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薇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課程要求越來越強調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而傳統(tǒng)的教學教法始終無法突破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瓶頸,支架教學模式為聽力教學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啟示,將其運用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能有效增強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支架理論;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支架式教學模式
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課程面臨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發(fā)布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強調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始終一直是困擾著廣大大學英語教師的瓶頸。隨著課程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教學教法已經不能完全適合改革需求,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增強聽力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由“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發(fā)展而來的支架教學模式為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改革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啟示。
一、關于支架教學的相關概念以及理論依據
支架教學理論中的核心概念是支架,也即腳手架,其教學思想源自于 “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這所謂最近發(fā)展區(qū)指的是實際與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前者的決定因素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后者則是教師指導下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時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架教學正是由這一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思想出發(fā),借用腳手架這個建筑行業(yè)的術語進行形象化描述,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指導學生搭建類似腳手架的學習理論框架,通過提供暫時性支架以擴展學生的能力范圍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這里的支架可以是一種教學策略,也可以是教學方法。該教學理念應用于教學實踐體現(xiàn)為:教師引導學生建構、內化和掌握所學知識技能,促進他們進行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換而言之,就是教師通過搭建支架(提供幫助)把學習的管理調控任務逐漸移交給學生,最終撤走支架。這需要教師首先針對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學習任務和策略以搭建支架,在了解學生實際和潛在水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fā)展?jié)撃?,把學習責任逐漸轉移到學生身上,最終完全自主展開學習,從而實現(xiàn)對知識意義的建構。
二、支架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支架教學模式依據的理論基礎和教學支架的功能高度契合了大學英語教學所遵循的要求和理念。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首先應針對學習主題搭建概念框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然后進一步通過小組協(xié)作學習存進學生的自我建構,最終學習任務完全由學生自主承擔,該教學模式在聽力課堂實踐中一般有以下環(huán)節(jié):
第一,圍繞學習主題搭建支架。
所謂搭建支架是指依照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圍繞學習主題搭建概念框架,提升學生在原有知識框架從而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潛能。具體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聽力活動開始前需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水平,為他們提供涵蓋語言知識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支架。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分解復雜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并掌握相應聽力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提供教學內容相關的詞匯術語、文化背景等資料,并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以掌握相關知識支架。
第二,引導自主學習獨立探索。
獨立探索環(huán)節(jié)需要由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逐步實現(xiàn),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自主的完成聽力學習任務,該環(huán)節(jié)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所進行的自主學習可以分為課內和課外,前者主要是學生在網絡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自主獨立完成聽力學習指令;而課外自主學習則是學生利用多媒體資源以及網絡平臺自行完成課后拓展任務。無論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需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恰當的學習策略并有效的監(jiān)控學習過程,并非完全自由放任。
第三,協(xié)作學習促進自我建構
按照建構主義的觀念,雖然知識個人建構而來,但其理解與學習產生于互交作用中,既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也包括了學生與教學內容以及與教學媒體之間的互交作用。因此在互交協(xié)作中進行的知識意義建構更為全面和準確。小組為單位打的協(xié)作學習不僅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增強個人與集體之間的溝通交流。在協(xié)作學習中,通過小組討論協(xié)商可以共享集體思維成果,在此基礎上更為全面把握所學概念,從真正意義上完成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為了順利開展協(xié)作學習,教師應該充當協(xié)作學習的設計者、指導者與組織者,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共同協(xié)商切磋,共同提高
第四,效果評估以推進教與學。
作為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學效果評估可以通過反饋信息促進教學反思,引導教師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支架教學模式中的效果評價主要針對的是學習效果,評價主體包括個人、小組和教師三個層面,其內容涉及到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協(xié)作學習中發(fā)揮的貢獻以及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完成程度。支架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評估不同于過去把學生成績作為唯一依據,其評價同時涵蓋了教與學,既評價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又評價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Vygotsky L S.(eds.M. Cole,V.John-steiner,S. Scribhner, & Souberman)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eoces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 Longman,198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學大綱] [Z].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4]邢艷莉,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支架”建構[J],外語論壇,2010(9).
[5] 張曉玲“支架”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實踐[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