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宏
摘要:運用繪畫療法,選取珠海市特殊教育學校三名唐氏綜合征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對學生的繪畫作品進行分析,并就學生繪畫作品中體現(xiàn)的三名唐氏綜合征學生特點提出矯正建議。研究結果表明,三名唐氏綜合征學生表面雖然安靜、溫順,但內心或多或少都有攻擊性,渴望與外界交往,比較自我,有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對自身的認識不清,同時又有很多潛能可以開發(fā)。
關鍵詞:唐氏綜合征學生 特點 繪畫療法
1問題的提出
目前,在智力障礙學校,有很多唐氏綜合征的兒童,他們具有特殊的外貌,大多安靜,性情溫和,但是,教師對這類兒童的關注較少,國內的研究大多側重于唐氏綜合征兒童的篩查方面,對唐氏綜合征學生特點研究較少。
繪畫療法是心理治療中藝術治療的一種,主要是通過讓作畫者者在白紙上描繪一些圖畫,然后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對這些圖畫進行分析、評定、解釋,以此來了解來訪者的心理狀態(tài)、智能狀態(tài)以及人格特征等,并協(xié)助作畫者解決心理問題的一個過程。
研究通過繪畫療法,以珠海市特殊教育學校三名唐氏綜合征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唐氏綜合征學生的特點,從而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同時,為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現(xiàn)象及問題行為的矯治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運用目的性抽樣,選取珠海市特殊教育學校三名唐氏綜合征學生為研究對象。3人年齡在12歲~17歲之間,其中兩女一男,均屬于中、輕度智力障礙。
案例一:吳某,女,12歲,就讀于三年級,唐氏綜合征,經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R)-第四版測查,智商為54。
案例二:李某,女,15歲,就讀于四年級,唐氏綜合征,經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R)-第四版測查,智商為56。
案例三:趙某,男,17歲,就讀于職教一班,唐氏綜合征,經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R)-第四版測查,智商為51。
2.2研究方法
2.2.1測驗法
研究主要采用畫人測驗、屋-樹-人測驗和自由繪畫。
2.2.2實物分析法
對兒童的繪畫作品進行分析,在獲得當事人及其家長同意的情況下,保留作畫者的作品(拍照或實物收藏),為論文分析提供依據(jù)。
2.2.3訪談法
采用非正式訪談。在繪畫結束后,作畫者主動進行解釋,研究者進行簡單的提問,以挖掘更深層次的內容。
3結果與分析
3.1案例一
3.1.1畫人測驗
(1)案例對繪畫作品描述(見圖1)
提問:為什么在圖畫的右上方先畫的蘋果?
回答:平時我最愛吃蘋果了。
(2)繪畫作品的分析
吳某沒有畫眼睛和耳朵,這說明她比較關注自我,很少傾聽別人的意見。再看四肢,手指細長且尖,表示作畫者有攻擊性,兩只手都只畫了四只手指,說明作畫者對自身的認識不清。
3.1.2屋-樹-人測驗
(1)案例對繪畫作品描述(見圖2)
提問:為什么在圖中沒有樹?
回答:不會畫
(2)繪畫作品的分析
這幅畫里沒有樹,當問及為什么沒有畫樹?她說:不會畫樹。樹象征人的成長和發(fā)展,作畫者對自身的成長認識不清。
3.1.3自由繪畫
(1)案例對繪畫作品描述(見圖3)
提問:周圍的是些什么人?
回答:我和小伙伴們在玩
(2)繪畫作品的分析
對這幅畫,作畫者描述為:我和小伙伴們在一起踢球大家一起玩的很開心。說明作畫者內心很渴望與同學接觸,建立起伙伴的關系。
3.2案例二
3.2.1畫人測驗
(1)案例對繪畫作品描述(見圖4)
提問:這是現(xiàn)在的你嗎?
回答:是
(2)繪畫作品的分析
自畫像中的人物和屋-樹-人測驗中的人物明顯不同,自畫像中作畫者是短頭發(fā),而在屋-樹-人測驗中,作畫者扎起了兩個辮子,而現(xiàn)實生活中作者是短頭發(fā),綜合以上可以看出,作畫者女性性別自我認同意識的發(fā)展還不夠。
3.2.2屋-樹-人測驗
(1)繪畫作品的分析
圖像右側有兩個羅列的三角形,一上一下,李某說:這是房子。窗戶跑到了房子的外面,這種畫法不符合實際。
3.2.3自由繪畫
繪畫作品的分析(見圖6)。自由繪畫中,作畫者只畫了一個大大的太陽,分布在紙張的中心,中間的圓涂滿了紅色,陽光是橙色的,這說明作者內心充滿活力與能量,渴望與外界交流。
4結論
4.1研究中三例唐氏綜合征學生內心是陽光的、積極向上的
吳某的畫說明:在內心深處渴望與他人交往。李某在自由繪畫說明李某內心是有活力的。
4.2研究中三例唐氏綜合征學生內心有沖動和輕微的攻擊性
在吳某的畫中,把手化成了爪子的形狀;在趙某的畫中,出現(xiàn)了很多警具,這雖然和他最近再看警匪片有影響,但也說明作畫者本身是有潛在的攻擊性。
4.3研究中三例唐氏綜合征學生有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對自身認識不清
吳某沒有畫眼睛和耳朵,在畫的左側畫上了自己喜歡吃的蘋果,這說明她比較關注自我,很少傾聽別人的意見。
5建議
5.1教師應給予唐氏綜合征兒童更多的關愛
多數(shù)唐氏綜合征的兒童就讀在特殊教育學校,這類學生很安靜、溫順,教師要勇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有點和進步,給予他們更多地關愛。
5.2教師應及時和學生溝通以遏制不良行為的產生
教師全面地了解學生,從本質上認清楚學生,讓他們主動和同學間交流溝通,及時制止不良行為的產生。
5.3運用繪畫治療矯治出現(xiàn)的問題
繪畫療法能將繪畫作者的思想、感覺和情緒,甚至將潛意識層面的內容呈現(xiàn)到意識層面,在繪畫分析的過程中,不斷地讓學生不斷地梳理情緒,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自我調整,繪畫療法容易操作,有利于學生問題行為的及時發(fā)現(xiàn)和矯治。
參考文獻:
[1]馬營,顧瑜琦.心理咨詢技術與方法[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2]郝琦.兒童畫兒童心理的鏡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3,(07).
[3]趙婉黎.繪畫療法心理治療的藝術途徑[J].社會心理科學,2006,(02).
[4]程翠.繪畫療法—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2).
[5]龐宏菊.美容受術者的體像與自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6]張振娟.繪畫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及其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