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理
【摘要】“青果在線”是由常州市教育局主辦、常州市教育服務中心承辦、全市的學生和教師都可以注冊使用的一個較為成熟的交互性公共服務平臺.本文就以“青果在線”為例,闡述在新型交互平臺下廣大高中學生和教師數(shù)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交互平臺;青果在線;學習模式
一、青果在線的主要構成與學習模式
“青果在線”是由教育局牽頭,經過常州市百位優(yōu)秀教師和技術人員幾年的努力,構建的為全市中小學師生提供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交互平臺.全市的中小學生和教師都可以注冊,學生可以在線學習,發(fā)布自己的學習體驗;教師則可以發(fā)布自己的教學資源.目前“青果在線”分為“在線導學”“學習廣場”“互動問答”“虛擬實驗室”“活動部落”“資格考試”等版塊,通過共享各學科優(yōu)質的微視頻資源、教師和學生定期線上互動等形式,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點擊分塊的微視頻進行知識的學習,也可以向專業(yè)的教師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進行互動問答,還可以通過平臺上的虛擬實驗室進行在家里很難具備條件的物理、化學實驗.如果學生覺得某個模塊的知識已經學習結束,還可以通過平臺上的小練習和小測驗進行自我學習情況的檢測,更加直觀地反思自身的不足和進步,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課堂上學生的聽課也會更有針對性.
二、新課改對高中數(shù)學學習的新要求
與初中數(shù)學內容相比,高中數(shù)學的內容更為抽象,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學后不久就要接觸的函數(shù)內容會對很多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造成沖擊,短短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的時間,往往要進行大量新知識的灌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將很難適應高中數(shù)學與初中數(shù)學相比截然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上面對的是大多數(shù)學生,但是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學習效果也將千差萬別.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對新的數(shù)學知識的領悟比較快,早已在聽教師評講習題和自己課后做題的時候就把方法完全掌握,教師再在課堂上反復講授將顯得浪費時間,降低課堂學習的效率.而有些學生因為理解能力不強,數(shù)學基礎比較薄弱,在教師課堂講授的時候就不能完全聽懂,自己解題時又不能將教師講過的方法運用到解題中,而由于課時進度的原因,教師下一節(jié)課又將講授新的知識,這就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如果此時提供課外的學習平臺,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就可以利用這個學習平臺自主學習要求比較高的數(shù)學知識,而學習基礎比較一般的學生就可以把上課暫時沒有聽懂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在課后再多研究幾遍,增強了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三、基于交互平臺的新型高中數(shù)學學習模式的轉變
(一)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由于高中數(shù)學學習的知識點繁多,教學進度也很快,學生往往不能在課堂上及時掌握教師上課的重點、難點以及新的解題方法,而且有的時候學生在上課時可能會出現(xiàn)打盹、開小差等不專心的情況,導致某些知識點未能夠聽清,某些解題方法未能夠及時掌握.此時學生可以借助“青果在線”等學習平臺,借助教師事先上傳的關于新的知識點或者解題方法的微視頻等學習資源,有選擇地進行學習,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水平,進行學習節(jié)奏和時間的調節(jié),從而有了重新學習知識的機會.筆者曾經上傳了一組微視頻“函數(shù)的圖像”到“青果在線”,眾所周知,函數(shù)的圖像是高中數(shù)學學習的難點之一,高一的學生開學后不久就會接觸到這一部分知識,筆者發(fā)現(xiàn)這組微視頻的點擊率非常高,看來是幫助了不少學生在課后進行補償教學.相較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基礎好的學生則可以利用學習平臺來拓展知識面,學習更為復雜的數(shù)學知識或者可以對后續(xù)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預習,從而帶著問題上課,在課堂上更關注于自己薄弱的方面,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二)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
微視頻和微課程的大量發(fā)布,將對教師制作微視頻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對于微視頻的研究又可以作為教師課題研究的一個很好的方向.教師在編制和創(chuàng)作微視頻課程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經過選題—初稿—修改—錄制—后期制作—經驗總結等好幾個步驟,一個成功的微視頻往往是教師個人或者團隊齊心努力、不斷打磨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將不自覺地學習各種新的知識,不僅僅在學科方面使得自己的課程精益求精,在這個過程中會積極思考自己制作的微視頻怎樣才能被學生接受和喜愛;而且大量的其他知識,如信息化的知識也被熟練地掌握.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理論水平和課題研究的水平將大大提高,從而產生更多的“專家型”教師.以“教師學習”帶動“學生學習”,正所謂“身為世范,為人師表”.
(三)延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維度
過去的學習往往局限于學校、課堂和教師的講授,而交互平臺的開發(fā)和利用,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學習的內容、進度和時間長度,真正做到了學習不受任何客觀因素的干擾.對于自己所賞識的教師和學科,學生可以更有興趣地進行學習,打破了學校、班級的限制,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教育公平,給每名學生均等的機會進行學習,打破了城鄉(xiāng)和地域的差異,讓學生對學習資源的支配處于絕對公平的地位,更有利于今后人才的出現(xiàn)和選拔.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的自學能力,自主篩選資源的能力將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大學學習乃至踏上社會之后選擇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