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解讀切入點、方法選用與孫紹振解讀學(xué)的關(guān)系(下)
      ——從兩篇課文的解讀說起

      2017-04-15 05:28:13賴瑞云
      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 2017年11期
      關(guān)鍵詞:孫紹振文論陌生化

      賴瑞云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福建福州 350007)

      論解讀切入點、方法選用與孫紹振解讀學(xué)的關(guān)系(下)
      ——從兩篇課文的解讀說起

      賴瑞云

      (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福建福州 350007)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蘆花蕩》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兩篇主要課文。兩文解讀的切入點和解讀方法選用的特點,很不相同,很有代表性。前一篇不顯異常者從閱讀興奮點、焦點切入,解讀其奧秘必須依靠有關(guān)方法。后一篇從異常切入,并且?guī)缀鮾H憑異常就能揭示其主要奧秘,但運(yùn)用其他方法不僅亦可解讀,且更為徹底到位。文本“異常”與否現(xiàn)象,可追溯至我國古代“驚奇”論、《文心雕龍·隱秀篇》等,西方文論亦有類似論述。孫紹振解讀學(xué)對此作了進(jìn)一步的揭示和發(fā)展,加上其解讀方法,論述更為系統(tǒng)、深刻。

      文本解讀;孫紹振解讀學(xué);驚奇論;西方文論

      上篇(編者注:見本刊2017年第10期)所述異常、正?,F(xiàn)象,東西方文論有詳盡論述,孫紹振對此的揭示更為系統(tǒng)和深刻。

      一、我國古代“驚奇”論、“隱秀”論、“渾漫與”論,西方文論相關(guān)理論

      古代“驚奇”論①與此最相關(guān),著名言論如: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唐代皇甫湜的“夫意新則異于常,異于常則怪矣;詞高則出眾,出眾則奇矣”(《答李生第二書》);元代李漁的“文字莫不貴新,而詞為尤甚。不新不可以作。意新為上,語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窺詞管見》);桐城派領(lǐng)袖劉大櫆的“文貴奇,所謂‘珍愛者必非常物’”(《論文偶記》)。陸機(jī)、韓愈、蘇軾、呂本中、戴復(fù)、王國維、趙翼等等都有類似言論。古代驚奇論的內(nèi)涵大于“異常”,但包含了外顯異常。異常是杰出作品中重要的現(xiàn)象,我國古代小說,包括經(jīng)典,就大都以“奇”命名,如《唐宋傳奇》《六朝志怪》《世說新語》《拍案驚奇》《今古奇觀》、“漢宋奇書”(《三國》《水滸》)、“三大奇書”(《水滸》《西游記》《金瓶梅》),大都講究意思奇、情節(jié)奇、文字奇。這大概跟我國古小說以說書評話形式流傳民間,需要吸引聽眾有很大關(guān)系。

      驚奇論同時強(qiáng)調(diào),驚奇絕非“離奇”之杜撰。其一,反常合道。此論為蘇軾評柳宗元名詩“欸乃一聲山水綠”時提出:“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保ā对娙擞裥肌肪硎┣宕榱良e出許多例證后認(rèn)為:“詩奇而入理,乃謂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這一著名的“反常合道”論,包括最講奇的武俠、神魔小說亦如是,盡管它們中確有不少荒誕之奇,但最普遍的是合道之奇,如《西游記》,不過是借神怪說人間,處處都是人性的反映。其二,由上就推出了“日常、平常(含正常)之奇”。如上述《西游記》實乃社會百態(tài)的寫照。又如皇甫湜說完上引那段“異?!闭f后,接著就說:“虎豹之文,不得不炳于犬羊;鸞鳳之音,不得不鏘于烏鵲;金玉之光,不得不炫于瓦石,非有意先之也,乃自然也”(《答李生第二書》),亦即虎豹等“異”于他者,乃本來如此也。對此“日常、平?!敝潞我詾椤捌妗??古代學(xué)者說了三方面的道理:一是寫出了對象的深刻本質(zhì)、鮮明特征,明末賀貽孫說:“古今必傳之詩,雖極平常,必有一段精光閃爍,使人不敢以平常目之。”(《詩筏》)二是找到了王國維所言的“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表達(dá),金圣嘆亦言:“吾嘗謂眼前尋常景,家人瑣俗事,說得明白,便是驚人之句。蓋人所易道,即人之所不能道也?!保ā对姺ぁ罚?。三是在上述二者基礎(chǔ)上產(chǎn)生了動人、撼人的快感,即《文心雕龍·隱秀篇》所言“動心驚耳”。其三,由此,外顯異常就向正常妙文過渡。如杜甫的“江鳴夜雨懸”(《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和“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春夜喜雨》),無論是描寫暴雨如注,還是喜人春雨,都是日常之物,都寫出了對象的鮮明特征,都屬“個個筆下無”,都給人撼人快感(前者)、動人快感(后者),古代驚奇論者都把它們歸入驚奇之列。但顯然,前者為外顯異常,驚嘆于何以能用“懸”形容暴雨?(蔡邕《霖雨賦》有“懸長雨之霖霖”,但畢竟極少人以此形容此罕見之暴雨,“江鳴夜雨懸”又更警策,故為異常。抓住它,即可進(jìn)入解讀;后者似無一異常,其所寫春夜之細(xì)雨,無論內(nèi)容和詞句,就覺正應(yīng)如此,人們只是驚嘆于何以被詩人想到了,自己卻沒有想到(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后者的解讀,正如《橫渡長江》那樣,要抓住興奮點、焦點,即題目中的“喜”字,理出“潤”“無聲”“潛”等關(guān)鍵詞語,用替換法等體味這些詞語蘊(yùn)含的“喜悅”之情。非要把這妙詩歸入“奇”,《春夜喜雨》只能是正常之“奇”而非異常之“奇”。最能說明這平常之“奇”非異常之“奇”的,就是蘇軾著名的陶詩論:“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讀有奇趣。如曰:‘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衷唬骸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大率才高意遠(yuǎn),則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運(yùn)斤,無斧鑿痕,不知者則疲精力,至死不悟?!保ā对娙擞裥肌ぞ硎罚爸了啦晃颉保筒唤挟惓A?,異常就是外顯的,甚至一望而知。陶詩“無斧鑿痕”,熟讀才能知其“妙”,知其“趣”,這些“妙”“趣”用“奇”稱之尚可,但不能用“異”指稱,亦即要說“奇”,陶詩只是內(nèi)蘊(yùn)之奇,而非外顯異常之奇。奇、異如此糾纏不清,有沒有不從驚奇論而更明朗區(qū)分異常之妙、平常之妙的文論?有,那就是《文心雕龍·隱秀篇》與杜甫的“驚人語”“渾漫與”論。

      劉勰說:“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隱以復(fù)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碑?dāng)代《文心雕龍》研究專家指出,隱即含蓄,意在言外,以內(nèi)容豐富另有深意為工;秀即鮮明警策,有突出的句子,以卓越獨到為巧。[1]隱、秀大體對應(yīng)的就是平常之妙、異常之妙,這就是《文心雕龍》的分類。杜甫則說得更明白,其《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開頭四句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鼻宄醵旁娫u注權(quán)威仇兆鰲評曰,杜甫“少年刻意求工,老則詩境漸熟,但隨意付與,不須對花鳥而苦吟愁思矣。”[2]后世研究者認(rèn)為,杜甫作詩一向一絲不茍,老年作詩也并不輕率,不過功夫深了,他自己覺得有點近于隨意罷了;或者,這實際就是杜甫五十歲時對創(chuàng)作回顧總結(jié)后提出的兩種創(chuàng)作風(fēng)格:頭二句即如前所述,求獨拔突出之句,后二句為似乎任筆所之,自然天成。此二種風(fēng)格更是對應(yīng)異常之妙、平常之妙。以劉勰、杜甫之論,陶詩,尤其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詩句,堪稱為“隱”“渾漫與”及平常之妙的典范。又如,我國古代小說是從神魔傳奇(《西游記》等)向英雄傳奇(《三國》《水滸》等),再到平凡傳奇(《紅樓夢》等)演進(jìn)而來的,奇異色彩不斷減弱,不斷從“神”走向凡間,尤其從民間說書變?yōu)槲娜诵≌f《紅樓夢》時,曹雪芹只是一吐為快,不著意以外顯奇異吸引讀者,脂硯齋稱其“雖平常而至奇”的“奇”實已非外顯奇異,而主要指內(nèi)蘊(yùn)魅力。

      西方文論一樣有類似驚奇論的理論與實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黑格爾、柯勒律治等等都有過相關(guān)論述。如狄德羅在《論戲劇藝術(shù)》中說:“……重要的一點是做到驚奇而不失為逼真?!庇≌f家菲爾丁說:“只要他遵循作品須能令人置信這條規(guī)則,那末他寫得愈令讀者驚奇,就愈會引起讀者的注意,愈令讀者神往。”(《湯姆·瓊斯》)至于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論、德國布萊希特的“陌生化效果”理論、西馬本雅明的“震驚”理論,就不僅是驚奇,而且重點就在外在異常了??傊?,西方的“驚奇論”同樣是大于但必然包含“異常”。不僅有上述的異常之妙,也有下文的平常之妙。如俄國形式主義的另一理論家埃亨鮑姆就不強(qiáng)調(diào)陌生化,而強(qiáng)調(diào)法國藝術(shù)的另一名言:“藝術(shù)就是把藝術(shù)隱藏起來。”[3]托爾斯泰則有更精彩的不見技巧方為技巧的論述,他說:“(藝術(shù)家)必須把自己的技巧熟練地掌握到那種程度,以致工作過程中很少想到技巧,好似一個行走的人不去考慮行走的機(jī)械原理一樣。”[4]行走者不考慮行走原理,說得多妙,這不就是西方版的“大匠運(yùn)斤、無斧鑿痕、渾漫與說、平常之妙”?

      二、孫紹振解讀學(xué)的變異論與非陌生化論,還原法等系列解讀方法

      對異常與平常、陌生化與非陌生化作出系統(tǒng)、深刻論述的,是孫紹振的變異論與非陌生化論。基本觀點早見其1987年出版的《論變異》[5]名著(主要見第四、第九章)。嗣后數(shù)十年,孫先生在其許多論著中做過獨到闡發(fā),特別是最近十年,他是國內(nèi)少見的對西方文論的極端陌生化作出系統(tǒng)批判的著名學(xué)者。2015年出版的《文學(xué)文本解讀學(xué)》的第七、第八、第十一章等(下文凡孫氏論述均見上述兩書上述章節(jié)),不僅體系化地闡釋了過去的主要觀點,而且有許多重要發(fā)展和新見。同樣,孫氏變異論與非陌生化論的內(nèi)容遠(yuǎn)大于我們要討論的異常之妙、平常之妙,但它包含了這“兩妙”。有關(guān)的主要論述為:

      1.外顯變異。(1)感覺、感知、詞語變異,這在文學(xué)作品中最為普遍,孫紹振常舉之例如“月是故鄉(xiāng)明”“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情人眼里出西施”“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孫紹振指出,這是情感思想沖擊下發(fā)生的變異,由此揭示異常背后的獨特情、思,這是最基本的解讀變異之法。還有孫紹振最常向中學(xué)教師推薦的原生態(tài)還原法,即把構(gòu)成藝術(shù)形象的原生狀態(tài)還原出來,看看作家對原生態(tài)有什么變異(包括強(qiáng)化、弱化、變序、變質(zhì)等等),從而揭示作家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情感世界、審美境界。如還原一下,月是一樣明的,可見愛鄉(xiāng)使之“獨明”。又有錯位法,包括美與真(如一樣“明”)的錯位,美與善(實用價值)的錯位,如情人可能是“東施”,但在愛人眼里賽過西施。(2)僅僅詞語異常。如前述“江鳴夜雨懸”,不僅暴雨如注,綿延不絕,甚至無休無止,通宵不絕于耳(童慶炳語)。這也是情感思想沖擊下的變異。杜甫的最后十年,除幾度受友人關(guān)照,境況稍好外,自稱是“漂泊西南天地間”的人生苦旅。公元765年4月,他倚賴的劍南節(jié)度使嚴(yán)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不得不于5月離開成都遷往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因病又滯留旅途。寫此詩時的766年初,正自云安(今重慶云陽)移居夔州。題目“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中的“郭”指(云安)城外,“宿”指因無法上岸而在船上過夜。杜甫的心境可想而知,人生苦旅、前途渺渺、風(fēng)雨交加、夜宿孤舟,即使感知沒有變異,但愁苦的心境也使詩人沖破了日常用語的習(xí)慣,用“懸”(也許他想起了蔡邕)描述與其心境相諧的無休止的暴雨。原詩前一句為“風(fēng)起春燈亂”,這“亂”字更是異常,不僅詞語,連感知也變異了。按實寫,春燈只能是晃動,這“亂”字人格化了,是詩人心煩意亂的投影(童慶炳語),更說明了詩人此時的惡劣心境。此例再次表明,抓住異常是解讀的切入口,但運(yùn)用了解讀方法,才能真正揭示奧秘,僅為解讀“懸”字,我們就運(yùn)用了“情感思想沖擊法”“知人論世”解讀法、聯(lián)系上下文解讀法、還原法(就“懸”而言,是對暴雨感覺的強(qiáng)化;就“亂”而言,是對“春燈晃動”這一客觀原生態(tài)的變質(zhì),從而突顯了詩人愁苦煩亂的心境)。(3)變動更大、更復(fù)雜的行為變異、心理變異,乃至全方位的變異。《蘆花蕩》的老頭子就是行為變異。孫紹振揭示的《范進(jìn)中舉》里胡屠戶所出現(xiàn)的由自尊自大,到范進(jìn)中舉后充滿自卑感,再進(jìn)一步變成負(fù)罪感,又說女婿中舉了,他那里還用得著殺豬,變成可笑的自豪感,最后在范進(jìn)面前奴顏婢膝,又回到自卑感,就是在勢利思想情感沖擊下的一系列心理、行為的極端異常。全方位變異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孫紹振認(rèn)為是《安娜·卡列尼娜》中成為經(jīng)典的“安娜回家看兒子”。孫紹振用近萬字,分析了情變出走后,返回家“偷”看兒子的安娜的“動機(jī)與行為、感情與感知、語言與意識、視覺與聽覺、近距離感覺與遠(yuǎn)距離感覺、直覺與理解之間”“全方位”的“超常變異”。運(yùn)用的解讀方法除“情感思想沖擊”說外,還有還原法、矛盾法,小說藝術(shù)形式規(guī)范中的“越出常軌”理論、性格邏輯理論,心理學(xué)的動機(jī)理論、意識理論、交流理論等。

      2.內(nèi)隱深意。(1)感知、詞語均無變異,均非陌生化的詩歌。早在《論變異》中,孫紹振就指出有一類中國古典詩歌像生活原生態(tài)本身一樣,無變異地以原始的素樸形態(tài)呈現(xiàn),且成為詩中神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陶潛、王維的詩。孫紹振認(rèn)為,臺灣現(xiàn)代派詩人、大陸“北島以后”的年青詩人中的許多作品都是這樣的例子。在《文學(xué)文本解讀學(xué)》里,孫紹振對此作了重要發(fā)展:A.不僅中國詩歌,而且俄語、英語詩歌中,都有語言和感知并沒有陌生化,而相反是熟悉化,所有語言,表面上都是日常平常的。在它們中尋找什么陌生奇特的,變異的詞語和感知,無異于緣木求魚。B.它們往往具有深層哲理、情思,有精微玄妙的體悟,此時呈現(xiàn)的原生態(tài)已非純粹自然本身,而是馬克思說的人化自然,人與自然高度默契。孫紹振用參禪的三重境界來解釋,先是“看山是山”,接著“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還是山”,但這“山”已經(jīng)不是純粹感知的自然之景;認(rèn)為最能代表上述境界的就是王維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表面無任何異常,就像自然本身。無異常可作切入口。而抓住無人干擾、自開自落這一焦點,用三重境界說、知人論世方法(王維深受佛禪影響,還有《鳥鳴澗》的“人閑桂花落”等類似名句)、朱光潛的“移情說”解讀,就知這已非純粹芙蓉自開自落,而寄寓人的隨意自在,深蘊(yùn)天人合一的微妙禪意。另一首孫紹振更常作為案例的是陶潛的《飲酒其五》。開頭四句: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用孫紹振的話來說,這與陌生化沾點邊:居住在鬧市人境,卻感受不到車馬之喧?原來是心境遠(yuǎn)離官場。由此切入,亦可解讀,但孫紹振解讀的重點,也是后世公認(rèn)的重點在后六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尤其是最著名的“悠然見南山”。這些詩句,沒有一處是變異的,全部是自然而然的。簡直天衣無縫,無從下口。孫紹振從最有味的“悠然見南山”下手,用替換法引入蘇軾之言“換成‘望南山’神氣索然矣”,進(jìn)而分析說,“望”隱含著有意尋覓的動機(jī),而“見南山”是無意的,暗示著詩人悠然怡然、隨意自如的自由心態(tài),而一有目的,就不瀟灑自由了。又用知人論世法進(jìn)一步解讀:這叫“無心”,和陶氏《歸去來辭》中的“云無心以出岫”的“無心”同一境界?!帮w鳥相與還”亦如此,日落而還,天天如此,不在乎是否有欣賞的目光。這一“無心之自由”的“真意”正欲辨析,孫紹振說:“詩人卻馬上把話語全部忘記了,可見詩人無心之自由是多么強(qiáng)大,即使自己都不能戰(zhàn)勝?!边@無心之自由,這人與自然的高度默契才是全詩的深層意境,即使“人近(在人境)”,也是“心遠(yuǎn)”的。這說明,最重要的不是有異常的前四句,而是無異常的后六句。僅前四句,解不出“無心”,而解出了無心,前四句就豁然開朗。(2)以非陌生化和日常語義為特點,具有深層哲理情思的敘述文本。早見于《論變異》,《文學(xué)文本解讀學(xué)》又做重要發(fā)展。孫紹振指出,這是現(xiàn)代小說的一種普遍追求,以海明威為代表,不依賴對讀者好奇心的刺激,知覺變異更被當(dāng)做無足輕重,表層局限于特殊事件本身的敘述,盡量廢除主觀形容,追求像“白癡一樣的敘述”,盡量簡約,追求“電報文體”“冰山風(fēng)格”“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深蘊(yùn)某種哲思。如《老人與海》,表層是一個與大自然搏斗中失敗了的硬漢的故事,深層是孤立無援但又不懈奮斗的精神寫照。按上述理論,像孫紹振經(jīng)常說的“寓褒貶”于客觀敘述中的史家筆法,像《橫渡長江》這樣的規(guī)范新聞,像《背影》這樣朱自清自稱為“寫實”的作品,均屬此類內(nèi)隱深意、外無異常的“客觀”文本。就像《橫渡長江》那樣,需從焦點切入,并運(yùn)用相關(guān)解讀方法,解讀它們。

      三、結(jié)語

      綜上可作如下總結(jié):第一,文本如外顯異常,則抓住異常切入;若不顯異常,則抓住興奮點、焦點切入;并因文而異,運(yùn)用有關(guān)解讀方法,才能真正揭示其藝術(shù)奧秘。第二,孫紹振提供的解讀方法已比較全面,包括各文體藝術(shù)形式規(guī)范知識解讀法和情感思想沖擊下變異這兩類基本方法,還原法、替換法、矛盾法、錯位法、關(guān)鍵詞語法、知人論世法等特殊方法。本文均已結(jié)合實例做了簡要介紹。

      注釋:

      ①“驚奇論”節(jié)及下文西方文論段的有關(guān)言論及部分事例,未另注明出處的,均引自《文藝?yán)碚撗芯俊?000年第2期張晶《審美驚奇論》一文,以及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shù)欣賞》(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的“驚奇”節(jié),括號內(nèi)的引文出處為張文原注,理論梳理分析及部分事例為筆者所為。

      [1]穆克宏,郭丹.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412-414.

      [2]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M].北京:中華書局,1999.

      [3]朱立元,李鈞.二十世紀(jì)西方文論選(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0.

      [4]〔俄〕列夫·托爾斯泰.列夫·托爾斯泰論創(chuàng)作[M].戴啟篁,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131.

      [5]孫紹振.論變異[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7.

      (責(zé)任編輯:劉火茍)

      猜你喜歡
      孫紹振文論陌生化
      從隱匿到重現(xiàn):中國新時期西方文論知識資源的流變
      借《解讀語文》微觀解讀不可無“我”的《祝?!?/a>
      《塵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譯研究
      西藏研究(2017年5期)2018-01-30 08:39:19
      “古代文論現(xiàn)代轉(zhuǎn)換”的回顧與審視
      湖湘論壇(2016年4期)2016-12-01 04:25:15
      緊貼文字,注重方法
      考試周刊(2016年67期)2016-09-22 14:05:58
      人間奇劇——論易卜生筆下倫理身份的陌生化
      從文論醫(yī)評《內(nèi)經(jīng)》
      從現(xiàn)象學(xué)看現(xiàn)當(dāng)代西方文論科學(xué)神話的破滅
      曰常性·傳奇性·陌生化——電影《白毛女》的受眾研究
      電影新作(2014年1期)2014-02-27 09:07:17
      淺議J.K.羅琳作品的陌生化藝術(shù)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7
      南郑县| 明星| 红安县| 云南省| 固镇县| 崇信县| 海安县| 遵义市| 晋城| 常山县| 乳源| 白玉县| 吉木乃县| 灵丘县| 东丰县| 鄱阳县| 新丰县| 武平县| 泸溪县| 读书| 积石山| 宜城市| 合水县| 迭部县| 永城市| 科尔| 莱西市| 洪泽县| 北票市| 高雄县| 娄烦县| 慈利县| 肥东县| 威宁| 平谷区| 渝中区| 湖北省| 嘉荫县| 石家庄市| 遂宁市| 霍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