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仁富
[摘要]公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根本價值追求?!八膫€全面”的實施必須把握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這一“金規(guī)則”。就目的而言,實施“四個全面”是為了建設一個更加公正的社會;就手段而言,實現好“四個全面”必須在實踐中堅持公平正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核心的價值指標在于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全面依法治國更要凸顯公平公正;全面從嚴治黨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任何違背公平正義的做法將難以真正落實“四個全面”。因此,當代中國實踐必須要在制度層面上進行頂層設計,凸顯制度的公平正義,既要保證制度設計時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又要通過制度來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為“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提供制度支撐。
[關鍵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公平正義;價值導向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17)04—0097—07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然而,如何實現這個戰(zhàn)略布局?以什么樣的價值導向?這些都直接關系到“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施效果。筆者認為,在實施“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過程中,要抓住“公正”這個牛鼻子,既以公平正義為價值導向,又以實現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
一、公正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根本價值追求
公正是人類普遍的價值追求,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念。但是,長期以來,人類追求的公平正義難以真正實現,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無法解決公平公正這一難題。因此,建設一個公平正義社會的歷史使命天然地落在社會主義肩上。進而言之,資本主義由于其社會的本質屬性及其歷史局限性,決定其難以真正實現公平正義。毋庸置疑,資本主義社會比過去任何一個社會形態(tài)都要先進,在人類文明進程中邁出重要步伐。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钡牵覀儽仨毧吹?,資本主義社會在社會公平公正方面卻不盡如人意,甚至在民主、自由的旗幟下遮蔽了人民對公平公正的訴求(姑且稱之為“燈下黑”)。正如馬克思所言,“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資本主義的思想最終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進行無情批判的基礎上并對未來社會進行描述,而公平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價值維度。在汲取人類文明的基礎上,社會主義創(chuàng)造性提出和反映人類的共同價值,即公平正義。
公正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是彰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重要特質,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在當代中國,實現“共同富?!笔亲畲蟮墓秸x。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決議,指出:“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克服農業(yè)和工業(yè)不相適應的矛盾,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因此,使農民富裕起來,實現共同富裕就成為黨推動農村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取向,從而突破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均貧富,均田地”的平均主義價值觀。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逐漸把“共同富?!蓖茝V到全社會,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就在于實現“共同富?!?,進而提升了“共同富?!钡纳鐣r值導向功能。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構想是這樣提出的:一部分地區(qū)有條件先發(fā)展起來,一部分地區(qū)發(fā)展慢點,先發(fā)展起來的地區(qū)帶動后發(fā)展的地區(qū),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编囆∑綇睦碚搶用嫔瞎蠢粘鲋袊鴮崿F“共同富裕”的宏大藍圖,即“兩個大局”。
鄧小平在《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中認為,“社會主義財富屬于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fā)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他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敝链?,可以說,鄧小平的一系列講話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共同富?!崩碚?,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在推動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真正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事實上,鄧小平談“共同富?!敝饕獜膬蓚€角度進行思考:一是從原則上講,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一條大原則,他多次在講話中強調這個原則。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编囆∑秸J為共同富裕是個大原則,而先富帶動后富是走向共同富裕的捷徑。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明確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二是從目標上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這里鄧小平把社會主義的本質理解為共同富裕,就是從目標上講的,表明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的問題,并認為這是社會主義最大的優(yōu)越性,從而區(qū)別于過去的任何一種社會形態(tài)。因此,共同富裕既是奮斗目標,又是社會主義的旗幟標桿。
總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其本質上說就是為了實現公平正義,這是一個總的歷史趨勢,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的“金規(guī)則”。“共同富?!本褪乾F階段中國特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是真正的公正。因此,公正既是社會發(fā)展的總體目標,又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路徑。必須要樹立公正的價值取向,又要堅持實踐中高揚公正,推動社會發(fā)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其根本的價值指向和價值追求從屬于社會主義的總體價值追求,即實現公平正義。進言之,“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現目標是為推動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價值取向是公平正義。只有堅持這個根本價值取向,才能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共同富?!边~出重要的一步,即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價值導向和路徑依賴。只有堅持社會的公平公正,才能更好地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才能更好地依法治國,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因為法治的根本價值追求就是公平正義,任何違背公正的法律將為歷史所拋棄。唯有這樣,全面依法治國才能落到實處,法治精神才能得到弘揚。
二、公正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現路徑
公正是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同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價值基本原則。公正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實施“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但是,要完成“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必須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即是說,“四個全面”的有效實施必須推動社會的公平正義,而要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在當代中國必須推動“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有效實施,它們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契合的,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核心的價值指標在于公平正義
在一定意義上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就蘊含著公正的價值訴求,不講公正也就無法講“全面”,講“全面”必然包含公正的價值追求。要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既要以公正為價值追求,又必須要通過公平正義來實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堅持公平正義,最核心的要求是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公平的要求比過去要求明顯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原來公平正義的要求和具體規(guī)范中逐漸提高到建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從而使公平正義更加體系化、制度化。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核心在于通過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等,以權利公平為核心、以機會公平為導向、以規(guī)則公平為硬件,不斷整體提高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水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于建立公平的保障體系,真正做到讓社會發(fā)展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不放棄任何一個村莊,不遺漏任何一個公民。全面消除貧困,讓中國人共享社會發(fā)展成果,讓人民群眾更加公平地獲得自由勞動的機會、自由救助的機會和平等參與社會各種社會活動的機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社會決策的權利,這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公正。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能否真正實行公平正義的價值原則,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畢竟,群眾談小康,不僅是物質財富上的追求,還包含著公正的價值理念和價值追求。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為什么要改革?改革是為了誰?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是誰?一系列問題直指社會公平正義的話題。改革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一把利劍,唯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深化改革,其目的在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比嫔罨母?,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革除一切阻礙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的體制機制,消除各種封建思想觀念殘余,破除各種條條框框的體制束縛,敢于直面問題,敢啃硬骨頭。習近平強調:“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guī)定,哪里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里就需要改革;哪個領域哪個環(huán)節(jié)問題突出,哪個領域哪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改革的重點?!边M言之,要依照公平公正的“鏡子”來照照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各領域都要照“鏡子”,及時糾正違反公平正義的體制機制和各種行為。為此,公平正義內在地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要求,亦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質體現。唯有以公平正義為目標的改革,才能有出路,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改革才能真正持久并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三)全面依法治國,更要凸顯公平公正
公平正義是依法治國的本質屬性。全面依法治國,既要實現公平公正,又要通過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做到全面依法治國?!胺罘ㄕ邚妱t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狈芍挥斜恍叛霾挪恍瓮撛O,而法治只有公正才不為人民所拋棄。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要堅持公平正義,并以公正為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平正義是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肮秸x是人類追求的政治價值,也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是衡量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追求的根本目標。”推動依法治國,關鍵在于科學立法、公正司法。即法律本身就是公正的代表,只有公正執(zhí)法,才能依法治國,才能彰顯法治的力量。也只有公正司法,才能引導人民遵紀守法,對法律有敬畏之心,真正做到全民守法。二是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這種底線思維凸顯公正價值。習近平強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政法戰(zhàn)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因此,公正既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也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安定團結的最后底線。三是公平正義是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民眾最真實的“獲得感”,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切實體現公平正義,“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人民群眾最真實的“獲得感”,也是依法治國最強大的感召力。
(四)全面從嚴治黨,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
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關鍵在于黨的領導,在于全面從嚴治黨。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革,如何治理黨,如何進一步提升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全面從嚴治黨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也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永久執(zhí)政的價值目標。毋庸置疑,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必須推動黨的現代性轉型,即推動黨內治理的現代性進程,這就迫切要求全面從嚴治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政黨的價值追求,也是從嚴治黨的價值追求。唯有堅持公平正義,才能真正從嚴治黨,才能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才能真正實現黨的初心。在黨員人數如此眾多,黨內外關系日趨復雜的今天,必須要堅持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必須推動以公平正義為導向的共產黨人價值觀建設,不斷凸顯黨的政治優(yōu)勢,增強黨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執(zhí)政黨”提供價值支撐。
三、發(fā)揮制度公正的優(yōu)勢,推動“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施
國家實現長治久安必須要有公平正義的制度。一個社會的良性發(fā)展最終依靠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體現之一就在于制度的優(yōu)越性。制度的公正以及發(fā)揮制度公正的優(yōu)勢,是推動“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有效實施的根本保證?!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需要在制度層面上進行頂層設計,凸顯制度的公平正義:一方面,既要保證制度設計時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為“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提供制度支持;另一方面,要通過制度來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為“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提供制度保障。
(一)加強制度反思,凸顯公正價值
制度是否公正關系其生命力。一種制度好不好,衡量標準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公平正義。鄧小平曾經說過:“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彼^好的制度,核心是能夠體現公平正義。實施什么樣的制度,直接作用和制約人們的行為,也直接關乎社會治理的結果。在一定意義上說,“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有效實施關鍵在于制度建設,這是最根本的保證。鄧小平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制度建設是根本,然而,什么樣的制度有利于社會進步,什么樣的制度不利于社會進步,甚至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阻滯力,這就需要對制度本身進行反思。過去我們強調“三個有利于”標準作為衡量一切社會實踐的標準。這個標準在某種程度上說,也適合作為判斷一個社會制度好壞的根本標準,簡單地說,只要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就是好的社會制度,反之亦然。時至今日,應該加一個前提性條件,只有公正的制度才能真正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標準,也只有公正的制度才能真正做到“三個有利于”的標準。
當前,推動“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不能說沒有制度設計,甚至可以說,目前已經有很多的制度設計,各種領導制度、行政體制、經濟運行體制、市場調節(jié)體制、利益協(xié)調機制等。但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施需要什么樣的制度來保證?是在原來的體制機制上修修補補,還是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是一個大問題。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已經從沒有制度設計到逐漸形成和完善制度的階段,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結合,這是制度建設一個很大的突破。但是,制度是為誰服務的?制度設計的價值導向是什么?這個問題值得反思。當前,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施過程中,既要深化體制改革,革除不合理的各種制度體制,又要設計更加公平公正的體制機制。鄧小平所論述的“好的制度”本質上說就是公平正義的制度,所謂“制度不好”,歸根結底在于違背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在制度設計上必須堅持公正價值,才能為“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施提供制度保證。
(二)以公正的制度保證社會的公平正義
“打鐵還需自身硬”,制定公正的制度才能確保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定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才能保證社會實踐活動的公平正義,且以公正的制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習近平強調:“不論處在什么發(fā)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我們要通過創(chuàng)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為因素造成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權利?!薄八膫€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施最終依賴于制度建設,制度比較靠得住,這個制度必須是公正的制度,即好的制度。這就要不斷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發(fā)揮制度的規(guī)范性功能,不斷消解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施過程中的人為因素,解決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不穩(wěn)定性因素,化解各種風險,尤其是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積極防范金融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基本權利。為此,要著力解決權力的運行機制、資本的規(guī)范機制、群眾的監(jiān)督機制、更加公正的社會利益協(xié)調機制等,通過好的制度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約束政府的行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早日實現??偠灾?,堅持公平公正的制度設計及其有效運行,“四個全面”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戰(zhàn)略布局的功能,才能真正起到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這個戰(zhàn)略布局才可以堪稱為當之無愧。
綜上所述,要以公正引導“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有效實施,又通過“四個全面”實踐過程的公正,核心是制度公正,來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唯有不斷推動社會的公平正義,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責任編輯 肖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