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媛
摘 要: 孔子的生命觀大體可以分為:自然生命觀、家庭生命觀、社會生命觀、道德生命觀??鬃拥纳^對于當前高校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具有積極意義,能夠幫助大學生解決人生困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事業(yè)觀、生死觀和義利觀。
關鍵詞: 孔子 生命觀 大學生 生命教育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其開創(chuàng)的儒家學派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當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高度重視,筆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希望借助孔子的生命觀,深刻反思當前的大學生生命教育。
1.以“重生輕死”為主旨的自然生命觀
孔子曾回答季路:“未知生,焉知死?”如果無法理解清楚活著的生命價值意義,就無法理解死亡。人只有在活著時珍惜生命和時光,離開人世才不會有遺憾。同時,孔子曾告誡世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敝挥谢钪拍軐崿F(xiàn)生命價值??鬃臃磳Α氨┗ⅠT河”,不提倡無謂和毫無意義的犧牲,應該“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不僅對自己,孔子還十分關愛他人生命?!啊畟撕??不問馬”。將人的生命擺在首要位置,充分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鬃诱湎脑?,正是生命短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以孝道為本的家庭生命觀
“百善孝為先”,孔子將行孝分為愛己、奉養(yǎng)、敬孝、志孝四個層次?!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順父母首先要做到愛惜自己,隨意踐踏自己的生命,是不孝的行為。行孝中,對父母的奉養(yǎng)只是最低層次的,所以孔子對此提出疑問:“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他認為孝應該有更深層次和更高要求。子夏問孝時,孔子認為“色難”,在敬孝中要做到和顏悅色,這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深愛父母就必須和顏悅色。除此之外,還應該“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孝順父母不僅體現(xiàn)在父母生前,在父母死后更應該繼承孝道,除了重視喪葬禮儀和守孝三年外,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以最終實現(xiàn)“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3.以“和為貴”的社會生命觀
3.1“和為貴”的處世態(tài)度
孔子的“和”主要是倡導人與人相處時應該相互理解、包容、關心、幫助,建立融洽、和諧乃至共同進步的關系。這種和諧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首先是人與自我的和諧相處;其次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再次是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最后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
3.2“忠恕之道”的處事原則
“忠恕之道”也是“和”的一種體現(xiàn),具體而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公正地對待別人,像對待自己一樣,最終達到和諧的境界①。孔子一生都遵“忠恕之道”,同時希望社會、國家乃至整個天下都可以遵守這種“道”,實現(xiàn)天下太平的大同社會。
3.3“以義取利”的財富觀
孔子“和”的思想還體現(xiàn)在財富觀中,“見得思義”、“見利思義”是孔子財富觀的原則,認為不義之財不可取,“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但是對于符合義的利,孔子是贊成大膽追求的,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薄鞍钣械溃毲屹v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笨鬃拥摹傲x利觀”還表現(xiàn)為對財富有節(jié)制的獲取,認為應該“儉以養(yǎng)德”。
4.以“仁”為重點的道德生命觀
4.1“為政以德”的道德依據(jù)
孔子的道德生命觀是以“據(jù)于德”為依據(jù)的,主要包括“溫、良、恭、儉、讓”,對這些美好道德的追求,孔子總結為三個境界:崇德—尚德—好德。“崇德”主要指如何提升道德修養(yǎng),孔子認為應當以誠實守信為核心,以“義”為原則去實踐;“尚德”是指對美好道德的崇尚?!昂玫隆笔堑赖滦逕挼淖罡呔辰纾浅H丝梢宰龅?,孔子曾感慨:“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笨鬃诱J為,“德”行最重要的是為政治、為人民、為國家服務?!盀檎缘拢┤绫背?,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只有施行仁德之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
4.2“克己復禮”的道德表現(xiàn)
孔子的道德生命觀認可的是周公推行的“禮”。孔子認為“禮”應該有所原則,“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恩,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也就是說,“禮”應該是家庭里的“父慈子孝”,社會中的“和為貴”,國家和百姓要做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禮”和“仁”在道德生命觀中是分不開的,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仁是禮的內(nèi)在本質,一個人的外在行動想要合乎禮,內(nèi)在就一定具有人的本質。所以孔子在回答何為仁時,曾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②認為人學會克制自我,言行舉止符合禮,就是仁。
5.孔子的生命觀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啟示
5.1孔子的自然生命觀對大學生自然生命教育的啟示
孔子的自然生命觀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識具有積極作用。當今某些大學生輕生的主要原因有:失戀、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緊張的人際關系等。這些原因的形成和某種物欲、忽視人文教育、應試教育導致的高分低能有關。因此,應不斷傳播和學習傳統(tǒng)文化,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真正理解生命的人文價值,從而擁有珍愛生命的意識,樹立保護生理性自然生命的意識。
5.2孔子的家庭生命觀對大學生家庭生命教育的啟示
孝敬雙親在孔子看來是為人的根本,但是反觀當今大學生對父母的態(tài)度,應該是慚愧的,有的人甚至連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鬃右蟮茏硬粌H要做到孝親,更要對父母和顏悅色。大學生應該學習和踐行孔子敬孝、大孝、至孝的孝親思想,從而培養(yǎng)對父母及親人的感恩的家庭責任意識。
5.3孔子的社會生命觀對大學生社會生命教育的啟示
儒家倡導積極入世,主要是因為孔子將自身與國家、人民和社會的責任緊密聯(lián)系,因此孔子一生的政治理想就是推行周禮、實施德治。然而,當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漠,孔子積極入世的社會生命觀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生命意識具有積極作用。大學生只有樹立對生命的社會責任意識,才會考慮和關注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才會拓展到為世界發(fā)展、人類幸福承擔責任。
5.4孔子的道德生命觀對大學生道德生命修養(yǎng)的啟示
孔子認為生命是踐行道德標準的使命,直到生命的終點,“立德、立言、立功”。大學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準,如果大學生可以做到將沒有修養(yǎng)好的德行、沒有研究好的學問、沒有做好的事情、沒有改正的錯誤,全都當作自己的憂愁,進而謹言慎行,就不會犯不合乎“德”的錯誤。大學生可以沿著孔子的“崇德”、“尚德”、“好德”的三個道德追求層次培養(yǎng)高尚道德品質,強化道德生命意識。
總之,孔子的生命觀對大學生體現(xiàn)和諧的自然生命,發(fā)揮有價值的社會生命,完善道德生命的追求,提高精神生命的境界,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生命中的美好景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注釋:
①徐潔,朱冬香,郝文輝.先秦儒家生命觀對高校生命教育的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4(11):22.
②楊結秀.孔子的生命觀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啟示[D].南寧:廣西大學,2015.
參考文獻:
[1]徐潔,朱冬香,郝文輝.先秦儒家生命觀對高校生命教育的啟示[J].北京教育·德育,2014(11):22.
[2]楊結秀.孔子的生命觀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啟示[D].南寧:廣西大學,201.
[3]王丹.“90后”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30(4):5-8.
基金項目:安徽中醫(yī)藥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專項項目(2016sz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