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寒
摘 要:潮州音樂源遠流長,它有節(jié)拍節(jié)奏和調(diào)的變化兩個特點。本文試對潮州音樂的變化特點進行分析。
關鍵詞:潮州音樂;節(jié)拍;節(jié)奏;調(diào);頭板;二板;拷拍;三板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146-01
一、潮州音樂
潮州音樂簡稱潮樂,潮汕民間樂種總稱。流行于潮汕方言區(qū)、閩南和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國潮人聚居地。潮州音樂源遠流長,它是中原音樂文化在潮汕的遺傳和藩衍。根據(jù)潮汕文物考證,在潮陽、惠來、興寧出土的樂器中,就有西周、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甬鐘和編鐘,秦漢時期西南鑄造的銅鼓也在潮汕出現(xiàn)。唐代初年協(xié)律郎陳政入閩平息“蠻獠哨亂”,其子陳元光精通音樂,因平盜有功,官封漳州鎮(zhèn)撫,以樂、武鎮(zhèn)化漳、潮二州。唐代的歌舞大曲和鼓吹軍樂應在此時傳入潮汕,唐中葉潮州建開元寺,潮陽建靈山寺,佛教在潮汕流行,梵貝和變文流行潮汕,沿變?yōu)槌敝莞鑳?。唐元和十四年(公?19年)蒞潮任潮州刺史八個月的韓愈在潮州祭神文中寫道:“吹擊管鼓,侑香潔之?!?、“侑以音聲,以謝神貺?!?、“躬齋洗,奏音聲”。這時可見已有吹管擊鼓的鼓吹樂和奏音聲的文樂。宋代是潮州音樂文化繁榮時代,史稱“海濱鄒魯”。其時,潮州已有宣圣廟廟樂,稱為大晟樂,據(jù)《永樂大典》十三蕭“潮”字號“潮州府”卷記載:樂器“編鐘、編磬,其數(shù)十六;琴自一弦至九弦者十;笙瑟、鳳簫、搏拊各二?!薄皶r登歌奏樂者三十四人。音譜詳見祠堂石刻?!薄盎蕬c元年,學正朱安道造樂器五十四件,教授朱深道請樂正與諸生肄習,制幞頭唐巾革帶,以與諸生執(zhí)事行禮?!薄岸〉熘?,冠佩濟濟,雅頌洋洋,高下疾徐,抑揚中度,刪定之遺響復振矣?!边@時潮州的雅樂與中原的雅樂是一致的。而文人音樂已十分普及,宋?蘇東坡說:“潮之士皆倡琴瑟,延及齊民?!弊x書人均善古琴,甚至傳到民間。南宋終南亡于潮州,又留下了宮廷雅樂和燕樂。明、清時期戲曲繁榮昌盛,南戲、昆曲、弋陽、梆子、皮黃等聲腔劇種流播潮州,形成一個地域性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近千年中原音樂文化的流傳,積聚于東南海隅的潮州,構成一個多樂種、多樂曲、多形態(tài)的地方音樂,近代稱為潮州音樂。潮州音樂是歷代不同樂種流入潮州的音樂,經(jīng)過相沿創(chuàng)造發(fā)展而成。它由器樂、地方戲曲音樂和誦唱音樂三大部份構成。器樂包括鑼鼓樂、弦詩樂、細樂、笛套音樂、廟堂音樂、潮州漢樂等六個樂種;地方戲曲音樂包括潮劇唱腔和伴奏音樂;誦唱音樂包括潮州歌冊、潮汕方言歌謠,近現(xiàn)代還編創(chuàng)潮州方言歌和潮語歌曲等。廣義概念的潮州音樂指以上所述三個部份,通常稱六個器樂種類為潮州音樂。
二、潮州音樂變化的特點
潮州音樂的特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節(jié)拍節(jié)奏的變化,另一個是調(diào)的變化。節(jié)拍節(jié)奏變化,稱為板式變化。潮州音樂的每一樂曲,都要標明它的板數(shù),如《寒鴉戲水》六十八板,《剪春蘿》二十四板。板相當于簡譜拍子的強拍,二十四板就是二十四個強拍。構成潮州音樂板式變化的節(jié)拍有四種:(1)頭板。它的節(jié)拍形式是一板三眼,相當于簡譜的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四拍。潮州音樂應用板眼標記如:板、 丁 、眼 、丁;(2)二板。它的節(jié)拍形式是一板一眼,相當于簡譜的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有兩拍。潮州音樂應用板眼標記如:板 眼;(3)拷拍。它是一種傳統(tǒng)的節(jié)拍形式,它的特點是板后出聲,板在空聲,故稱拷拍。它的節(jié)拍形式是有板無眼,相當于簡譜的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一拍。潮州音樂應用板眼標記如:板、 板、板、板;(4)三板。它的節(jié)拍形式是有板無眼,相當于簡譜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一拍。潮州音樂的標記如:板、板、板、板。
潮州音樂的調(diào)變化,淵源自流傳潮州的古樂譜二四譜,以及傳統(tǒng)音樂移宮換羽的方法。潮州音樂輕三六、重三六、活三五、反線調(diào)的命名和曲調(diào)的由來。潮州音樂曲調(diào)命名是由二四譜而來的,二四譜是至今流傳潮汕的古老樂譜。它記錄音樂的符號是中國漢字的二、三四、五、六、七、八等七個。
二四譜只有五個音,就是56123,所以二四譜只能唱五聲音階的樂曲。我們知道中國在音樂上很早就有南北不同的風格特色,音樂史上認為南方樂曲多主五聲,北方樂曲多主七聲。所以二四譜是屬于南曲樂譜,宋代以后,南北交匯,北曲流入南方,為了解決南曲譜唱北曲的問題,南曲曲師對二四譜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分別在三和六兩個譜字上做功夫,用三字唱兩個音,同樣用六字也唱兩個音。同時,給兩個音命名,前一個音為原音稱為輕,后一個音是變音稱為重,這樣,二四譜不僅可以唱南曲,也可以唱北曲,成為一種潮州音樂的獨特的樂譜。潮州音樂的輕三六調(diào)、重三六調(diào)、活三五調(diào)的命名皆由二四譜而來。
那么,如果它的音階是:二三四五六七八,又在樂譜上標示輕三六調(diào),那么,樂譜三六兩個音就要唱成原音,即簡譜的63兩個音;它的音階就是:5612356;如果音階還是二三四五六七八,還在樂譜上標示的是重三六調(diào),那么,三六兩個譜字就要唱成變音,也就是簡譜的74兩個音,它的音階就是:5712456。
至于潮州音樂里的活三五調(diào)的理解,有了輕三六和重三六的基礎,活三五調(diào)的理解就比較容易。主要是一個“活”字,也就是說,在二四譜上的三五兩個音,唱的時候要能夠活起來,產(chǎn)生一種音韻圓滑柔潤的韻味,它是潮州音樂中最有特色的音調(diào),它和潮汕話中的深濃語調(diào)十分吻合,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反線調(diào)名稱的產(chǎn)生。首先,反線是來自弦樂器,主要是拉弦樂器,它有兩條線,把常用的定弦稱為正線,而由正線向上五度轉音稱為反線。潮州音樂的反線調(diào)有著自身的特點,由于潮州音樂的音律和演奏的關系,反線調(diào)善于表現(xiàn)逸暢諧趣的情調(diào)。代表樂曲有《騎驢歌》等。
另外,潮州音樂調(diào)變化還有“輕三重六”調(diào),“七反”、“五鳳朝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