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竅
[摘 要]追問作為提問的一種方式,可以運用于對文本的教學中。通過對文本中的用詞、人物形象以及表達方式的追問,能使學生的閱讀真正走向深入。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追問;文本;深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0-0050-01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文本教材不僅是教師教學的載體,而且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站在語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學會對文本進行追問。這種追問,不同于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以后的簡單追問,而是指學生在教師引領(lǐng)下,自主的、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文本的理解與掌握。那么,追問文本該從何入手呢?
一、追問文本的用詞特點
字詞句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引領(lǐng)學生從文本中的關(guān)鍵詞語入手,追問文本的用詞特點。如此一來,通過對文本中重點詞語的解析和學習,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定然會更加深刻。
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一課,主要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場面。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浪潮越來越近,猶如……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那聲音山崩地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對文本進行追問:“這段話描寫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段話在用詞上非常有特點,作者主要通過一系列生動形象的成語,并采取比喻的方法來描寫潮來臨時的情景,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給人一種非常真切的感覺。這樣,通過對文本中用詞的追問,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不僅更近了一層,而且對如何準確地用詞語來提高自己文章的表達效果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為了使學生通過閱讀真正習得文本內(nèi)容的精髓,教師主要采取了對文本中的用詞特點進行追問的方式。如此一來,學生對詞語就會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還能逐漸學會遷移運用,從而使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語言鑒賞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二、追問文本的人物形象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都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達情感的。這些人物形象不僅可以為課文增添色彩,還可以向?qū)W生傳遞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引領(lǐng)學生對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追問,從而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教育。
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一課時,對于一個歷史故事來說,通過學習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還要讓學生了解其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主題。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筆者就讓學生圍繞著故事的主人公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并讓學生想想:“晏子是怎樣一個人,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學生自讀課文,對晏子這個人物形象進行追問。在追問中,學生明白了課文主要通過“讓鉆狗洞—齊國無人—齊國盜賊”等事例中晏子不卑不亢、隨機應變的各種語言以及行為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晏子臨陣不亂、不懼大國、不畏強暴、機智過人、善于辭令、博學多才的品質(zhì),以及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精神。如此一來,在追問中,學生對晏子這個人物形象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與認識,推動了深層閱讀。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在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教師鼓勵學生對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追問。這樣教學,學生不僅對文本中人物的形象有了深入的了解與認識,而且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三、追問文本的表達方式
不同的文章,其表達方式不一樣,由此產(chǎn)生的表達效果也不盡相同。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的表達方式進行追問,讓學生明白文章是如何進行描寫的,以促進學生對文章所流露出的情感的理解。
如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翠鳥》一課,主要描寫了翠鳥的外形以及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課文,并說說自己喜歡哪個部分,為什么喜歡。以課文第一段為例,作者主要對翠鳥的外形進行了描寫。教師可以引領(lǐng)學生對課文的表達方式進行追問,并說說自己讀了課文以后有什么收獲。學生在追問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表達可以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楚,讀者讀了以后也會更明白。如此一來,在追問中,學生不僅收獲了閱讀方法,也為今后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在關(guān)于翠鳥外形描寫的學習上,教師主要采取了對文本的表達方式進行追問的方法。如此一來,在追問中,學生對課文的內(nèi)容以及文本的表達方式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為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不能光注重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追問,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的閱讀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真正走向深入。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