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帝內經(jīng)》中“水”隱喻和轉喻的形上之思

      2017-05-30 15:20:57廖正剛趙金宇
      關鍵詞:形而上學轉喻黃帝內經(jīng)

      廖正剛 趙金宇

      [摘要]采取內省和實證的研究方法,以相關認知語言學理論為框架,探討《黃帝內經(jīng)》中“水”隱喻和“水”轉喻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水”隱喻還是“水”轉喻,在《黃帝內經(jīng)》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八奔瓤梢宰鳛楸徽J識的對象(即目標域),又可以作為憑借的手段(即源域)用來理解未知的目標域經(jīng)絡系統(tǒng)。“水”和“人”之間可以互為源域和目標域。“水”和其他家族內成員是轉喻關系,轉喻的主要功能是指稱功能;家族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轉喻。在《黃帝內經(jīng)》里,“水”的概念不僅具有重要性還具有普遍性。同時,文章也提出了人體內“熵”的概念。

      [關鍵詞]黃帝內經(jīng);“水”;“隱喻”;“轉喻”;形而上學

      [中圖分類號]H0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36121(2017)03012506

      《黃帝內經(jīng)》是古代中醫(yī)學家遵循自然之道,探索人類生命過程及意義的瑰寶。它集科學性與人文性于一體,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與“陰陽五行說”的結合;總結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的醫(yī)學經(jīng)驗,并將之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具體表現(xiàn)為對人體 “精”“氣”“神”的發(fā)展過程作了細致入微的闡釋?!疤烊撕弦弧彼枷爰瓣庩栁逍姓f強調人體的體驗性,而以體驗哲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現(xiàn)代認知語言學也強調人體的體驗性。不難看出,中西方思想在許多領域具有很大的融通性,這也使得運用當代認知語言學理論解析《黃帝內經(jīng)》成為可能。

      《黃帝內經(jīng)》通過黃帝和宰相歧伯的對話,把中醫(yī)的綱領、原則、預防以及具體的治療方法展現(xiàn)給后世醫(yī)家及其他讀者。其中,歧伯對黃帝的答疑解惑含有大量中醫(yī)學的概念。這些概念往往采用類比的推理模式。人要想深入了解某一實體概念,必須把它放到系統(tǒng)中才能理解。在《黃帝內經(jīng)》里,“水”這一概念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位于五行之首。該書認為,生命起源于水。如,《靈樞經(jīng)·本神第八》有:“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精”在此處指精水,屬于“水”的次范疇或下位等級范疇。當談論五行當中的“水”時,則屬于上位等級范疇,是抽象化、理論化的水。至于“水”何時為具體,何時為抽象,則要聯(lián)系上下文(Cotext)才能確定?!澳I”“精”“志”均屬于“水”家族?!澳I”屬于五臟;“精”不僅指先天之精,也指后天之精,“腎”可受納來自五臟之精;父母兩精相博才能構成新的生命。人與非人的區(qū)別在于形神是否兼?zhèn)洌澳I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藏不安”?!鹅`樞經(jīng)·本神第八》中,“志”為人體的五神之一;“氣”指的是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五行按先后出現(xiàn)的順序依次為水、木、火、土、金。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問題

      內省思辨法起源于古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理性主義思想。理性主義的研究方法主要指演繹的方法,從某種形式上來說就是反思;同時,它也存在著較為細膩的理性批判?!袄硇耘胁皇轻槍€人的,他不去批判堅持某一理論的個人,它只批判理論本身”[1]2。實證研究的方法要追溯到經(jīng)驗主義的典型代表——培根(1561-1626年),他制定了較為系統(tǒng)的歸納邏輯,強調實驗對人類認識發(fā)展的作用。

      理性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在探索人類經(jīng)驗方面都有各自的基本出發(fā)點,然而,它們的選擇僅僅依據(jù)一些純粹的和極端的形式。本文認為,應該把理性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結合起來,正如懷特海在《過程與實在》(Process and Reality)一書的序言中所提的:“真正的哲學方法是盡一切努力去構建一個概念系統(tǒng)(A Scheme of Ideas)并大膽地用它來探索對經(jīng)驗的新的說明方式”。[2]序孫正聿探討了哲學和科學的關系,“既不是普遍性對特殊性的關系,也不是一種特殊性對另外一種特殊性的關系,而是以‘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為中介所構成的哲學對科學的反思關系”。[3]63后世醫(yī)家對《黃帝內經(jīng)》的各種注釋,既有科學層面的反思,又有哲學層面的反思。

      理性的內省思辨方法在研究成果的可及性方面也進行了嘗試,然而其結果的可靠性卻容易受到質疑。所以,本文的研究主要采取內省思辨的方法,輔之以實證的方法,主要是運用例證法。實證的經(jīng)驗方法和內省思辨的方法相結合,是因其最先始于人們的觀察而又返回證實的觀察,所以具有經(jīng)驗的特質。同時,它又在思維過程中超出經(jīng)驗,并在邏輯上獲得虛擬實體,如《黃帝內經(jīng)》中的五行、五味和五色等。

      根據(jù)對中國知網(wǎng)有關“水隱喻”的文獻檢索可知,知網(wǎng)共有15篇文章公開發(fā)表。梅德明,高文成 (2006:42-45)提出了“道是水”的根隱喻;刁生虎[4]則發(fā)現(xiàn)了其他根隱喻,如“德是水”“政是水”等。聶亞寧[5]提出了“運動是水”“思想是水”“問題是水”。筆者認為,上述這些概念隱喻完全可以用一個概念隱喻概括,即“道德是水”。人們可以通過對“水”的認識去了解客觀的自然界、人際交往的社會世界及精神世界的“真”“善”和“美”。陸亞東,符正平[6]則把水隱喻運用到現(xiàn)代管理層面,該文的研究對于隱喻理論用于實踐具有借鑒意義。再據(jù)中國知網(wǎng)檢測,有關“水”轉喻的文章暫時顯示無。前人的研究把側重點放于句子層面隱喻中的屬性遷移上。根據(jù)《黃帝內經(jīng)》以及古希臘哲人對水的理解,筆者提出了“水”的關系概念隱喻和轉喻假說。研究的主要問題有:《黃帝內經(jīng)》中“水”隱喻是如何體現(xiàn)的;《黃帝內經(jīng)》中“水”轉喻是如何體現(xiàn)的;為何對“水”的隱喻和轉喻進行形而上的思考。

      二、《黃帝內經(jīng)》中的“水”隱喻

      Lakoff和Johnson指出[7]3-5,“隱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它們不僅僅存在于語言當中,也存在于人類的思維和行動當中。人們得以思維和行動的概念系統(tǒng)從本質上來說基本上是隱喻的”;“隱喻的實質是人們用一個領域里的經(jīng)驗代替另外一個領域里的經(jīng)驗?!彪[喻的產(chǎn)生源于對世界感知信息的共鳴時,語義遷移就會從源域遷移到目標域。Zoltan Kovecses(2010:14)說:“我們想要了解的概念域被稱為目標域(Target Domain);為了理解目標域而使用的概念域被稱為源域(Source Domain)?!?/p>

      概念隱喻和隱喻的語言表達式是有區(qū)別的,如,概念隱喻指“生活就是旅行”;隱喻的語言表達式源于具體的概念域(源域)的詞或其他的語言表述,與生活相關的表述加上來自旅行域的表述被稱為隱喻表達式。隱喻表達式較為具體,概念隱喻則更抽象。根據(jù)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楊忠、廖正剛[8]推導出隱喻中的語義遷移除了屬性遷移以外,還有關系遷移。以“湯姆是狼”為例,該隱喻是把“狼”的屬性或者說偶有性語義遷移給了“湯姆”。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則是把三個動物之間的關系遷移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筆者認為,隱喻中的屬性遷移是關系遷移的基礎。《黃帝內經(jīng)》中也存在大量的與“水”相關的隱喻。

      (一)擬人化隱喻

      Lakoff和Johnson[7]33-35把擬人(Personification)歸類為實體隱喻,指出擬人是實體隱喻的拓展。對于目標域的理解是憑借人類自身的動機、目的、行為和特征來理解的。如:

      例1: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 《素問·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例1中,隱喻中的語義遷移是把人的屬性遷移給了“水”,具體說,該隱喻是把“人”的屬性“剛強”遷移給了“水”。

      (二)男女關系隱喻

      中國人的思維是隱喻性的,即所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隨著古人認知水平的提高,他們逐漸對日月星辰的變化有了更多的認識,區(qū)分晝夜,并開始區(qū)分男女。

      例2: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水為陰”“火為陽”理解為男女關系的隱喻更為簡單明了。這與前面的擬人化隱喻相呼應。此句的理解首先要考慮隱喻中的屬性遷移。“水為陰”是把女性陰柔的屬性語義遷移給了水;“火為陽”則是把男性陽剛的屬性遷移給了火。對“水”的把握,也要把握其對立面“火”。因此,人們用“男女關系”來隱喻“水”和“火”之間的關系。

      (三)生育關系隱喻

      生育關系是維系種系存在和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前提和手段,因此,《黃帝內經(jīng)》把人體內的相關元素擬人化。

      例3: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由例3可以看出,古人已經(jīng)把“北方”“寒”“水”“咸”“腎”“骨髓”及“肝”擬人化了。由于“腎”位于五臟的最下端,屬“北方”;“寒”則是潛在的構成生命的基質;而水是人們構成生命的元素,“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語篇的推進模式為“主位——述位——述位——主位”。按陰陽五行學說,上例“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骨髓生肝”表明,水應該位于五行之首。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這是有機體的生命過程的循環(huán)規(guī)律。由此也可推出“水是母親”的概念隱喻。母親作為源域,水作為目標域。

      (四)容器隱喻

      Lakoff指出,“人類憑借基本等級結構(basic-level structure)和意象圖式結構(image-schematic structure)這兩種直接經(jīng)驗去解析抽象概念以及語言表達的意義”。[9]267人類把熟知的水系統(tǒng)概念作為源域去理解所不太熟知的人體內的經(jīng)脈系統(tǒng)。比如用“江”“河”“湖”“?!焙汀跋钡扰c水相關的基本等級范疇詞匯作為容器去理解人體的經(jīng)絡系統(tǒng)。如:

      例4: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之陰,漯以南至江者為陽中之太陽,此一隅之陰陽也,所以人與天地相參也 。

      《靈樞·經(jīng)水第十二 》

      例5:足陽明外合于海水,內屬于胃。足太陰外合于湖水,內屬于脾。

      《靈樞·經(jīng)水第十二》

      例6:故海以北者為陰,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

      《靈樞·經(jīng)水第十二》

      例7:人亦有四海,十二經(jīng)水,經(jīng)水者,皆注于海,海有東南西北,命曰四海。

      《靈樞· 海論第三十三》

      例8: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應四海也。

      《靈樞· 海論第三十三》

      例9: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

      《靈樞·九針十二原第一》

      自然界的水系統(tǒng)相關概念,如:“溪”“江”“河”“湖”和“?!钡仁鞘⑺娜萜鳎@些基本等級范疇詞匯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相對而言,人體內的經(jīng)絡系統(tǒng)就不容易理解。人們運用自然界“水”系統(tǒng)的基本等級結構和意象圖式結構去認識和命名人體的經(jīng)絡系統(tǒng)。自然界的水系統(tǒng)名稱是源域,經(jīng)絡系統(tǒng)則是目標域。

      三、《黃帝內經(jīng)》中的“水”轉喻

      Kovescese(2010:172)給轉喻下了定義:“人們用一種實體和事情從心理上去接近另外一個實體和事情?!盠akoff 和Johnson 認為,“隱喻和轉喻屬于不同類型的過程。隱喻主要是視一件事物為另外一件事物,其主要功能是便于人們理解,而轉喻主要是指稱功能,也就是說它允許人們用一個實體去替代另外一個實體??墒寝D喻不僅僅具有指稱的功能而且也具有理解的功能”[7]36。按照Ungerer和Schimid的解釋,轉喻是指在同一理想認知模式(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內用一個認知范疇去指稱另外一個認知范疇。[10]128相似性是隱喻產(chǎn)生的基礎,鄰近性則是轉喻產(chǎn)生的基礎。Ullmann認為,轉喻是發(fā)生在兩個已建立相互聯(lián)系的詞與詞之間的關系,鄰近性包括空間上的鄰近、時間上的鄰近和因果關系的鄰近。[10]218這里需要特殊指出的是“已建立相互聯(lián)系的詞與詞之間的關系”。

      就隱喻和轉喻的關系而言,張輝、楊波[12]指出,轉喻和隱喻地位相當,而且轉喻甚至比隱喻更為基礎。Lakoff和Turner認為,隱喻和轉喻在本質上都是概念化的,都可以拓展語義資源,兩者都可以解釋為映射過程。[13]103陸儉明[14]從激活的角度認為,“隱喻和轉喻沒有明顯的區(qū)別”。按照五行學說并結合維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論,筆者把在同一位置上與“水”相關的實體或東西歸類為水家族。這些實體或東西可以從《黃帝內經(jīng)》的上下文中找到實例。

      例10:北方黑色,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藏精于腎,故病在谿,其味咸,其類水,其畜彘,其谷豆。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例10勾勒出水在方位上處于北方,顏色呈現(xiàn)黑色,主要匯入五臟中的“腎”這個容器中,由此勸誡北方的人們養(yǎng)生該以谷物“豆”為主,適于吃的肉類為“豬”。

      例11: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例11說出,與“水”緊密相關的味覺“咸”,入的是“腎”?!八焙汀跋獭倍伎梢赞D指“腎”,“腎”也可以轉指“水”和“咸”。

      例12:五精所并:精氣并于心則喜,并于肺則悲,并于肝則憂,并于脾則畏,并于腎則恐,是謂五并,虛而相并者也。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此句指水家族中的臟腑腎,因為有水的存在而展現(xiàn)人體的基本情志為“恐”。人體的精氣并于腎則會感到“恐”。如果人真感到恐懼,不妨多“思”一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思勝恐”,其認知動因是“土克水”。

      例13: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藏所藏。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在“水”家族中,腎里藏著五神當中的“志”,與人的記憶力相關。

      例14: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將例3和例14結合起來看,由于天人感應,五氣中的“寒”生“水”,生的是情緒“恐”。

      例15: 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

      《五色第四十九》

      此處謂詞“為”應該理解為“指的是”或轉喻五臟與顏色的關系。

      在小語篇里也可以找到與“水”相關的實體(見下文)——“腎”“彘”“栗”“黑”“咸”“冬”。“水”與這些實體之間是轉喻關系。

      上徵與右徵同,谷麥,畜羊,果杏。手少陰藏心,色赤,味苦,時夏。上羽與太羽同,谷大豆,畜彘,果栗。足少陰藏腎,色黑,味咸,時冬。上宮與太宮同,谷稷,畜牛,果棗。足太陰藏脾,色黃,味甘,時季夏。上商與右商同,谷黍,畜雞,果桃。手太陰藏肺,色白味辛,時秋。上角與太角同。谷麻,畜犬,果李。足厥陰藏肝,色青,味酸,時春。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水”與這些實體,無論是現(xiàn)實實體還是虛擬實體之間都是轉喻關系。現(xiàn)把與“水”相關的主要實體列表如下(見表1)

      表1“水”家族主要關系轉喻表

      五行五臟五方五氣五神五志五時五色五味五谷五畜五果

      水腎北方 寒 志 恐 冬 白 咸大豆 豬板栗

      按照Kovescese和陸儉明對轉喻的理解,“水”與表1中所列實體的關系為轉喻關系,在具體語境下或上下文中可以相互轉喻和轉指。如果按隱喻理解就會令人費解,如不說“水是北方”,“水是豬”等,但卻可以說“水指北方”,“北方指水”;“水指豬”,“豬指水”。上述解釋說明,轉喻這種認知手段具有強大的指稱功能。但是,考慮到某些特定語境時,隱喻和轉喻卻可以同時存在。如,例3“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边@里的謂詞“生”就讓人聯(lián)想到其他參與者(participants)之間的關系更像隱喻。因此,更為穩(wěn)妥的說法,是在有些情況下隱喻和轉喻的確同時存在?!饵S帝內經(jīng)》在預防和治療人體疾病方面用“水”轉喻。如:

      例16:脾色黃,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脾色發(fā)黃,為了保養(yǎng)脾,人應該吃“水”家族的食品,這些食品的味道咸,如大豆、豬肉、栗、藿等。

      例17: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辛散,酸收,甘緩,苦堅,咸軟。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腎色發(fā)黑,“腎”屬于五行當中的水家族,可以食“辛”家族的食品。

      按照程琪龍的轉喻分類標準之一,這種水轉喻應該歸為這類轉喻形式1-概念1→形式2-概念1。[15]在考慮“水”家族內部相互關系時應該以轉喻為主,但也不否認有隱喻的存在,具體情況需視上下文及具體語境而定。

      四、“水”隱喻和“水”轉喻的形而上學之思

      在《素問·上古天真論》里,黃帝在問及為什么上古之人都可以長命百歲時,岐伯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起居有償,不妄做勞。固能形與神倶,而盡其天年,度百歲而去”。也就是說,上古之人知“天地之道”,遵循陰陽相互轉換的規(guī)律,他們的行為符合天文書術數(shù)立法而不違背天意,所以能形神兼?zhèn)洌矘吠砟?,歷百年而駕鶴西去。由此可知,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就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志賢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素問·上古天真論》)。其中,“恬淡虛無”就是“水”的一種狀態(tài)。這也符合老子的道德哲學,“上善若水”,“水”是寧靜中的淵水,水淵清明,虛靜沉默,寧靜而致遠??鬃釉唬骸熬尤缢?隨方就圓 無處不自在”。道家強調上善若水,強調的是調整人的內心;而儒家“君子如水”,則強調個人和他人之間的關系,待人處事的靈活性,像水一樣“隨方就圓 無處不自在”。無論是道家的“上善若水”,還是儒家的“君子如水”,都是把“水”的屬性遷移給了人。老子對“水”的認識還有更高的層次:“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即“以柔克剛”。這里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思維,即“物極必反”。這一思想用于中醫(yī)就是辨證施治。中國的禪宗在印度佛學的基礎上,結合傳統(tǒng)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發(fā)展出“水思觀”,即心無雜念,聚精會神地想“水”的清澄。

      在《易經(jīng)·本卦·坎卦》中,水位于最上方,足見水的重要性。李白詩作《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不復回”,有誰能否認水不是從天上來的呢?這就是中國人的辯證思維在詩作中的上佳表現(xiàn)。無獨有偶,位于古希臘米利都學派之首的泰勒斯(624-546或547)亦認為水是萬物之始基,又說水是最好的[16]51;西方基督教經(jīng)典《圣經(jīng)·約翰福音》中提到“活水”(Living Water),象征永恒的生命和精神健康?!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穼θ梭w之內“水”的描述,重在描述“天癸”,稱人體的“天癸”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要尊重人體生理發(fā)展之道,保護好腎精。

      借用熱力學第二定律可以加深對人體內“水”的認識。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宇宙中總的能量是固定的,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指當能量從一種狀態(tài)向另外一種狀態(tài)轉化時,就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也就是說,在將來某一時刻想做功時卻做不了,該種懲罰就是熵。熱力學的兩個定律可以合并成一個更簡單的句子表達——宇宙中存在的能量總和是個常數(shù),總的熵是不斷增加的。[17]59如果人體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過度消耗人體內的“水”包括“天癸”,“熵”也會增加。如何增加人體內的負熵是人類不斷思考的問題。保護好人體內的“水”,不僅要考慮其隱喻關系,還要考慮到水家族內部成員彼此之間的轉喻關系。

      五、結語

      通過對《黃帝內經(jīng)》中“水”隱喻的研究發(fā)現(xiàn),“水”不僅可以作為源域去理解其他事物,同時也可以作為目標域指被理解的對象,水和人之間可以互相隱喻。作為被認識對象的“水”擁有下列典型的隱喻形式,即:擬人化隱喻、男女關系隱喻和生育關系隱喻。作為借助的對象,“水”可以作為源域認知未知的目標域經(jīng)絡系統(tǒng)?!八鞭D喻則是理解《黃帝內經(jīng)》的另外一種認知方式,它主要存在于“水”家族內眾多家族成員之間的相互指稱關系中。文章并不否認在某些場合隱喻和轉喻同時存在。在對《黃帝內經(jīng)》中的隱喻和轉喻問題進行哲學的理性思考基礎上,提出了人體“熵”的概念,認為要達到保護人體內“水”資源的目的,人體要增加負熵。

      [參考文獻]

      [1]卡爾波·普爾.科學知識進化論[M].紀樹立,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

      [2][英]懷特海.過程與實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孫正聿.哲學通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

      [4]刁生虎.水:中國古代的根隱喻[J].中州學刊,2006(5):180183.

      [5]聶亞寧.水的概念隱喻[J].求索,2008:199200.

      [6]陸亞東,符正平.“水”隱喻在中國特色管理理論中的運用[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2016(1):316

      [7]Lakoff.G&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 [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8]楊忠.廖正剛.隱喻中的語義遷移及其體現(xiàn)[A].語篇 功能 認知[C].楊忠.張紹杰主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7180.

      [9]Lakoff.G.Women,F(xiàn)ire,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0]Ungerer.F&Schmid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11]Ullmann,S.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M].Oxford:Blackwell,1962.

      [12]張輝.楊波. 隱喻和轉喻的區(qū)分:研究現(xiàn)狀和分歧[J] .外國語文. 2009:8188.

      [13]Lakoff.G.&M.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14]陸儉明.隱喻、轉喻散議[J].外國語,2009(1):4450.

      [15]程琪龍.轉喻種種[J].外語教學,2010(3):16.

      [16]羅素.西方哲學史(上卷)[M].何兆,李約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17][美]杰里米·里夫金,特雷·霍華德.熵:一種新的世界觀.[M].呂明,袁州,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猜你喜歡
      形而上學轉喻黃帝內經(jīng)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多模態(tài)隱喻視角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幸福的認知解讀
      科教導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7:31:06
      談教育的“嚴”
      原型范疇理論視角下的漢語轉喻分類研究
      轉喻視角下漢語中人體習語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疇和隱喻轉喻認知的大學英語多義詞教學的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45:28
      論安托南·阿爾托殘酷戲劇理論中的“瘟疫”及“形而上學”
      戲劇之家(2016年11期)2016-06-22 10:51:10
      贵德县| 辉南县| 垫江县| 松溪县| 甘谷县| 腾冲县| 房产| 都江堰市| 革吉县| 宜宾县| 樟树市| 花莲县| 卢氏县| 泽库县| 友谊县| 宝鸡市| 宜州市| 九江市| 钟山县| 内江市| 东辽县| 元氏县| 华池县| 兴隆县| 红安县| 富宁县| 富锦市| 无为县| 南充市| 南华县| 留坝县| 五原县| 峡江县| 黄冈市| 涪陵区| 龙岩市| 西昌市| 辽宁省| 鹿邑县| 普格县| 普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