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東
【摘 要】語文與生活密不可分,二者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巧妙的把教材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教學,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本文研究了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希望能夠將語文知識融入生活中,并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有效地應用。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語文;應用效果
前言
語文在初中教學中是三大主科之一,是一門具有較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初中語文教師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不僅是在教學生學會認字、閱讀以及寫作,而且還對學生的德育素質與人文素質進行培養(yǎng)。然而,由于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受到中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其教學導向多為應試教育與智力教育,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失去對學習語文的樂趣,而且會阻礙發(fā)展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近年來,在教育界中,情景教學一直是研究重點。將情境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將其豐富的想象力進行充分地發(fā)揮,并將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與所學知識進行充分地結合。情境教學不僅能夠對學生直觀地理解與體驗語文知識起到幫助性的作用,而且還能在語文課堂上建立一個輕松的、良好的教學氣氛,從而讓學生們體會到語文知識的魅力、趣味、學習價值所在。另外,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還能夠將學生的語文學習心理、求知欲以及好奇心進行激發(fā)與滿足,并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
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課中,全篇文章以十分生動而形象并令人激動的語言描述了人們演奏安塞腰鼓時的情形,然而,初中生理解事物有著不同的角度,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如播放PPT或者相關視頻等)將《安塞腰鼓》文中的文字轉換為更為直觀的圖片與視頻,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人們演奏安塞腰鼓的壯觀場景,并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不斷感嘆“好一個安塞腰鼓!”時的感情?!栋踩摹愤@篇文章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若在語文課堂上播放了相關的影片,學生對該地區(qū)人文風情的理解則會更加深刻。
二、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將教材中有關生活化的內容進行整合
教師的教學觀念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的內容與方式均由其決定。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將生活化的教學觀念融入自己的教學觀念中,讓其變成一種習慣,才能將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進行提高。另外,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該重視發(fā)掘生活教學素材與整理生活化教學內容,這樣可以減少過度依賴教材的情況,并能夠緊密地結合語文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搜集學生周圍的生活現(xiàn)象與事件,并將其作為生活化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語文知識無所不在,語文知識的應用價值極高。
以《雪》與《雷電頌》這兩篇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地朗讀這兩篇課文,并讓其想象自己就是作者,以作者的角度去感受雪與雷電的美與壯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生活中關于雪與雷電的各種資料,文字、圖片、影視作品等均可;還可在魯迅《野草》中找出描述自然景物的詩句,并在作者對自然的描寫中,對比象征與寫實的不同;讓學生在《雷電頌》中找出自己喜愛的句子,并在課堂上朗讀出來,再說說自己對詩人所描繪的雷電與自己生活中的雷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這樣能夠使學生對文中與自己生活中的雪景、雷電景象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并對其掌握文章中心思想起到幫助性的作用,從而使其語文學習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三、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將語文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積極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并拓展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同時,組織一些輕松、生活化的教學活動,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在活動中做到高效地學習。另外,課外實踐活動還能夠將語文知識延伸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還能使其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得到增進,從而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素質與人文素質。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向學校申請組織學生去校外感受本地的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然后讓學生寫一篇心得體會,將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所觀、所想寫出來,這樣不僅能夠陶冶情操,將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提高。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教師可以將文中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再現(xiàn)出來,或者帶領學生到魯迅故居進行參觀,在身臨其境中體會作者的從天真無邪時代過渡到單調沉悶時代的情感。魯迅的“百草園”中有著十幾種動植物,比如斑螯、蜈蚣、蟋蟀、油蛉、叫天子、黃蜂、蟬、草叢、覆盆子、水蓮、何首烏、菜花、桑葚、皂莢樹等等,這些動植物見證了魯迅的兒童時代。這片文章很大篇幅都是在描寫百草園的景色,可見該篇文章的重點所在。在進行課外參觀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先熟讀課文,并尋找出課文所描寫的動植物;課外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魯迅的寫作手法將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所見所聞寫成一篇散文或隨筆;同時,還可以將魯迅的童年與自己的童年進行對比。教師要主動地引導學生觀察魯迅描寫景物的手法,可以提出幾個問題:“作者在描寫百草園中的動植物時,使用的語言為什么如此真切、生動、具體?”“課文中關于描寫百草園的句子,都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關于童年,你有什么感悟?”等等。這樣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行提高。
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地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將語文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夠大大地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而且能夠將學生良好的生活方式進行更好地培養(yǎng),同時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地掌握,從而使生活化教學方式得到不斷地發(fā)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會隨之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方麗.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8):128-128
[2]李云.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5(8):76-76
[3]姚紅艷.分析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下,2016(7):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