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初中歷史課外閱讀是歷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課堂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結構的能力,而課外閱讀則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基礎和學習方法,而課外閱讀則注重學生知識的應用和理解,兩者缺一不可。
關鍵詞:需要;知識面;指導
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說過:“學習過程中,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開吧?!币虼耍覀冊谄綍r的歷史教學過程中不應把學生局限在課堂里,而要引導學生走進歷史課外閱讀的繽紛世界。初中歷史課外閱讀是歷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課堂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結構的能力,而課外閱讀則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基礎和學習方法,而課外閱讀則注重學生知識的應用和理解,兩者缺一不可。在學習過程中,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拓展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如果閱讀方法得當,它還會推動歷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中學歷史教師有必要鼓勵并幫助學生展開課外閱讀。
一、開展課外閱讀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需要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涵蓋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又與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內容博大精深。而初中三年的歷史課程安排,只能是精煉抽象、非常淺顯的學習人類發(fā)展軌跡的輪廓,從中領略一下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留下的經驗和教訓,所以學生如果僅僅依靠老師歷史課堂的講解,對學習初中歷史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加大歷史課外閱讀的容量,擴大課外閱讀的知識面來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課外閱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探究奧秘的興趣。歷史人物栩栩如生、歷史故事曲折動人、歷史之迷引人入勝……在課外閱讀中,由于沒有考試的壓力,學習興趣往往會情不自禁地產生。有了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自覺地學習歷史、研究歷史,而學習和研究又促使他們進一步閱讀,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有利于拓展知識領域,鞏固和深化課堂學習內容。歷史知識就象浩瀚無邊的海洋,教材內容僅是滄海一粟。因此只講授教材是難以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的,而課外閱讀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學生廣泛閱讀課外讀物,才能更好地理解課內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長保羅 .郎格朗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睂W校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好每一門課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愛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擁有善于學習的技能,走上工作崗位后便能進行自主學習,及時補充新知識,永遠成為時代的主人。
二、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活躍思維
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精讀課本外,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自學能力,還應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特別是科普書籍和報刊。對科普報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別有興趣的可以精讀外,一般只要泛讀就可以了。在泛讀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太懂的問題,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于擴大知識面,活躍思維。初中歷史教學也是這樣。只講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也是有很大幫助的。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形象的說明閱讀不僅對于語文學習重要,對于歷史也同樣重要。那么,讀什么樣的書呢?漫畫這類的書顯然是不合適的。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推薦好書,有品味的、經得起推敲的經典之作當為首選。如《史記》《資治通鑒》《詩經》等作品。語言規(guī)范,內容深刻,影響深遠,多讀這類書,對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養(yǎng)大有好處。讀的過程就是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歷史素養(yǎng)形成的過程。試想:不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怎知杜甫面對黑暗的不平等的社會時內心的悲憤;不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知陶淵明筆下東晉社會的黑暗與作者隱居時的閑適?因此,我認為,要想學好歷史,必須注重閱讀;要想教好歷史,更要注重閱讀。既然說了是課外閱讀,也就是說能夠學習到課內很多所沒有學過的知識?!皶凶杂悬S金屋?!本蛦我粚W習一本歷史書作用是不明顯的。因為一本歷史書里面,很多內容都需要查找課外的相關資料。這樣才能夠徹底地懂得課文究竟在講些什么,作者編排這篇文章的意義是什么。學多一點知識,讀多一些書,慢慢的累積下來,懂的道理也就多了,也就會變得成熟、穩(wěn)重和懂事一些。
另外,課外閱讀對分析方面也是非常有用處的。課外閱讀上的一些史料,在分析史料時,可以用上去,會令自己的分析變得更生動、形象、具體?;蛘咴谡n外閱讀時所看到別人記載的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也是可以記下來,以便學習歷史時在分析材料時用上去。
三、如何在課堂內外進行初中歷史課外閱讀指導
俗話說,“施之予魚”不如“授之予漁”。教會學生科學閱讀的方法,有助于促進閱讀效率的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精讀略讀結合,提高閱讀效率。 在歷史課外閱讀中,由于受閱讀時間限制,略讀是最常用的閱讀方法。尤其對于那些內容比較淺顯、閱讀目的在于拓展教材知識的歷史讀物,可以快速閱讀,閱讀中要善于抓住關鍵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抓住發(fā)展線索,提綱挈領搜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而對于那些內容較為深奧、閱讀目的在于印證或反駁教材觀點的歷史著作和歷史文獻等,則需逐章精讀。
撰寫讀書筆記,注意知識積累。 寫讀書筆記有助于培養(yǎng)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對讀物的理解和記憶,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有效措施。由于讀物大都來自學校圖書館,因此應以摘錄式筆記和感想式筆記(即讀后感)為主。摘錄式筆記主要記錄一些知識性、哲理性的內容,要求做到有選擇性且忠實原文,并注明書名、作者、出版社、版本、頁碼等。感想式筆記就是在讀完一本好書或一篇好的文章,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寫出來,它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學海無涯”。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課外閱讀不但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可以提高分析能力與辨析正誤水平,對學習課文有幫助之外,還可以讓我們遨游歷史世界,知道歷史故事,尋找歷史樂趣…… 所以說,課外閱讀對初中歷史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