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珊
(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厝柄小學,福建莆田351100)
構建小學語文“合作學習”課堂
——基于“生生傾聽”凸顯主體地位
程麗珊
(莆田市荔城區(qū)新度厝柄小學,福建莆田351100)
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實現,實際上是要求課堂進行“從傳授到對話”的轉換,即要求教師從傳統(tǒng)的授課型課堂向活動性、合作性、對話性的課堂轉變。[1]名家們無不在強調課改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實現一種“活動、合作、對話”教學新常態(tài),即佐滕學所提倡的“潤澤課堂”。要實現課堂轉變,關鍵要構建課堂合作學習,基于“生生傾聽”實現主體地位?!皟A聽”這一行為最初雖然是被動的活動,卻能夠在兒童之間建立最為能動關系,在彼此信賴的合作學習中,生成多元知識共存的課堂。
合作學習;生生傾聽;主體地位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課堂學習模式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2]美國著名教育學者沃邁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合作學習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毙〗M合作學習的課堂成效贏得了各國教育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贊譽,成為了一種備受追捧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成為近幾十年來課堂教學的主流策略,是一道亮麗課堂風景。當前,中國的語文課堂教學也在努力演繹這道課堂風景,但遺憾的是,總讓人無法領悟“合作學習”之精髓的絕妙情景。
(二)現實情況分析
當前課堂教學的主體以獨生子女為主流,由于孩子處于家庭核心頂層位置,自然而然形成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不善于傾聽他人心聲,所以交流合作就無從談起。另外,優(yōu)等生自我感覺良好,容易產生輕視、排斥后進生的自私心理,更加沒有傾聽別人心聲的概念。而那些后進生則會因班級人際關系的傷害,而變得封閉,游離于傾聽氛圍之外。所以學生間的關系變得冷漠、對立,導致當前的課堂合作處于分裂、對立的狀態(tài)。無法實現生生傾聽,就無法實現人人是學習的主人、是合作的共同體。語文課堂想進入合作學習的巔峰,提高課堂效果就成了一種奢望。
美國教育家杜威所倡導的學習是借助活動構成的,是在同他人的溝通中生成、變化的,學習是活動的過程、社會的過程。[3]這是要求教師從傳統(tǒng)的授課型課堂向活動性、合作性、對話性的課堂轉變,構筑合作學習課堂,在基于生生傾聽中凸顯課堂主體地位。傾聽,它是一種對說話者的一種肯定,一種尊重?。?]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的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對敏感而善解人意的耳朵,比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更討人喜歡?!彼陨朴趦A聽的人往往會比那些善于訴說者更加受歡迎,因為他們的傾聽大大滿足了人們渴望傾訴的那種愉悅感和滿足感。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能力是確保學生展開課堂合作探究的必要條件。探究性學習是當前課堂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朝著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向改變,沒有良好傾聽習慣的班級,必然難以使學生享受到集體智慧的碰撞和觸發(fā)。而這個轉變中,生生間的傾聽關系是決定因素,如果生生間沒有相互真誠傾聽的這個習慣,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必然流于形式,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無法得到激發(fā)。如果課堂能夠在學生與學生之間營造出相互傾聽的良好氛圍,孩子們就能享受到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課堂合作學習中基于生生傾聽凸顯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了生態(tài)、和諧課堂,促進美國教育家杜威對“學習”這一概念中關于合作性、活動性的落實,同時也是日本教育學家佐滕學教授所倡導的“寧靜的革命”中有關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課堂形式方面的誤區(qū)
1.學生對教師的傾聽為主要課堂形式。復雜多樣的課堂模式改革從未真正觸動到師本位的課堂。這一方面有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在學校課堂的延伸,同時也有學校管理上,效果評價上的客觀條件的限制,所以,真正貫徹學生主體性的課堂還處于”千呼萬喚難出來”的現實狀態(tài)。2.課堂更多停留在優(yōu)生之間傾聽的狀態(tài)。在課堂交流中,許多教師比較關注教學的成效,忽略課堂的弱勢群體,他們的需要和想法,往往成了課堂生生傾聽的盲區(qū),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游離在課堂傾聽世界之外。
(二)思想認識方面的誤區(qū)
1.教師的答案肯定是正確的。多年以來教師中心的課堂模式造成了孩子認識上的誤區(qū)。所以他們在潛意識中總認為,自己或伙伴的想法不重要,也不值得去傾聽,只要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就能保證考試無憂。2.后進生的想法不值得傾聽?;趦A聽關系的“合作學習”的構建,正是克服低學力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在許多課堂中,學生中會自然形成一種共識:那些后進生是不會有什么好見解的,所以形成傾聽后進生是不必要的,只會耽誤課堂合作時間的錯誤意識。
當前課堂教學中的傾聽現狀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學思維,優(yōu)生本位的傾聽無法造就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課改目標也無法真正達成。這樣的課堂大多還是一盤散沙,缺乏凝聚力,學習共同體的創(chuàng)建成了專家教授的一廂情愿,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難以得到真正貫徹和落實。
(一)有效示范傾聽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社會對教師的職業(yè)內涵的精僻論述。無論課堂形式怎樣改革,教師在課堂中對孩子行為的示范引導作用都是不可撼動的。所以,要想真正在教育中形成生生之間的相互傾聽關系,教師對所有孩子內心的思維和情感的傾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課堂中沒有教師對孩子的用心傾聽,哪來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傾聽習慣呢?教師把真誠傾聽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并且在接下來的課堂里慢慢生根發(fā)芽了,課堂變得溫馨,大家互相傾聽,互相提示,再不會有學生想取而代之。久而久之,合作學習課堂生生傾聽成為習慣,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這就是教師傾聽示范帶給孩子的榜樣力量!
(二)營造傾聽氛圍
課堂是有文化的,刻滿教師的人格痕跡。當前多數課堂表現出一種共性:老師講得聲嘶力竭,孩子們聽得昏昏沉沉。除了那些好的學生會積極與老師產生思想和語言的互動交流,大部分的學生安靜地坐在座位上,看似認真地聽講,可思想早已游離到了九天云外。這樣的課堂是誰的呢?答案不言而喻,是老師的,是那些學習優(yōu)秀的孩子的。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中下水平的孩子卻成了課堂的旁觀者,他們在這樣的課堂上找不到自身的立足之地。這難道不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課堂現象嗎?所以,每一個教師要想在班級中形成生生相互傾聽的課堂文化,那么就必須從自身做起,用心來營造合作學習氛圍,培育學生相互傾聽關系,凸顯課堂主體地位。
(三)引導學會傾聽
合作學習中學生都很善于表達,不善于傾聽,傾聽是需要學習。如果學生間的傾聽一直停留在沒有思考的傾聽,或者沒有受到外界的肯定贊賞時,學生的熱情將會很快喪失,傾聽的氛圍也會很快土崩瓦解。當然在傾聽過程中,產生不同見解時,不要隨意打斷說者充分表達的想法與情緒,先擱置自己的需求,專心在傾聽上,適時傳達傾聽者的關心。在合作學習上要多渠道引導學生,不僅要用耳,而且要用心傾聽;不僅要能聽清語言本意,而且要聽出言外之意。一次成功的傾聽總是用耳朵聽出表達者的話中之話。
當教師利用身教的形式在班級中初步形成了生生間的傾聽氛圍后,就要及時地進行傾聽技巧的指導:先安靜地聽,聽懂對方的表達內容,用心去體會他的言外之意,然后隨機點名讓一些同學說說他從別人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產生了什么想法。也許剛開始孩子還不習慣,可能只會重復別人的內容,但慢慢地就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自己一點點的想法。這時教師再適時地對傾聽態(tài)度和思考后產生的新想法表揚肯定,那么,孩子們傾聽的欲望將會大大增強。
總之,有了生生間有效傾聽的氛圍,合作學習課堂會挖掘出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思考和最本真的情感體驗,課堂也一定會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順利轉變,有助于“潤澤課堂”的形成,這是探究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初衷,也是課堂改革所追求的生生傾聽最終目的。
[1]王河濱.論自主課堂的建構[D].重慶:西南大學,2007.
[2]陳明斌.如何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化學課堂效率[J].學周刊,2014(6).
[3]張繼平.杜威生活教育觀的價值取向及其啟示[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14).
[4]王建軍.傾聽在有效溝通中的重要性及其運用[J].天津農學院學報,2011(18).
(責任編輯: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