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芬
摘 要:為了適應新高考,“走班制”成為一種新的分層教學模式?!坝⒄Z走班制”讓不同班級但英語學習處于相同水平的學生集中到一起,在綜合考慮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習慣、個人意愿等因素的前提下,將學生分成Advanced Class(A班),Bravery Class(B班),Creativity Class(C班)。而對于C班的學生來說,初高中的英語教學銜接尤為重要。下面就以C班學生為例,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摸索,從教材特點、教材使用的困惑、對策三個方面來切實貫徹因材施教這一原則。
關鍵詞:“走班制”;C班;銜接;因材施教
一、現行教材《牛津高中英語》特點
現行教材《牛津高中英語》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編排思想要讓“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主線是話題,主導是任務,再輔以功能和結構項目,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效果。同時各個模塊內容出現的形式都是話題,高中學生應了解的各方面知識都涉及了,并涵蓋了人際關系、購物、飲食、天氣、日常生活常識、文娛體育等二十多個話題,這當中尤其注重對比中西方文化,給學生以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使用的困惑
1.詞匯過多,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
廣大師生在使用本套教材的過程中,反映該教材詞匯量大。教材每個單元有7個校塊、80多個詞匯,其特點可歸納為新、長、雜、多,這使得剛剛升入高一的學生不知所措,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現象提前出現,而且處于落后水平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2.任務過多,導致流于形式
《牛津高中英語》中的“任務型”教學內容包含Task 和Project 兩大部分,要求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為了有效地完成各種真實的與生活、學習、工作相關的活動,教師應以結對、小組或全班的形式,讓學生用英語交流完成目標任務,即“用英語做事”。這種任務型學習在某種程度上超出了學生的實際能力,往往流于形式。
3.要求過高,教學出現跳躍
眾多高中英語文章節(jié)選自英語版原著,相比初中的對話式課文難度大大提高,學生在閱讀時必須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才能理解全文。在初中階段,教師對句子結構的分析和對句子基本成分的講解較少。因此,學生缺乏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句子基本成分的能力。但是高中閱讀教學則特別重視培養(yǎng)分析復雜句式和長句的能力。另外,初高中教材中某些語言訓練項目出現了跳躍,對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應對措施
1.學習課標,重視銜接教學
我們開展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英語課程標準》。一方面,教師只有真正理解了此綱領性文件,才能在它的引導下,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只有按照綱領性文件的要求,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基本學習素養(yǎng)才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做到初、高中英語學習的無痕銜接。
2.了解學生,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清楚,新課程改革最深入人心的基本理念就是學生不再是教育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觀能動者。教育的目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幫助學生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動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程家慶,2004)。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推動者、促進者。我們農村的學生基礎差,自主學習能力弱,在Task 和Project等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用英語做事”顯得有點困難。我們果斷地去掉這種流于形式的活動,給學生加點料,選取一些與之相關的篇幅較短的趣味性文章,讓學生閱讀,回答問題,并連句成篇,相互口述給搭檔聽,達到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目的。
3.培養(yǎng)能力,重視閱讀教學
高中的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因此初高中的閱讀銜接尤其重要。初中的閱讀文章多是對話和較短篇幅的文章,而到了高中,篇幅變長,容量加大,難度增大,讓學生有點喘不過氣來。這時,給學生加點料,加一些介于兩者之間的相關文章,讓學生做一些由易到難的單選或多選題或判斷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長難句和深層次理解文章的習慣,訓練學生感知和把握各種體裁的文章,從而逐步提高學生駕馭文章的閱讀能力,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件快樂而又有吸引力的事。
英語學習者是有既定目標的登山者,他們拾級而上,一路撿起單詞、短語、固定搭配、常用句型、語法、從句這些寶貝,并不斷把玩到山頂,達到一種“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有了這些料,高一新生將能快速、輕松、有效地完成從初中到高中英語學習的過渡了。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山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