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美琴
摘 要:認真?zhèn)湔n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要有實效,學生要有所得,就必須讓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認真?zhèn)湔n。課前師生齊備課,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關鍵詞:以生為本;備課;熟讀課文
認真?zhèn)湔n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只有認真?zhèn)湔n,才能上好課。不僅教師要上好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更要上好課。只有師生都上好課,課堂教學才有效可言。師生要上好課,前提就是師生在課前都必須認真?zhèn)湔n。
一、教師以生為本,精心進行教學設計
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之前,教師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年段要求,深入、認真研究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而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堂。一旦課堂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就有了保障。
1.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精心制定教學目標
教師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年齡實際、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制定教學目標。如,在對新課標第5冊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進行教學設計時,很多老師就對三年級剛學寫作的學生要不要教給寫作方法、教哪些寫作方法、要怎么教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實,這些老師都忽略了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要么偏低,要么偏高。面對三年級剛學寫作的學生,教師可重點指導學生學會“先寫中心句,再圍繞中心句寫具體事物的方法”,讓剛學寫作的學生明白寫文章得有一定的結構,就像建房子一樣,得先把框架建好,再砌墻。
2.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握教學內容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把握好教學的內容。教學時我們要堅持“三講三不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因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探求未知。
如,新課標教材7冊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周恩來為什么要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這是學生學習后一定要理解的,而且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學就要緊緊圍繞這個重點來展開。
3.以學定教,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備課時,教師要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打破常規(guī),找準切入口,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意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課堂教學結構盡量簡練實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如,在對新課標教材7冊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打破按課文順序學習的常規(guī),從題目出發(f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題目是個問題,我先讓學生從文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后引導學生“逆流而上”自主學習課文,當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受到有所啟迪、教益之后,對文中有關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也就顯得容易多了。這樣的教學設計,從課題出發(fā),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切入,隨著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教師的引導點撥,教學的重點問題很快就迎刃而解。這種教學設計既讓學生學起來輕松,又讓教師教起來簡單。
4.以生為本,精心設計練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應該精心設計練習。通過練習,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同時,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
如,新課標教材10冊《將相和》這一課,引導學生理解“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是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先引導學生用陳述句說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接著,指導學生說說“如果我們倆和好,就會( ),秦國必然( )?!边€讓學生加上關聯(lián)詞說一說“我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 边@三種變換說法的訓練,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又能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藺相如的高尚品質。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將不知不覺地移植到學生的心中。
二、學生熟讀課文,認真?zhèn)湔n
課堂教學以生為本,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如何指導學生預習呢?我主要是從讀入手,要求學生在新授課之前對課文必須有“三讀”,也就是說必須讀三遍以上,而且每遍的要求都有所不同。第一遍讀:讀完課文,讀準字音,找畫生詞,標畫出自然段落。第二遍讀:讀通句子,不漏字添字,讀通課文。對較難讀的句子,讀得不順的句子,必須反復再讀上三遍,力求讀通讀順。第三遍讀:要求學生能熟練、流利地讀課文。當然,對于三遍下來仍不能達到要求的基礎較差的同學,則要求他必須再多讀上幾遍,最終要達到讀準、讀通、讀順的要求。只有學生將課文讀熟了,我才組織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因此,教師要長期堅持指導學生預習,當學生養(yǎng)成了“不言而行”的良好備課習慣時,課堂教學的“有效”也就有保障了。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