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文斐??
摘 要:學校能夠靜下來,老師能夠靜下來,學生能夠靜下來,有價值的教育必然會出現(xiàn)。我們需要讓“靜”成為一種習慣,讓“靜”成為一種方法,讓“靜”成為一種氣質(zhì),從而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溫馨的班級文化,創(chuàng)造一個適切的成長環(huán)境。
關(guān)鍵詞:培養(yǎng)習慣;創(chuàng)新方法;提升氣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12-1
“一所安靜的學校,一間安靜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靜的教師和一群有自由思想的學生,是我對教育的期待?!边@是特級教師吳非在《課堂上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一書中說過的話。的確,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絢爛,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動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靜。惟平和,才見生命的廣大;惟平靜,才見生命的深遠。靜是一種品格,可以沉淀浮躁。靜是一種智慧,能夠感悟真諦。在教育界的喧嘩嘈雜中,學校能夠靜下來,老師能夠靜下來,學生能夠靜下來,有價值的教育必然會出現(xiàn)。
作為一位年輕的教師,筆者整天面對的是一群活潑爛漫,天真無邪的孩子。有過歡笑,也有過煩擾;有過欣慰,也有過無奈。如何才能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溫馨的班級文化、創(chuàng)造一個適切的成長環(huán)境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開啟了教育的尋“靜”之旅。
一、讓“靜”成為一種習慣
眾所周知,低年級小朋友熱情、活潑、愛表現(xiàn),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班級里只要有個“風吹草動”,他們立刻就會炸開鍋,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學生小Z是一位聰明活動的孩子,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小嘴巴,想到什么脫出而出,看到什么張口就來。排隊時說,做操時說,就連吃飯的間歇也還是在說,整天像個小小麻雀似的。每次教育之后,他總會好那么幾天,但是時間一長,又依然如故。于是我改變策略,讓他當前了班級的紀律小干部,專門負責管理同學隨便說話的事情。想不到這招“以靜制動”,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一天,他悄悄告訴我:“鮑老師,現(xiàn)在我不隨便講話了,因為我要管別人,自己先得有好的表現(xiàn)?!甭犃怂侵赡鄣摹胺胃浴?,我會心地笑了。于是我又趁熱打鐵,在班級開展了“看看誰最安靜”的評比,每天一評,每周一獎。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的變化可大了,遇到隨便亂說的現(xiàn)象,大家竟然不約而同地幫助改正。俗話說:“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讓學生靜下來,不是去束縛、壓抑學生,而是讓他們在集體的生活中,學會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謙讓,做一個有涵養(yǎng)、有修養(yǎng)、有素養(yǎng)的人。
二、讓“靜”成為一種方法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學須靜也,才須學也?!睂Υ龑W習不能浮于表面,而要靜心沉思。班級有學生小W,是個很愛寫作的孩子,他常會把在家寫好的習作帶到學校讓我欣賞。他的文章選材獨特、構(gòu)思巧妙,尤其是好詞佳句頻頻躍入眼簾,真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但是每次在學校里進行命題作文時,他的習作雖然能洋洋灑灑寫很多內(nèi)容,但文章的用詞造句卻是平平淡淡,一點兒也不精彩。經(jīng)過幾次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喜歡提筆就寫,不加思索。每次進行校內(nèi)習作時追求的是快,總希望自己能第一個完成。孩子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光圖寫得快,而不管寫得好不好,這樣的寫作顯然是事與愿違。于是,我讓他打開自己的校內(nèi)習作,逐句引導他修改起來。他寫道:“有一條小河,水很清,魚兒在水里歡快地游來游去?!蔽姨崾舅骸氨硎舅芨蓛艨梢杂蒙鲜裁丛~語呢?”他靜靜得思考了一會兒說:“清澈?!薄坝贸烧Z來說呢?”“清澈見底。”“這個成語我們早就學過了,那你怎么沒有用上呢??!蔽以捯魟偮洌鋈痪兔靼琢?。于是,我趁機指導起小W:“寫作要慢工出細活,有時不要急于表達,要靜心思考,活學活用,這樣才能把文章寫得更好?!钡拇_如此,有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內(nèi)心浮躁,很難靜下心來學習,與其說“靜”是一種學習環(huán)境,倒不如說“靜”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為了更多學生愛上寫作,我還在班級里開辟了一個專欄——“下馬看花”。希望大家對待語文學習要有仔細,認真的態(tài)度,不要“走馬觀花”。“下馬看花”專欄里呈現(xiàn)的是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被貼成花朵的樣子,供孩子們欣賞。剛開始,大家看的時候還爭先恐后、吵吵鬧鬧。但是時間一長,欣賞佳作的人多了,吵鬧的人少了,因為大家知道要想細細品味,就得靜靜閱讀。
三、讓“靜”成為一種氣質(zhì)
常言道:“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盡管往事如流,但每一天都濤聲依舊,只要我們消除雜念,便可寂靜安然?!痹趯W校這片凈土中,讓孩子們時時接受“靜”的熏陶,處處感受“靜”的環(huán)境,有助于他們成為一個寬容、善良、博學、高雅的人。浮躁的心做急急忙忙的人,安靜的心做心平氣和的人。低年級的孩子心智不成熟、情緒易波動,常常不能正確地處理好班級里的“人際關(guān)系”,同學之間打鬧、斗氣的現(xiàn)象難免會發(fā)生。因此只有讓學生先把心靜下來,他們才會慢慢學會靜心。我們知道閱讀使人寧靜,為了讓學生愛上閱讀,我在班級開展了閱讀漂流活動。每學期初,我都會讓孩子把家中閑置的圖書帶到班級,充實地班級的圖書角中。接著,我就會利用課間、午間休息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在閱讀中,同學們與書中一個個高尚的靈魂對話,凈化心靈;與書中一個個智慧的方法共振,完善自我。在閱讀活中,同學們還輪流擔當班級的圖書管理員,當好班級的小主人。老師則定期開展班級讀書會,鼓勵大家暢談閱讀感受,交流讀書心得。通過閱讀,孩子們在知識增長的同時開闊了視野,在心智發(fā)展的同時提升了氣質(zhì)。
“靜”是一種習慣,“靜”一種方法,“靜”更是一種氣質(zhì)。我們只有深刻領(lǐng)悟“靜”的含義,才能“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憋@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任務(wù),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讓“靜”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