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飛
不可否認,在一些農村學校,教師職業(yè)倦怠現象普遍嚴重。教師天天忙于上課、批改作業(yè)以及應付繁雜的檢查,很少將時間用在專業(yè)發(fā)展上。加之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的評價模式單一,即主要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硬指標。于是,大部分教師通過題海戰(zhàn)術來提高學生分數,從而忽略了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導致教學觀念陳舊,專業(yè)水平停留在師范畢業(yè)時的狀態(tài)甚至更低。這種情況最終影響了學生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2004年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要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方式,“堅持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相結合”。作為學校的中層管理干部,我覺得教師專業(yè)要得到發(fā)展,開展校本研修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幾年來,我校對此進行了有效的實踐探索,開展了有聲有色的校本研修活動。
一、創(chuàng)新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實效
相對于許多農村學校來說,我校有一個較大的教師團隊。為了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我們改變以往單一開展教研課的形式,創(chuàng)新研修模式。
學校將教師按學科進行分組為語文組、數學組、綜合組,開展周周研訓。以語文組為例,每周一下午為語文組研修時間,研修內容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四個“一”,即一個微型故事,一則教學反思,一篇教學隨筆,一篇讀書心得。期初,語文教研組長定好本期研修計劃,排好本學期主講教師,讓每位教師都參與,所講內容都來源于教學實踐。第二環(huán)節(jié):說課評課,利用研修時段,上了教研課的教師自制課件進行說課,參與聽課的教師評課。通過同伴之間的互相切磋,授課教師可以真實而及時地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而說評課也提高了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第三環(huán)節(jié):信息技術培訓。學校安排青年教師有計劃地對全體教師進行電腦應用技術能力培訓。第四環(huán)節(jié):書法、繪畫等學習。學校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安排有書法、美術特長的教師輔導其他教師學習書法與繪畫。
周周研訓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教師在“研”中“訓”,“訓”中“研”,促進自身專業(yè)水平與能力的提高。
二、校本研修促進了學校內涵的發(fā)展
教研課的全面開展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成長。課堂是教師進行素質教育的陣地,也是學校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主陣地。學校要求45歲以下的教師每期必上一堂教研課;選拔優(yōu)質課參與學區(qū)名師工作室的“送教下?!被顒印C繉W期,我校有10多位教師到附近學校送課。在活動中,學校年輕教師成長得特別快,如:甘潔、汪玲兩位年輕教師剛剛踏入教壇,每期都積極參與送課,每次上公開課之前,汪玲總是說“趙老師,我好緊張喲”,但上完課以后,她又會很有成就地說“我在原校呆了三年,也沒有這兒兩個月的收獲大”。通過送課,教師們從課堂中找到了快樂,找到了自信,提升了專業(yè)水平。
開展讀書活動,提升教師理論水平。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碧K霍姆林斯基每天早晨五點多就起來讀書,同時帶領帕夫雷什中學的教師閱讀。在他看來,集體的智力財富源自教師的閱讀———真正的教師必須是讀書愛好者。我校在校長的引領下,讀書成了教師團隊的必修課。學校添置了大批教學專著、經典著作,要求45歲以下的教師每月讀一本書,一學期做好一萬字的讀書筆記,并且舉辦教師“讀書沙龍”活動。每期評選出“學習型教師”,學校對獲獎者當場進行了頒獎。讀書活動提升了教師理論水平,激發(fā)了教師寫作熱情,論文、通訊稿陸續(xù)在各種刊物上發(fā)表。同時,教師閱讀帶動了學生閱讀,有力地推動了“書香校園”建設。
三、校本研修的有效引領與反思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持續(xù)的、長期的過程。如何緩解教師的職業(yè)倦怠,讓校本研修能永遠煥發(fā)老師們的青春活力?
注重制度建設,用制度來保駕護航。我校制定通過《校本研修實施方案》《校本研修獎勵方案》《“學習型”教師評選方案》,將校本研修與學校的獎勵、績效、評優(yōu)晉級掛鉤,通過制度來保駕護航。
搭建平臺,喚醒與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學校通過校本研修這一平臺,讓優(yōu)秀教師分享教育教學經驗,如:有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得很好,學校就讓他們分享帶班經驗;有的教師班隊課開展得好,學生個個才藝突出,學校就組織全體教師觀摩。這既是對教師工作的認可,還能帶動其他班主任積極主動開展工作。我們認為,學校多創(chuàng)造機會,多給教師提供平臺,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展示,可以激發(fā)教師內在的工作熱情,從而讓他們愛上這一職業(yè),獲得更多的職業(yè)幸福感。
外出培訓、專家引領是更新教師教學理念的有效方式。“采它山之石,納百家之長。”學校應該多創(chuàng)造條件,多鼓勵教師外出學習。我校主動與城區(qū)學校聯系,帶領教師外出聽課,如參加“春暉學院”公益培訓、精英教師成長研修、“和美課堂”論壇,赴益陽桃花江小學跟班學習、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小學校際交流等,聆聽了王崧舟、虞大明、王文麗等多位名師專家的課。通過一系列外出培訓,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感受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提升了教學業(yè)務水平。如參加“春暉學院”公益培訓后,我校一青年教師寫道:“大師到底是大師,語言風趣幽默,很有人格魅力。先進的教學理念令我收獲頗豐。在教學中,我總是擔心自己講得很嗦,突出了教而忽略了學,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后,在課堂上,我該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老師的作用在于導。外面的世界很大,是該多出去看看。我不想做井底之蛙。”由此可以看出,外出研訓是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最有效的手段,能喚醒、激發(fā)教學熱情。
校本研修的開展,創(chuàng)設了和諧濃厚的教研氛圍。靈活多樣的活動,使全校教師對校本研修有了深入的理解,從而喚醒了教師的科研主體意識,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教學行為的全方位變革。
(作者單位:平江縣伍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