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如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4-0068-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經(jīng)常困擾著我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中高年級有些課文篇幅較長,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而學生年齡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師教起這類文章來,往往感到難度較大。如果逐段講,費時費力,且效果不佳。如果不這樣,又覺得好像沒有講深講透,學生也會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
如何辯證解決“長文”教學內(nèi)容“長”與教學時間“短”的矛盾,實現(xiàn)“長文短教”,是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一個難點,教師們?nèi)绾卧谏钊胫斜苊鉄┈嵑椭猓瑏磉_到“長文短教”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呢?
1.緊扣題眼,入駐課文
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文章題目往往是全文的中心體現(xiàn),尤其是題眼,學生可以通過它“窺一斑而見全豹”。從文章的題眼切入,可以準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此為主線展開語文能力的訓練。例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從題眼中學生已經(jīng)找出文章中的主人公是父親與兒子。父與子在地震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刻畫了怎樣的一個了不起的父與子?抓住了這條主線,整篇文章的教學思路就非常清晰了,猶如一串珍珠,既不失主題,又突出了重點,實現(xiàn)了本課及整組單元的教學主旨“人間真情”。
2.理清脈絡,重點突破
大多數(shù)文章都有那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點”、“線”、“面”。抓住這些“點”、“線”、“面”,同時拓展到全篇,就能順暢地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那么這個“點”、“線”、“面”就是文章中的中心句(或者重點句,如:總起句、總結(jié)句、過渡句等),很多教師都喜歡抓住中心句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其實,中心句的作用遠不止概括主要內(nèi)容,有些中心句還能體現(xiàn)課文結(jié)構,反映中心思想,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課堂上以中心句為切入點,將這個句子的理解和課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機糅合在一起組織教學,就可化繁為簡,使課堂教學脈絡清晰,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條理地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的系統(tǒng)性,直達教學目標。
人教版新課標中中、高年級的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有這樣的句子,如《搭石》一文中的“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詹天佑》中的“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草蟲的村落》中的“我目光追隨著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蔽覀兺耆梢宰プ∧切┚渥幼鰹檎w突破的切入口,引導學生興致盎然地去讀書、去發(fā)現(xiàn),效果會很好。
一篇文章無論篇幅多長,總有其重點內(nèi)容。抓住重點內(nèi)容,就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就容易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
2.1從分析課文的脈絡與布局入手,以突破課文的主要部分為目的進行短教。
笑談《水滸》魯迅的風趣幽默、對晚輩的慈愛、關心,委婉的批評,為晚輩著想。
笑談“碰壁”愛憎分明,為全中國的老百姓,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笑談“碰壁”中“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四周圍黑洞洞的”指的是當剛黑暗的社會?!芭霰凇敝概c國民黨反動派斗爭時遇到的挫折及反動勢力對魯迅先生的迫害。魯迅先生寫文章揭露同民黨反動派,他的筆是“匕首”,是“投槍”。同民黨反動派非常害怕,不許魯迅發(fā)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這句話用反問和比喻的手法,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反對統(tǒng)治的憎限和頑強斗爭的革命精神。這是魯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愛戴的根本原因。
2.2對內(nèi)容上有延續(xù)性的課文,從寫作特點入手,以“點面結(jié)合、以點帶面”為目的進行短教。例如《開國大典》中的“開”是什么意思,并用時、地、人、事四要素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髡邍@這件事,主要寫了哪些場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然后把“宣布成立、會場布置、大會盛況、宣讀公告、群眾游行、升國旗、閱兵儀式”填在恰當位置。
A研讀場面“宣布成立”。
點: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面:首都人民歡慶新中國的誕生。
B研讀“升國旗”這個場面。
點:升新中國第一面國旗──五星紅旗。
面:一齊瞻仰鮮紅的國旗。
3.依文本,重積累
3.1突出一個“語言訓練點”。閱讀教學的主要功能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它的憑借就是語言文字。對于長文,其豐富的語言就是我們訓練的著眼點。
抓重點段進行語言訓練:比如《搭石》一課,可以通過尋找“美”這個閱讀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讀文感悟搭石的景色美、過搭石的協(xié)調(diào)有序美以及蘊含的人情美。而這些表現(xiàn)“美”的語段、詞語,就是重點要品味的語段、詞語。通過品讀這些語段、詞語,實現(xiàn)感悟理解。然后通過想象說話,描述搭石的景色美,講述過搭石的協(xié)調(diào)有序美;以及擴談過搭石情況進一步體會人情美,促進學生對課文言語的內(nèi)化積累,并完成轉(zhuǎn)換表達。
3.2挖掘文章寫作“范例點”。由于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意蘊深遠,均在不同程度上發(fā)揮了其作文的樣板作用。因此,對于某些長文,我們完全可從作文方法指導的角度來進行處理。如從課文的語文實際出發(fā),從小處著眼,從語言表達的方式著眼,在課文中尋找、發(fā)現(xiàn)、提煉出語言表達的某個方面的技巧來進行教學;或從詞語表達,或從句式運用,或從段落寫作,或從人物塑造,或從景物描寫……的角度,積聚一個閃亮“點”。
總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對于“長文”, 只要找準切入點、 訓練點, 就能抓住全文的“神經(jīng)中樞”,綱舉則目張。長文短教,老師“教”的時間壓縮了,相應地,學生“學”的時間就增加了——他們在閱讀時就有時間進行感受、 進行理解、 進行欣賞,進而真正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