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汪 芳
如果一個人同時患有兩種甚至多種疾病,吃藥就變成了一門學問:顧此失彼肯定不可取,厚此薄彼也很難達到最滿意的效果。就像那些既有高血壓又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用藥不夠精準的話,常會血壓降下來而血糖更高了,或者血糖達標了而血壓降不下來。
毫無疑問,因為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一旦確診就要通過服藥來控制,關(guān)鍵在于選擇相互干擾少的合適的藥。
無論是糖尿病還是高血壓,都應(yīng)在發(fā)病初期就進行干預,即使不能徹底治愈,也可以延緩病情惡化的進程。因此,患者要加強血糖和血壓監(jiān)測,當發(fā)現(xiàn)有苗頭的時候及早治療。
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監(jiān)測病情比較及時,所以能在糖尿病初期且血壓不是很高時得以治療,此時用藥相對簡單——選擇某一種降壓藥即可有效降壓。
常用降壓藥“六選一”: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α受體阻滯劑。
具體選擇上,首推ACEI(普利類)或ARB(沙坦類),其次可選用鈣通道拮抗劑(地平類)。
有時候治病也講究“多快好省”,意味著用最簡便的方式,花最小的代價,獲得最持久和滿意的療效。
有些短效降壓藥,藥力維持時間只有5~6個小時。若讓糖尿病患者選擇這樣的降壓藥,每天就得服用3次,患者恐怕難以長久地堅持下去。
所以建議選擇長效降壓藥,比如雷米普利、培哚普利、替米沙坦、氯沙坦鉀、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等,這些藥大都只需一天服用一次。
有些糖尿病患者血壓波動比較大,單獨服用某一種降壓藥效果一般,此時應(yīng)考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聯(lián)合使用(小劑量)。
最常見的是“綁定”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藥物為用藥基礎(chǔ),再配合其他降壓藥。從臨床觀察來看,這種聯(lián)合用藥的療效還是不錯的,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利尿劑并不十分適用于糖尿病患者。諸如強利尿劑呋塞米、丁苯胺酸等,用藥后可升高血糖,一般不建議長期使用;但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則需權(quán)衡利弊,該用時就得用。
中效噻嗪類利尿劑因為能使胰島素分泌減少,所以最好小劑量使用。
另外,β受體阻滯劑(洛爾類)可導致內(nèi)源性胰島素分泌障礙,并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患者的低血糖臨床癥狀,因此一般不作為首選用藥。如果糖尿病患者確因血壓高、心率快而必須使用β受體阻滯劑時,也只推薦小劑量使用β1受體阻滯劑,避免應(yīng)用β2受體阻滯劑。但勞力型心絞痛、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如無哮喘等禁忌證時則需要常規(guī)應(yīng)用,而且要逐步增加劑量直到靶劑量。
總而言之,糖尿病伴隨高血壓很常見,但是不同患者的病情有輕重緩急,差異很大,因此降壓目標也不一樣。比如有些患者的腎臟并未受損,血壓控制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量蛋白尿,血壓就需要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所以,如何選擇降壓藥不能人云亦云或簡單地對號入座,還需聽從??漆t(yī)生的實際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