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何蓮
【摘要】本文主要是針對怎樣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過讓每一節(jié)課有一兩次笑聲,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每一節(jié)課有一兩次掌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節(jié)課充滿讀書聲,提高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
【關鍵詞】笑聲;掌聲;讀書聲;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感覺一節(jié)課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更是一個心靈的交流。一個高效的課堂應該有笑聲、掌聲、讀書聲。我在每一節(jié)課上都盡量做到這三點。
一、笑聲——提高效率的潤滑劑
如果教師在課堂活動中過于呆板,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所以教師要善于運用風趣的語言使課堂充滿笑聲、營造和諧愉快的氣氛。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老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敝挥姓Z言妙趣橫生的教師,才能讓課堂生動活潑并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效率。在我的課堂中,我不僅僅要講授知識,更會找到一兩個點讓學生笑一笑,舒緩一下他們緊張的學習氣氛??雌饋砝速M時間,但就在笑聲中,學生把知識給記住了。
二、掌聲——促動學生的催化劑
賞識教育是通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對其進行表揚、贊賞實現(xiàn)對學生有效激勵作用的“正強化”教育,是老師看到學生的每一個點滴的進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并能每天進步一小點。它是一種以尊重、寬容、激勵為原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為出發(fā)點,順應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鼓勵學生在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的教育方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贊賞,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飯一樣。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眼睛。強化學生的優(yōu)點,弱化學生的缺點。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學生辛辛苦苦地做了好長時間,而且做得特別好。是不是可以小小的犒勞一下呢。每次,我都把做得最好的同學通過投影儀展示出來,并讓其他學生為這些學生精彩的作業(yè)送去溫暖的掌聲。
三、讀書聲——取得成績的興奮劑
我們一直強調要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童趣還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其實,我們還要把讀書還給學生。我認為“最動聽的聲音是讀書聲!讀書聲是學生精神律動的音符。”
英語是一門語言。既然是語言,那么我們就得讀。朗讀是一種化無聲的語言為有聲語言的藝術,它既是語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學的,又是審美的。它讓學生認知文字、感知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發(fā)展語感?!皶x百遍,其義自見?!蓖ㄟ^大量的閱讀,他們有了較強的語感。有了語感,就真正的在學習語言,而不是純粹地、機械地記憶各個知識點。課堂要有瑯瑯的讀書聲。學生在瑯瑯書聲中完成了與文本、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在朗讀中對文本進行了解讀、內化和體驗,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情感得以釋放,心靈得以凈化,人格得以完善。在課堂中吟經(jīng)誦典;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感情充沛、韻味十足。一節(jié)英語課,如果沒有瑯瑯的讀書聲,不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只有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獨立閱讀,才會有心靈的對話并折射出動人的光芒。我們的學生被期望“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精彩課堂是一種教學方法,它集中體現(xiàn)在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把建構學生認知與激活學生情感融為一體,把控制教學與創(chuàng)設情境融為一體。精彩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它實現(xiàn)了教學互相促進、互相牽引。達到精彩課堂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
當我們的課堂能到達上面三種狀態(tài)時,我們的課堂是精彩的,我們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因為這“三聲”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老師受到學生特別的信任和依戀,學生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在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教與學的和諧,既有利于學生的學,也有利于教師的教。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教師只有用對學生真摯、深沉、無私的愛,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崇高的品質、淵博的學識、高超的育人藝術,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起真正的威信,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從情感就信賴你,自然而然“親其師,而信其道”。
參考文獻
[1]楊友德.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6(8).
[2]潘超.提高英語課堂學生展示的效率[J]. 教育教學論壇,2011(24).
[3]王惠玉.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J].淄博師專學報,2010(2).
[4]宋丹梅.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實驗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5]付廣珠.新課標下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淺談如何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J]. 今日科苑,2009(18).
作者簡介:何蓮,女,江蘇金湖人,學士學位,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材整合。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