙江內部不同商幫之間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仍然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研究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對當代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寧波古稱“鄮縣(鄮州)”,有“商業(yè)之鄉(xiāng)”的意思。寧波東面臨海,自唐宋以來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寧波幫是民國以來人們對寧波商人的一種通俗稱呼,泛指舊寧波府所屬鄞縣、鎮(zhèn)海、慈溪、奉化、象山、定海(今為舟山市)六縣及后來劃入的余姚、寧海在外從事工商活動的商人群體。唐朝末年,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與發(fā)展帶動了寧波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寧波是當時唐王朝面向東亞的門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港口。其時,寧波商團非?;钴S。但學者一般認為寧波商幫在明末清初發(fā)展,鴉片戰(zhàn)爭以后逐漸壯大,民國處于鼎盛時期。明清時期,隨著王陽明、劉宗州、黃宗羲等大家的出現,四明學派日漸繁榮,全國各行省乃至海外南洋群島,凡商賈所萃之地,皆有寧波商人的車轍馬跡。[2]明朝嘉靖、隆慶至萬歷年間,寧波人就在北京東城的“小甜水井”建有“鎮(zhèn)海、慈溪會館”。鄞縣藥材商人出資興建的“鄞縣會館”和慈溪成衣行興建的“浙慈會館”也都建在明代。[3]
近代以來,寧波商人抓住歷史機遇,以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興行業(yè)為經營重點,躋身商業(yè)、金融業(yè)、工業(yè)和航運業(yè),經濟實力空前強大,迅速成長為國內著名的商幫之一。20世紀中葉,“寧波商幫”的重心逐漸移向海外,成為海外華人資本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因強烈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與杰出的經營能力受到海內外人士的普遍尊重,稱為“新寧波幫”。
(一)走險路才致富
“創(chuàng)”是一個人,下面是一把刀,右邊一口劍,創(chuàng)業(yè)就如同在刀光劍影下求生存。敢于冒險是寧波區(qū)域文化的特征,寧波自古就有出海經商的傳統(tǒng),盡管明朝實施嚴厲的海禁政策,但沿海居民在地少人多的生活壓力之下,仍然冒險下海捕魚或通商貿易。早在西漢、三國時期,寧波地區(qū)與海外已有交往,舟師出海,多從寧波出發(fā)。隋唐時期,寧波與日本、朝鮮和南洋諸國都已建立通商關系,成為對外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被譽為企業(yè)大王的寧波巨商劉鴻生先生曾經說:“做大事,一定要敢于冒大險?!睂幉ㄓ芯涔胖V“若要富,走險路”,說的就是創(chuàng)業(yè)中過人膽量的重要性。寧波鎮(zhèn)海人俞佐宸從學徒到銀行家,后立足于工商界,除了他從小受到的良好教育,還歸功于他有膽有識的作風。時年,國民黨政府在南京建都后曾強制發(fā)行公債。由于時局不穩(wěn),人心浮動,買下公債的人都把它當成廢紙一樣,巴不得低價脫手,俞佐宸則反其道行之,趁機大量低價收購債券。隨后,時局漸漸穩(wěn)定,債券價值一路上升,俞佐宸又適時拋售,大賺了一筆。
當然,寧波幫的創(chuàng)新絕對不是急躁地盲目冒進,不計后果的橫沖直撞,而是穩(wěn)健的開拓進取。包玉剛曾經把做生意形象地比喻成坐著“帶蓬的馬車”前行。馬車要不停地在崎嶇的道路上奔馳,但要竭力避免掉下馬來,所以要帶“蓬”。這里的“蓬”就是指能夠保證馬車平穩(wěn)前行的具體條件、實際情況以及駕駛馬車人的心理準備等。
(二)信義闖天下
《論語》有云:“與國人交、止于信。”寧波人經商素以信譽卓著而聞名于世,出生于浙江鎮(zhèn)海東管鄉(xiāng)莊市鎮(zhèn)的“五金大王”葉澄衷的成功秘訣就是他知人善用,言必信,行必果,交友必誠,善察人情,人咸樂為其用。歷史上寧波就有“賒賬碼頭”和“過賬碼頭”之稱,生意往來多憑信用放賬,是中國首創(chuàng)“過賬制”。當時,各行各業(yè)的資金收支,從使用現金改為借助錢莊進行匯轉,統(tǒng)一清算,標志著我國開始使用現代金融業(yè)的票據交換辦法。
寧波錢莊多年興盛不衰的原因也和寧波人經商重信譽、守信用有關。據《四明章溪孫氏宗譜》記載,鄞縣商人孫敘夔看不慣世道詐偽,曾說“信義人所棄,我自得之,則富貴出”。周圍人紛紛附和,爭相和他結交,做生意。寧波幫在京城開設的“四大恒”(恒和、恒利、恒源、恒裕)錢莊是明清時期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店,被譽為“都中錢肆巨擎”。因為誠信,“四大恒”的銀票是京城最體面、最受歡迎的硬通貨。著名戲劇理論家齊如山在《北平懷舊》中記載了一件“恒和”錢莊誠信經營的小故事:同治末年,“恒和”銀號關門歇業(yè),但此時尚有許多銀票在外面流通,一時收不回來。彼時沒有報紙,無處登廣告,只有用梅紅紙半張,印明該號已歇業(yè),所有銀票,請去兌現字樣,在大陸及各城鎮(zhèn)張貼。然仍有許多票子未能回來,但為信用必須候人來兌,等了一年多,還有許多未回,不得已在東四牌樓西邊路北,租了一間門面,掛上一個錢幌子,不做生意,專等候人來兌現。如此等了二十年,光緒庚子才關門。
(三)義利兼顧
寧波幫自古義利兼顧,德行并重。以義為上,義利共生,以義取利,不取無義之利,對自己克勤克儉,對他人、對社會施仁布澤是寧波幫精神享譽世界的重要因素。勤儉是寧波商人立世創(chuàng)業(yè)的法寶,正如船王包玉剛所言:“寧波人出門闖天下,別無所長,靠的就是這兩個字?!庇葹榭少F的是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安貧樂道,發(fā)達了以后仍淡泊自守,自俸極儉。旅港寧波幫企業(yè)家趙安中,“憑勤儉建立根本,靠積聚而成小康”成為香港頗有成就的實業(yè)家后,近年來在家鄉(xiāng)已捐資數千萬元,但他在生活上一直堅持低標準:衣,只要夠暖;食,只要夠飽;住,只要夠大。包玉剛先生帶頭節(jié)約,控制辦公成本開支,就連給身邊工作人員的便條都是用的紙質粗劣的薄紙,而且還要裁成一條一條僅能寫下一行字的小紙條,有時候一張信紙大小的紙片就能寫三四張便條。
寧波商人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大都會選擇造福鄉(xiāng)里,回報社會,建學校、造醫(yī)院、辦公學,寧波商人熱心公益的形象得到國內外人士的普遍稱贊。1984年,鄧小平通知號召“把全世界的寧波幫動員起來建設寧波”,海外寧波幫紛紛慷慨解囊?guī)椭亦l(xiāng)建設。流向寧波的捐款超過10億人民幣,其中70%用于教育事業(yè),很多新寧波幫成員都是老寧波幫愛心的直接受益者。
(四)敬業(yè)樂業(yè)
寧波人的勤奮與實干還培養(yǎng)了一種可貴的敬業(yè)、樂業(yè)精神。自古以來,寧波商幫重實干,重經驗,不玄想,不空談。他們大多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成就自己的事業(yè)。盡管他們文化程度不高,卻都有強烈的敬業(yè)精神。他們干一行,鉆一行,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不敢稍怠,經過日積月累,往往成為一些行業(yè)與工種的行家里手,不少人更練就了一手絕活。如布店老板的“一尺準”,中藥店伙計的“一手撮”及賬房先生的算盤“準”等。[4]
寧波幫敬業(yè)樂業(yè)的精神深深地融入到企業(yè)創(chuàng)新中。寧波馮存仁中藥店不僅是寧波四大藥店之一,它的上海分店也曾是滬上四大藥店之一,藥品遠銷遠及南洋一帶。他們進貨必求地道,配制過程認真,配制成藥用料上品,服務精神好。藥店為病人接方,代煎送藥。在藥品包裝紙上都印有藥品仿單(說明書),詳細描述藥品性能、功能、服用方法,各色另包。不僅能幫助顧客認識藥物、了解醫(yī)療知識,而且也可以幫助病人自己選擇購買一些滋補營養(yǎng)品等,偶然遇到小病小恙也能自己購買、配制一些普通的中藥。此外,藥店還代客加工切片、研制藥丸和復雜的配方,能要保質保量,如期交貨。在冬令進補季節(jié),藥店還提供上門熬制藥膏等服務。不少外來珍貴藥方,一料價值數十元,在顧客心里,委托代熬不夠放心。藥店一般會上門服務,既取得加工收益,顧客也十分放心滿意。[5]
龍游,古稱姑蔑,位于衢州市。龍游是浙江與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交通要道,自古以來就有“八省通衢”、 “四省通衢匯龍游”和“東南孔道”之稱。龍游商幫是浙江最早的商人群體。龍游商幫發(fā)跡于南宋時期,形成于明代中葉,鼎盛于明代中葉至鴉片戰(zhàn)爭前后,后于清朝光緒后期衰落。宋室遷都杭州后,為方便與長江沿岸抗金前線聯系,官府修建了東起京城杭州,西接湘贛的官道,官道在龍游和壽昌交界的梅嶺關入龍游縣。因此龍游人借助南宋官府修建的這條官道從事珠寶古董的長途販賣和銷售。
(一)無遠弗屆
龍游商幫以“無遠弗屆”的開拓精神聞名于世。龍游幫不怕艱難困苦,凡有利可圖,就毅然離家遠走,四處漂泊。還有不少龍游商人遠涉重洋,到海外經商。很多龍游人千里跋涉,販賣珠寶、古董等珍貴物品,不僅山高路遠、風餐露宿,還要時刻嚴防沿途山賊強盜,非常辛苦?!褒堄沃穸嘞蛱煅暮=?,遠行商賈”(天啟《衢州府志》),“賈挾資以出守為恒業(yè),即秦晉滇蜀,萬里視若比舍”(萬歷《龍游縣志》),可見明朝萬歷年間龍游商幫之繁盛,當地民間有“遍地龍游”之諺,清康熙乾隆年間全縣有半數人口去經商。東到沿海,南至福建,西到四川,北至北京,外到日本和呂宋,都留下了龍游商幫的足跡。
此外,很多龍游商人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不畏山高路遠,把生意做到天涯海角。他們帶著孩子背井離鄉(xiāng), 萬里遷徙,來到云南姚安、楚雄等條件艱苦的地方創(chuàng)業(yè)。這些地方多山地,少良田,交通困難,既無車,也無船。而且,當地氣候惡劣,糧食欠收,經常鬧饑荒,當地人的生活都很艱難。但龍游商人不怕苦,不怕累,沒有他們做不來的生意。他們有的開山種地,出售經濟作物獲利;有的販賣糧食,獲取差價;還有的開錢莊、放貸款。據《皇明條法事類纂》卷十二“戶部類”記載:“有浙江江西等布政司安福龍游等縣客商人等,不下三五萬人在衛(wèi)府坐(生)理,遍處城市鄉(xiāng)村屯堡安歇。生放錢債,利上生利。收債(購)米谷,賤買貴賣,娶妻生子,置買奴仆,游食無度,二三十年不回原籍?!比缃?,在云南還發(fā)現了幾個龍游幫后裔聚居的村落,村民交流的語言仍然是龍游方言。
(二)有容乃大
龍游雖地處偏僻,卻處于多條水系交匯、河道四通八達的水運交通樞紐地位。再加上宋朝南遷建都杭州以后,官府修建了東起京都杭州,西至贛州的官道,官道在梅嶺關進入龍游境內。便利的交通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有機會來到龍游,再加上龍游人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善于與外來商戶交流合作,所以安徽、江西、福建、寧波、紹興等地商人很喜歡到龍游做生意。龍游商人對待外商熱情寬容,從來不會因為競爭而排斥他們。外地商人也會把不同地區(qū)經商的理念帶到龍游,龍游人慷慨地接納這些寶貴財富,彌補了本幫的不足。如安徽商人陳廷柱在康熙年間就帶領三個弟弟來到龍游經營田莊,并開設了當地第一家典當行。同一時期,江西商人周學錦也從撫州來到龍游經商,并在龍游長期居。據統(tǒng)計,明清時期從安徽、江西、福建、廣州、江蘇等地遷入龍游的居民有31個姓氏209個家族,而且這些氏族大都很順利地融匯人龍游商幫的行列中。因此,明清時期龍游商幫因為國內外地商人的紛紛加入而不斷壯大,龍游商幫的影響力也達到歷史的高度。
(三)利源義取
古代龍游商幫以信譽卓著聞名于世,歷來看重“財自道生,利緣義取”。做生意講究薄利多銷、童叟無欺、一市無二價,為了維護企業(yè)信譽,不惜主動承擔經濟損失。胡筱漁經營的姜益大棉布店就是龍游商號的代表。有一次,胡老板從海寧訂購了7500匹石門布,共計6萬銀元。不巧,貨物在運送的途中遭遇歹人搶劫,損失巨大。海寧布商派人到龍游處理此事,并主動承擔損失。不想胡老板不僅如數付清對方6萬銀元貨款,還表示繼續(xù)信任對方,并再次訂購了7500匹布。龍游老板的信任和慷慨讓海寧商人大為感動,從此以后,海寧布商優(yōu)先向姜益大棉布店供貨,當布店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海寧老板都會主動提出延期收款。
龍游商幫以紙張業(yè)著名,紙商傅立宗把紙張的質量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他們生產的紙質量上乘,同一件號紙至少要比其他同行的要重十斤。[6]傅立宗還從把握造紙生產流程每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嚴格檢驗,次品決不出售。產品享譽大江南北,歷久不衰。為了表示對用戶負責和維持良好的信譽,其產品都統(tǒng)一加印“西山傅立宗”印記。
[1]張海鵬.中國十大商幫[M].黃山出版社,1993:2-3.
[2]韓永學.浙江歷史上的主要商幫及其經營思想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09(1):55-57.
[3]王耀成.商行四?!庾x寧波幫[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4:5.
[4]張躍,孫善根.寧波幫精神──寧波幫精神的一種歷史詮釋[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4):45-49.
[5] 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浙江文史集萃(經濟卷)上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408-409.
[6]楊鐵清.善行者—龍游商幫[J].浙江經濟,2012(18):58-58.
(責任編輯:孫建華)
Researchon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Ningbo and Longyou in Zhejiang Province
DING Aixia
(College of Marxism,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China)
Ningbo merchants and Longyou merchants are the two regional commercial group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y had already become two important members of the top ten largest commercial group in ancient China. They not only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formed a unique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which should be carried forward.
Ningbo merchants; Longyou merchants; entrepreneurship
2016-07-08
2016年浙江省社科聯科普項目 “浙江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精神面面觀”(16ND01)
丁愛俠(1974- ),女,江蘇連云港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政實踐教學與公民教育。
K061
A
1671-4385(2017)01-00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