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新
【摘 要】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運用故事化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聆聽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學習和了解歷史,讓歷史課堂煥發(fā)生機。為了保障故事化教學在歷史課中的應用,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合理選擇歷史故事,并找準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故事化;初中歷史;課中應用
初中歷史是一門有著豐富歷史故事的學科,這也是能夠調(diào)動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那么以此為歷史教學的出發(fā)點,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集中注意力和主動地參與到歷史學習活動當中展開全面的歷史研究,從中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以及歷史內(nèi)涵。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積極運用故事化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聆聽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學習和了解歷史,讓歷史課堂煥發(fā)生機。
1.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初中歷史課程當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故事化教學的應用與教學情境能夠相輔相成,讓學生從中受到歷史教育,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為了確保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的應用,歷史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有效的教學情境,在對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授時適當?shù)丶尤霘v史故事,極大地豐富和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的感知,并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歷史體驗,使得學生真正受到教育,達到歷史課程教學的目標。例如,在講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歷史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在聆聽故事過程中了解到我國人民在戰(zhàn)爭期間遭受的無盡苦難以及巨大損失,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和平的來之不易,而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當中也受到了愛國教育,有效發(fā)揮了固始話教學的巨大價值。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在歷史課程內(nèi)容教學完成后,圍繞本課的教學以及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來采用歷史故事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深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和歷史內(nèi)涵的理解。再如,在講授四大發(fā)明時,歷史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張衡發(fā)明地動儀的故事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歷史當中的科技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從中體會到古代發(fā)明對于現(xiàn)代生活的影響,從古代人民智慧當中獲得良好的啟發(fā)。
2.合理選擇歷史故事
初中歷史故事的選擇是否恰當合理將會直接影響到故事化教學在初中歷史課中的應用,也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因此,為了保障故事化教學方法的應用以及應用價值的發(fā)揮,歷史教師要為學生合理地選擇歷史故事來展開教學,具體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真實性原則。保障歷史故事的真實性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選擇歷史故事的首要準則,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時必須保障史料記載和故事的內(nèi)容保持一致,或者是具備一定的史料依據(jù),如果故事和史料記載具備較大的差異很容易會影響和傷害學生情感,為學生的歷史學習和正確的學習觀的形成帶來不良后果。因此,歷史故事需要將歷史史實作為基礎和前提條件,而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之下可以進行合理想象和恰當?shù)耐茰y。第二,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強調(diào)的是需要時選擇的歷史故事需要與教材內(nèi)容緊密相關,只有這樣才能夠?qū)v史故事作為突破口,有效地導入課堂教學內(nèi)容,避免教學脫節(jié)的問題。為了保障故事選擇的針對性,教師必須確保選擇的故事和整個課程的教學主題相符。例如,在講解夏、商、西周的興亡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與姜子牙相關的故事,并且盡量結(jié)合現(xiàn)實,真正實現(xiàn)以古論今,并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一定的指導。第三,趣味性原則。歷史故事的選擇具備一定的趣味,能夠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進而形成正確的歷史學習習慣,在歷史學習道路中越走越寬廣。
3.找準方法應用策略
將故事化教學引入到初中歷史課程當中能夠讓學生的歷史學習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為了保障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則需要找準方法應用的有效策略,通過歷史故事的合理應用和講授來掃清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障礙和學生的學習障礙。第一,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具備懸念的歷史故事導入新課。新課的導入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起點,也是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成效,首先就可以利用歷史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繼而自然地導入新課。例如,在教學伐無道、誅暴秦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與秦始皇相關的歷史故事來為學生導入這一新課,為學生設置懸念,使得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接下來在利用課本當中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解決懸念,深化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第二,歷史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例如,在講解到一些歷史名詞時,由于名詞非常的抽象,使得概念的講解成效大大降低,應形成學生歷史學習的難點。對此,教師可以用相關的歷史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歷史名詞,讓原本抽象的歷史概念變得妙趣橫生。第三,歷史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進行課程的收尾,在讓歷史課堂擁有一個美好開頭的同時,用漂亮的故事收尾來提高課堂的整體成效,讓學生對下一堂課產(chǎn)生更大的期待。
歷史故事承載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史學內(nèi)涵,更是歷史學科當中不可或缺的的內(nèi)容,將其與歷史課程結(jié)合起來能夠極大地豐富和活躍歷史課堂,使得學生能夠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豐富的歷史知識,這對于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來說也有著重要意義。為了保障故事化教學在歷史課中的應用,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合理選擇歷史故事,并找準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向青.“故事時間”教學實踐初探[J].歷史教學.2004年01期
[2]祁國領.運用歷史故事提高教學效果[J].青海教育.2006年Z2期
[3]劉春華.巧用歷史故事,提高課堂效率[J].新課程(教育學術(shù)).2010年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