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寧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在授課時應該遵循生本理念,將學生看作教學主體。本文從生本課堂理念出發(fā),對小學科學教育模式進行探索,提出適合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小學科學;教學模式;應用
小學科學教育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學科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適當?shù)慕虒W模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吧菊n堂”是新形勢下提出的教學模式,其本質是以學生為主,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
一、生本教育模式的教學目標
1.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科學課程中有很多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生本教育要求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更能理解科學知識的精髓,更能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科學教師在開展科學教學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科學課程的設立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讓學生能夠形成自主學習的行為習慣。在科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多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之間展開競爭,提高自主參與意識。
3.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生本教育模式的使用,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主動性,擺脫被動的學習模式。在科學課堂上采用生本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對科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做到舉一反三,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生本教育模式的教學應用
1.課前準備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勤動手、多動腦。教師在科學教學課程中是引導者的角色,而非知識的灌注者。在科學課程之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科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對課本自主預習,提前了解所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記住。等教師在課堂教授課程時,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努力表現(xiàn)自己。
2.課堂講授
生本教育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提問和回答環(huán)節(jié)中,敢于向教師提出疑問,并獲得解答,加深自己對科學課程的印象。教師在課堂之上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溫馨、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放松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發(fā)言。
例如,在學習放大鏡一課中,教師事先要求每個學生準備好工具,人手一個放大鏡,在課堂上教師以幽默的語言引導小學生對放大鏡進行描述,學生自行組成合作小組,互相作為對方的實驗觀察者,一起研究放大鏡的作用和功能。
生本教育在科學課堂上的運用還體現(xiàn)在小組互動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參與者,教師只是監(jiān)督人員和評價人員。對于課程上一些需要學生動手制作的實驗,教師可以簡單地對其進行介紹,然后讓全班學生按照4~6人為一組的形式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實驗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成為科學課程的主人,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習積極性。小組探究活動也可以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對科學課程提出質疑,然后發(fā)揮靈感,親自動手實踐檢驗科學的真?zhèn)涡?,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
教師的評價也要遵循生本教育理念,不能一味地對小學生進行糾錯,也要適當?shù)貙πW生進行鼓勵,對于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小組要加大表揚力度,號召全班的學生向他們學習。這樣,學生會越來越喜愛上科學,樂于主動參與到科學講堂中。
3.課程總結
科學課程即將結束前,教師需要對本節(jié)課程做最后的總結,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使用生本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自己回答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首先,教師可以讓有意發(fā)言的學生進行總結,然后在其回答的基礎上針對遺漏之處向全班學生進行提問,以此提醒學生學習重點。最后,學生整理課堂筆記,通過之前自己的總結和教師對科學知識的補充,記錄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要點,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生本教育作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可以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自然科學教師應該充分探索生本教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天池.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7(9):88-91.
[2]尹德剛.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6(21):140-141.
[3]林紅香.“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之我見[J].理科考試研究,2015(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