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
摘要:教學方法是高中語文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教學是否成功和教學方法的選用是否恰當有直接關系。見于高中學生的思辨能力,認真研究并正確使用“提問教學法”對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就“提問教學法”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啟示以及實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提問教學法;思考
余映潮在其魯迅《祝?!返慕虒W案例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祥林嫂作為一個極富悲劇色彩的人物,可以說她是沒有春天的,請學生通讀課文,佐證這個觀點。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然而當這個問題成為引導學生閱讀的一條線索以后,學生將會懷著極大的興趣來研讀這篇課文,弄清楚祥林嫂為什么沒有春天,從而理解祥林嫂悲慘的命運。以理解這個問題為主線索,學生由此可以展開對全文的探索和分析。可見,一個巧妙的提問對于整個課堂教學來說意義非凡。對于這種方法的使用,可將其歸納為“提問教學法”。
提問教學法是什么?指的是教師在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的情況下,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力,思考并回答提出的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達成學習目的、檢驗學習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提問是教師所使用的一種很常見的教學手段。可以說,提問是一座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有效溝通和交流的橋梁。對于教師而言,在結合課文實際情況之上巧妙設問,可以將學生引導向正確的學習方向,從而更加準確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對于學生而言,一方面,學生通過理解老師的提問,能夠更加明確學習任務,掌握學習要點;另一方面,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述能力也能在提問過程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提問與回答這個交互過程當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能共享思考成果,從而使得教學更加高效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提問雖然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再平常不過的一環(huán),但絕不意味著提問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提問的優(yōu)劣與課堂教學的效果生死攸關,尤其是高中語文課堂。那么,如何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實施提問教學法呢?茲認為需做到以下五點:
一、因勢利導,結合學生實際
蔡元培先生提到過:如果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意愿來規(guī)定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的話,便是大錯特錯的。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去幫助和引導他們。蔡先生的意思,一方面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教師不宜過多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另一方面是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學習情況來加以引導。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學生在認知水平、領悟能力、鑒賞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情況,問題不宜過難,難則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問題也不宜過于太簡單,太過簡單達不到鍛煉學生的目的,也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二、縱觀全文,精心設計問題
相比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標,高中階段更加注重語文的人文性,即育人功能,更加注重對學生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等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要更加考慮到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性。教師首先要通覽文本,對文本進行細致研讀。在制定出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之后,要立足全文,尋找文章中正確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要力求做到能統(tǒng)率全文,能引發(fā)對全篇文章的深入閱讀和理解,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例如,在《詩經(jīng)》兩首之《氓》這篇課文中,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文章一共有三處對“笑”的描寫,請同學們在通讀全文之后把這三處“笑”找出來,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三種不同的“笑”。學生在通讀全文之后可以找到三處對“笑”的描寫,通過思考后可以得知三次不同的“笑”背后所預示的抒情女主人公的處境,進而領悟文章中人物情感的變化。以一個問題牽引全文,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三、活躍氣氛,激發(fā)思考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如果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興趣是一個人主動而自發(fā)地想去認識或習得某種知識的一種心理傾向和力量。如果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會自覺而主動地展開學習行為,從而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效果。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極富人文性的學科,由興趣之匙來打開學習之門尤佳。在課堂提問的時候,如果這個問題能夠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將自然而然地被調動起來,進而主動針對問題進行探究與思考。如此一方面避免了“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另一方面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與探索的能力。因此,設計課堂問題時不僅要縱觀全文,還要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使課堂提問變得靈活而有趣,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也因此而得以形成。
四、掌握時機,留足思考時間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一個課時的時間內掌握好教學進度,做到張弛有度,是一個教師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課堂提問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手段,其用時、用處也不能隨意處置,而需要教師把握良好時機,做到科學規(guī)劃。問題的設計一般要遵循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邏輯順序,在向學生提問時,也要把握好這個先后順序,不可隨意提問,導致學生學習思路好混亂,不能準確掌握課堂內容。提問之后不可立即要求學生作答,給學生造成緊張感和壓迫感,要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去比其同、究其異、尋其和、追其分,方能鍛煉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切忌急于求成。
五、歸納反饋,糾正錯誤認識
由于課堂提問是一種操作性、互動性比較強的教學行為,而且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個體性和差異性,學習水平尚處于不完全成熟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學生作答之后,必須要對作答內容進行及時歸納、總結,并將正確意見進行反饋。教師要肯定并鼓勵學生作答內容的正確部分和可取之處,糾正補充考慮不周和偏差之處,將學生引向正確的思考方向。但在這個歸納反饋的過程之中,教師要客觀公正,切勿以一己之見來駁論學生的觀點。要知道,當課堂提問出現(xiàn)在課堂上時,它只是作為一種教學引導的方式,而不是最終要實現(xiàn)的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提問教學法需要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問教學法對課堂教學的作用和意義,認真學習和思考提問教學法,避免提問“步步為營”、“碎問碎答”“隨意發(fā)問”等情況,做到因勢利導,結合學生實際;縱觀全文,精心設計問題;活躍氣氛,激發(fā)思考興趣;掌握時機,留足思考時間;歸納反饋,糾正錯誤認識。相信在科學的提問教學法的輔助之下,課堂教學質量將得到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