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蓮
【摘 要】在現(xiàn)階段,關于幼兒的愛心教育問題已經(jīng)受到了社會各人士的關注,并共同探討如何對幼兒實施愛心教育。尤其是現(xiàn)在許多幼兒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家長對幼兒的愛表現(xiàn)出溺愛,使得幼兒在接觸事物或者是處理問題方面都缺乏愛心,因此,關于幼兒愛心的教育問題需要更加重視。本文從四個方面提出愛心教育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對幼兒的愛心培育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幼兒 愛心教育 家庭 幼兒教師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29-01
對于愛心教育這一概念,教師以及家長不會感到陌生。幼兒在開始接受教育時,需要家長和教師給予更多的引導,尤其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幼兒成了整個家庭中心,幼兒接受了來自家長完全的呵護。在教育方面,家長出現(xiàn)了重智而輕德的現(xiàn)象,使幼兒逐漸地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性格與行為,例如自私、驕蠻、任性等,正是家長這種單向輸出的教育方式,使得幼兒不懂得如何關心與愛護他人,從而導致了幼兒在處理問題方面出現(xiàn)不會體諒別人痛苦、不懂得關系他人等愛心缺失的問題。因此,在幼兒教育中,一方面是促進幼兒接受愛的教育,另一方面則需要幼兒學會關心、愛護他人。基于此,本文中提出了培育幼兒的策略。
一、通過優(yōu)秀文學作品向幼兒灌輸愛心教育
這主要是根據(jù)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而決定的。因為幼兒接受教育時,對一些具體、形象化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所以幼兒教師在開展愛心教育中,可以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找出適合幼兒學習關心他人、與人分享以及體諒別人的品格[1]。例如童話故事中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幼兒教師可以提供童話中所描寫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其中小女孩的處境,激發(fā)幼兒心中的憐憫之心,從而使得幼兒能夠在心中燃起同情之心,然后幼兒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則故事讓編排一幕話劇,讓幼兒分別扮演其中的人物——小女孩,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導幼兒體驗小女孩的情感,進而打動幼兒的心靈,使得幼兒能夠學會關愛他人。此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育中,適時地引入一些優(yōu)秀的語言故事,用幼兒能夠接受的語言講給他們,增加幼兒情感教育,進而滋潤幼兒的小心靈。
二、幼兒教師用愛心行動提升感染性
幼兒就像小樹苗,在成長中離不開雨露陽光、土壤與養(yǎng)料,而在幼兒的愛心教育中,幼兒教師就是他們的陽光、土壤。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在日常教育中通過自己的愛心行動加強對幼兒的熏陶[2],從而提升愛心教育對幼兒所產(chǎn)生的感染力。首先,教師在教育幼兒中,需要引導他們從身邊小事開始,主動完成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的事情,使得幼兒能夠掌握自己事情自己做這個道理;其次,幼兒教師要從自己的行動中表現(xiàn)出愛孩子。例如幼兒教師每天照顧幼兒的飲食以及午休時,需要表現(xiàn)出對幼兒的愛,教師可以在幼兒就餐之前,教他們洗手等,而在就餐之后,幼兒教師引導他們收拾自己的碗筷,通過這些日常行為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地感染幼兒,不僅能夠促進幼兒學會這些基本的知識,而且還使得幼兒能夠感受到幼兒教師的愛心;最后,幼兒教師在幼兒離開學校之時,需要與幼兒道別,如“小朋友們再見”,在幼兒教師的親切、微笑以及溫情力量感染下,能夠在幼兒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從而潛移默化對幼兒灌輸愛心教育。此外,幼兒教師還可以積極響應愛心捐贈的活動,通過收集教學中資源,例如幼兒們的圖畫、閱讀本等,捐贈給有需要的人,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使得幼兒能夠在參與活動中感受到助人為樂的興奮之感,通過這些點滴的小事,促進幼兒學會愛幫助他人、關心他人,并且能夠激發(fā)幼兒心中的愛心。由此可知,幼兒教師的愛心行動對幼兒的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的重要方式。
三、幼兒教師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升幼兒的感受愛心的能力
教師在開展愛心教育中,需要抓住幼兒對事物產(chǎn)生的好奇心特點而積極地開展愛心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升幼兒參與積極性,從而使得幼兒能夠有效地感受到愛心的力量,然后促進幼兒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幫助他人、關心他人以及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愛[3]。例如幼兒教師在教幼兒畫畫中,融合一些有意義的節(jié)日促進幼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愛心,如每年的母親節(jié),幼兒教師可以組織幼兒為自己的媽媽畫一幅畫,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在母親節(jié)這一氛圍中,幼兒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可以較好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讓幼兒學會關心他人。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幼兒飼養(yǎng)小動物以及植物提升幼兒對愛心的理解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在學校中選擇一小塊地,讓幼兒親自去地里種植小植物,然后悉心照料它們成長,如定期給植物除雜草、澆水,感受生命價值,讓幼兒從中學會關心他人,并借助這些植物的親近感培養(yǎng)幼兒認識大自然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愛心教育于無形之中對幼兒起著積極影響。
四、通過家庭教育促進幼兒成為有愛心之人
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第一個重要場所,而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更是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愛心教育中,家長需要發(fā)揮自己的積極作用促進幼兒能夠成為有愛心之人[4]。第一,家長對幼兒進行教育時,需要在生活中加強引導,因為家長能夠觀察到幼兒在任何條件下的表現(xiàn),例如在公交車上要主動給老人讓座,通過這些小事引導,使得幼兒的心中種下愛心的種子;第二,家長可以引導幼兒把自己的一些物品收集起來,并把它們捐到貧困山區(qū)去,通過實際行動強化了幼兒的愛心教育。家長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使得幼兒能夠在獲得愛心知識教育。
結束語:
關于愛心教育的問題一直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話題,是培育幼兒學會關心他人、愛護集體、與人友善等品格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幼兒的教育中,教師以及家長要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引導,使得幼兒能夠在愛心教育中逐漸地養(yǎng)成良好品格。
參考文獻:
[1]邢春娥.幼專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愛心培育的必要性及實踐路徑探析[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6(2):79-81.
[2]昝寶毅.論愛心及其屬性[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1):119-124.
[3]董興茹.關于促進城鄉(xiāng)幼兒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思考[J].人間,2015, 185(26):51-51,53.
[4]韓影.特殊需要兒童進入普通幼兒園的困境和策略[J].綏化學院學報,2014,34(10):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