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芬
摘 要: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了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當前社會文化復雜性的內在要求。在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輔導員擔任著重要角色,它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引導者和協(xié)調者,對于輔導員來說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把握學生心理健康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以更好的姿態(tài)進入社會。
關鍵詞:高職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滿足各行業(yè)的人才資源需求。隨著教育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而這也是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內在要求。輔導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開展者,需要對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有明確認知,并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學生實際狀況來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1高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1.1班級融洽氛圍的營造者
學生的學習會受到班級班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它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能夠從意識層面激發(fā)出生的學習熱情和對未來的美好向往,也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反之,如果班級的班風過于消沉渙散,整個班級就會像一盤散沙,班級的整體凝聚力下降,學生個體會感到一種孤獨感,體會不到班級的溫馨和家的感覺,長期以往,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難以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而且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形成極端性格,此時就需要輔導員充分發(fā)揮班級協(xié)調組織作用,把管理的注意力放在班級文化建設和凝聚力建設上。可以定期的舉辦主題班會、團體活動等等,來對學生的全方位放在提供指導和建議,例如生涯規(guī)劃、學習方法、人機交往、戀愛心理等等。這樣可以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到一種啟迪作用,學生對自身充滿自信,可以在班級文化活動中進一步增強集體榮譽感,進而構建積極向上和諧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1.2獨到的觀察者
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在學生工作開展上,具有一定的繁瑣性和挑戰(zhàn)性,一方面需要有責任心,另一方面還要有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熱情。在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要牢牢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等的不同來進行針對性教育,輔導員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觀察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處事方式,制定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做到針對性和科學性。
2輔導員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2.1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建立穩(wěn)定有效的心理干預機制
一般來說,在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中,輔導員和學生之間是直接面對面開展工作的,這種直接形式對于班級的整體狀況會有一個整體性把握,輔導員可以由此建立心理干預機制,對班級的學生干部進行明確的分工,發(fā)揮自身的協(xié)調組織作用,心理委員要及時了解學生心理變化、學校二級心理輔導站切實負起責任、輔導員定期跟蹤等來形成長效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將這一機制不斷向深層次推進,從而使心理教育工作更為有效。
2.2加大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力度
首先,加強選修課成的輔導教育。很多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是將其作為一種選修課來對待的,因此,要切實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作用,就要對班級的學生進行這方面的鼓勵和引導,要保證每位學生的心理輔導教育至少是在4個課時以上,而且在教育課程結束之后還要及時發(fā)放證書,充分體現(xiàn)心理干部的地位。
其次,開展專題報告和講座。輔導員要在把握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對這一時期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正確對待,并在課下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講座,可以聘請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來對學生在生活、學習上所遇到的苦難進行正確疏導,尤其是這一階段學生常見的人機交往問題、戀愛問題以及社會職場問題等等。
第三,舉辦競技性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意識層的教育和引導來對學生的思想和意識進行正確引導和樹立的過程,因此,在具體的開展方式上,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可以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競猜活動,將這一時期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措施進行貫穿,進一步普及心理知識,從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
2.3以班級為載體,充分發(fā)揮班級干部作用
首先,體現(xiàn)班級的基層作用,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班級活動來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整體意識。例如可以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帶領下,班級心理委員、紀律委員等等組織學生進行這方面策劃,從這一階段學生的各個方面入手來舉辦班級活動,例如學習方法、人際交往、職業(yè)道德等等,輔導員要在這一過程中充分引導協(xié)調作用。
其次,定期交換班級心情日志。在輔導員的組織下,班級的每一位同學可以在日志本上記錄自己當天的心情和感受,也可以是想說的心里話,具體的記錄方式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這樣可以給予學生更多心理發(fā)泄的途徑,心理委員要定期了解日志本記錄的內容,并將其反映給輔導員,再由輔導員做科學合理的心理教育工作。
第三,構建班級檔案。輔導員要根據(jù)班級管理的實際狀況,積極發(fā)揮班級干部的作用,不同的班級干部來制定相應的檔案表格,例如心理委員制定班級成員心理狀況調查表,宿舍管理人員則可以制定宿舍成員分析表格,這樣可以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波動有詳細記錄,并經過一定時間后將其匯報給輔導員,輔導員再開展相應的心理調節(jié)和教育工作。
3總結
高職院校作為綜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它是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關鍵。隨著現(xiàn)階段各種文化觀念的交叉沖突,使得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思想意識上很容易受到影響,心理會產生較大波動,進而不利于正常的學生和生活,對于輔導員來說,就需要切實把握學生的實際,從各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學生心理健康,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阮松麗,程璞.高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04):201,231.
[2]倪林英.高職院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9):279-280.
[3]李凌云,曹云波.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