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平
這些年,聽課現(xiàn)象蔚然成風。遇到名師課堂或者各種類型的賽課活動,很多一線教師不辭辛勞,千里赴約。聽完名師的課后,無不生出恍然大悟的贊嘆。如賈志敏、王崧舟、盛新鳳的課,就給聽者耳目一新、過目難忘的感覺??墒牵P者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聽的課越多,內心越迷茫,到后來悲哀地發(fā)現(xiàn):聽過這么多公開課,卻依然上不好一節(jié)課。
為什么會這樣?筆者以為,需要厘清的一個問題是,“聽的課多,就一定上得好課嗎?”非也。筆者身邊的一位同事就非常喜歡聽課。同事的課、校外老師的課、名師的課,只要有機會,他都去聽??梢哉f,他的進取心是十分強烈的??赏聜兟犓恼n,卻發(fā)現(xiàn)他的課堂還是在原地踏步。類似的案例絕不在少數(shù),背后的原因還是沒有活學活用,沒有取彼之長來補己短。
除了沒有活學活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反思。聽課時,很多老師只顧欣賞對方的美好,卻沒有習慣深入思考。名師在上課時只能告訴你怎么做,卻不會告訴你為什么這么做。如果只聽幾節(jié)課,就能讓自己的課堂變好,那名師也就不是名師了。實際上,最該學名師的是其成為名師的方法、習慣,了解名師課堂精彩的真正原因,再用在自己身上,才算是學到一些門道。
聽完名師的課后,一些教師深受感染,回到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之后躍躍欲試,也照搬名師課堂,卻發(fā)現(xiàn)上著上著就上不下去了。此種結果或許出于學生素質原因,或出于自己教學智慧不多,但更多的還是理念上的差距。
名師的課堂自有精彩。為何精彩,需要深入思考。名師們的導課藝術含有哪些精妙之處?在課堂的問題設計上有什么獨特技巧?在與學生的互動問答中含有什么樣的智慧?在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中,名師是如何做的?他們是如何使用評價語的?又是如何巧妙地處理課程生成的?我們不僅要看到名師的教學設計,更要看到名師課堂中所含的設計理念和教育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知道名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并不等于可以拿來即用,畢竟將這一理念轉換為實際操作能力,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看別人講易,做好自己難。作為教者,是否有行動力并一以貫之,對上好課而言是十分關鍵的。上好一堂課要求的能力有許多,大至把握教材、文本細讀、關注學生整體、反饋信息的能力,小至板書、做課件的能力等,每一項都不是易事。如果教師把每一堂課當作練兵場,持之以恒,直至成為一種習慣,再輔以聽名師講課,學到真經,那么離上好課也就不遠了。
(作者單位:常德市經開區(qū)乾明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