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存
【摘 要】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yǎng)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拓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薄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遍喿x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zhì)。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yǎng)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特別是語文教師更應該將閱讀能力作為中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正是語文教學重要的基本任務之一。反觀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由于受知識本位教育觀的導向和現(xiàn)實高考壓力的影響,我們過分地側(cè)重于一種“技能”訓練,想方設法地訓練學生盡可能多的得到些分數(shù),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話。我們分校的學生更多的是來自于教育基礎薄弱的農(nóng)村,這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令人擔憂。
造成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師缺少指導學生閱讀的環(huán)節(jié),課外閱讀處于放任狀態(tài)。二是學生缺乏濃厚的閱讀興趣。因為學生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母或老師安排和規(guī)定的缺乏自主性。三是基層學校圖書不多,還都是一些舊書,時代性不強,自然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使學生無課外書可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四是學校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五是沒有熱愛讀書的家庭環(huán)境。農(nóng)村學生的家長受自身認識的限制,對子女的課外閱讀采取了一種相當敵視的態(tài)度,他們把學生看的課外書籍一律視為“閑書”,把學生觀看有意義的影視節(jié)目視為是浪費時間。受高考評價機制的影響,一味的追求分數(shù),功利性很強,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閱讀積極性很難被調(diào)動起來。每一個因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都十分重要,都不容忽視。所以,提高閱讀能力,刻不容緩。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
一、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現(xiàn)如今市面上的書籍浩如煙海,讓學生自主的去選擇通常是有很大的難度,而且想要通過這樣的閱讀取得一定成效也是有難度的。課外書籍那么多,要怎樣去選擇,學生不能有效地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一定指導。通常在新學年或新學期開始閱讀課之前采用。它主要是在學生讀書的方法、書的選擇、閱讀的深入、讀以致用等方面進行指導。如在閱讀課里,可根據(jù)具體的閱讀目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精讀與略讀,朗讀與默讀、速讀等。還可根據(jù)書的內(nèi)容、目的指導學生進行理解性閱讀、評價性閱讀、鑒賞性閱讀、積累性閱讀、應用性閱讀、消遣性閱讀,如《讀者》之類的刊物作為消遣性閱讀。我們學校有給學生的校長贈書,《讀者》、《意林》、《格言》,是指導學生很好的入門讀物,學生也許會因為這幾本每期如約而至的雜志,會去關注更多的刊物:像《雜文選刊》、《青年文摘》、《小說月報》、《視野》等等。像《簡愛》、《紅樓夢》《飄》、《基督山伯爵》可作為理解性閱讀等等,可以在品味這些人生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格和價值觀。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部部精彩的書籍,他們學會讀書,從此樂于讀、便于讀。
二、引導學生樹立閱讀習慣
閱讀,可以喚起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丑惡的憎恨,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步入正確的人生軌道而少走彎路。所以,想要學生有效地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就需要良好的閱讀習慣。進入高中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單單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課那么簡單了,此時需要學生具備個性化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給學生留有問題,讓學生查找資料,上課時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獲得的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有主動閱讀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課后閱讀的興趣。像高一學習《鴻門宴》,留這樣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項羽劉邦這兩個人物?你認為是什么決定了項羽最后敗給了劉邦?”學生課后紛紛去查找資料,有人甚至去讀了《史記》的《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暫且不說問題解決如何,就是這個過程也足可以讓做教師的我們興奮不已了。
三、培養(yǎng)學生進行閱讀擴展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教師在通過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精讀教材的作品的時候,可以擴展一些課外閱讀。比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教師是必要講解人物關系表,牽引出許許多多的人物與故事,這些人物的性格又是由一個個扣人心弦的精彩情節(jié)組成,自然引導他們?nèi)ラ喿x,去研究,去了解整部《紅樓夢》。比如教授《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讓學生去進一步了解大文豪蘇軾的生平與經(jīng)歷,就對他們以后遇到蘇軾的詩詞鑒賞能夠做的知人論世,以意逆志了。
四、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zhì)疑的能力
質(zhì)疑,就是提出問題。我們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質(zhì)疑,進而釋疑,達到領悟問題的目的。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讓學生提問這一程序,這只是教法,而鼓勵學生質(zhì)疑,指導學生如何質(zhì)疑,大膽地支持學生提出問題,肯定學生的不同見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質(zhì)疑的基礎上善于創(chuàng)新。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要以為權(quán)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yōu)槭裁匆髮W生對課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為什么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主題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說呢?我們要讓學生有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勇氣。比如教授《項羽之死》一課,課后就有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烏江亭》和李清照的《烏江》三位詩人對西楚霸王不同角度的吟詠,又各有各的觀點,不同時機,不同心境,自然也就不同的見解了。學生可以據(jù)此來發(fā)表自己的言論觀點,允許讓我們的課堂有不同的聲音。
五、借助現(xiàn)代的多媒體平臺
現(xiàn)在每所高中學校,每一個班級幾乎都有多媒體,教師應該將這些資源充分的利用,比如可以播放像《百家講壇》,《唐詩風云會》,《中國成語大賽》,《漢字聽寫大賽》等等,讓學生一起沉浸于這種快樂的學習氣氛中。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同時又能通過課外閱讀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對于學生的成長是有著積極意義的。我希望廣大的語文教師同行們能夠通過正確的方法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助力。
【參考文獻】
[1]陳碧卿.中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6(10)
[2]王思紅.學會閱讀[J]. 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