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袁媛
摘要:隨著網(wǎng)絡的快速發(fā)展,有關校園暴力的視頻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關注,打開百度百科約有1150萬條與校園暴力有關的信息,校園暴力已經(jīng)成為教育之殤。校園暴力的形成與學生自身家庭環(huán)境、學校德育有著密切關系,尤其是學校德育對遏制校園暴力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實際的德育工作仍存在三大問題:重智輕德、德育工作全部推給品德老師、德育形式化現(xiàn)象嚴重。作者提出采取多種途徑更好地開展德育:一是直接德育,通過思想品德課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減少校園暴力;二是間接德育,通過各科教學內(nèi)容的道德影響、每位教師的道德示范、班風和校風的感染。通過以上方法發(fā)揮德育力量,遏制校園暴力。
關鍵詞:校園暴力 學校德育 直接德育 間接德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8-0149-02
校園暴力問題隨著網(wǎng)絡傳播,媒體曝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是一個讓全球都頭痛的問題,校園暴力嚴重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著學校的教學活動與校園和諧。在2017年召開的兩會上王長華提出“防校園暴力要用足已有資源”,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近期校園暴力頻發(fā)作出批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fā),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比绾味糁菩@暴力已經(jīng)成為了一大教育熱點問題。本文將從德育角度探討校園暴力這個問題,對校園暴力這一概念進行界定,討論德育的應對之策。
一、校園暴力的界定及成因
(一)校園暴力的界定
有關校園暴力這一概念有學者認為是這樣的,一是狹義的校園暴力,二是廣義的校園暴力。“狹義的校園暴力是指:發(fā)生在校園或主要發(fā)生在校園中,由同學或校外人員針對學生身體和精神所實施的造成某種傷害的侵害行為。廣義的校園暴力是指:發(fā)生在校園內(nèi),由教師、同學或者校外人員針對受害人的身體和精神所實施的、達到的一種嚴重程度的侵害行為?!痹诒疚奈覀冎饕懻摢M義的校園暴力這一說法,探究和解決學生之間或者是校外人員與其發(fā)生的暴力事件,從學校德育入手找到遏制校園暴力的方法。
(二)校園暴力的成因
校園暴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個人的心性品格、是否有暴力傾向與校園暴力都有密切關系;有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都會影響到校園暴力的發(fā)生;有社會方面的,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行為,特別是社交網(wǎng)絡上流傳的一些暴力、色情的視頻,都會成為校園暴力的誘因;最重要的是學校方面,學校暴力尤其是中學生的校園暴力最為嚴重,學生待在學校里的時間最長,如果能搞好學校德育,減少校園暴力將會事半功倍。
二、遏制校園暴力的重要因素
遏制校園暴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學校德育,如果學生在懵懂的青春期已經(jīng)有了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具備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就不會參與到欺凌中去,以欺負同學為樂。即使面對一些糾紛,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判斷,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解決,而不是選擇打架斗毆,拉上學校外面的社會青年用暴力解決問題??档戮驼J為“道德教育必須貫穿于整個未成年期”,可見在學生未成年時對其進行德育是多么重要,而在未成年期實施德育最好的地方就是學校,學校德育比起家庭和社會對遏制校園暴力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場所,對學生的道德影響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會更加系統(tǒng)地影響學生個人道德的形成,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當施暴者有了正確的價值標準,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他們將不會是施暴者。
三、學校德育的現(xiàn)狀
對于學校德育,教育界現(xiàn)在也是充滿著爭議,這么多年德育工作還是很形式化,德育工作收效甚微。目前德育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1)德育似乎只是思想品德老師的事情,與其他老師無關。很多老師們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智輕德,老師本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是在這些老師眼里只有學習好的學生,學生的分數(shù)是頭等大事,忽視學生的品德與個性。德育本就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文化實體、精神實體、倫理實體,所以每位教師的教學都應滲透道德教育,我們要“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2)學校喜歡把德育當作一節(jié)課來講,經(jīng)常使用直接德育教學,讓學生們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榮八恥,或者是滿堂灌的方式給學生們講一堆道德理論,認為這就做好德育工作了。這是最粗糙的德育方式,學生只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3)黃向陽老先生認為:我們的學校德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具有某些具體的美德,缺乏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精神;學校重視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則,重視對學生高尚的道德行為的激勵作用,缺乏道德規(guī)則的教育,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我們應該讓學生能判斷是非,擁有理性的道德,而不是老師教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學校德育應該讓學生明白暴力不應觸碰,德育應該告訴學生道德的最低標準是什么,高尚的道德又是什么。
四、開展學校德育的策略
(一)直接德育教學
學校開設的思想品德課是開展德育的直接方式,我不贊同僅僅把德育框定在一節(jié)課中,但開設了這節(jié)課就要充分地利用好這節(jié)課。教師不要只拿著書給學生講道德規(guī)范,應把這節(jié)課上得生動起來,可以多列舉一些鮮活的事例,比如真實的校園暴力事件,讓學生們在課上討論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或者是大家角色扮演,事件回放,讓同學們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老師由來評判這件事對不對。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學生通過切身體會知道欺負同學是不對的,被欺凌的同學是十分痛苦的,在體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正義感、團結(jié)友愛的意識。
(二)間接道德教育
1.各科教學內(nèi)容的道德影響
各學科的老師要切實承擔起德育的責任,不要再把德育推給思想品德老師和班主任,要轉(zhuǎn)變“智育至上”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加強德育工作。比如語文老師在講到一篇有關朋友的文章時,可以和同學們聊聊同學之間的情誼,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社會上一些見義勇為的事例,從而聯(lián)系到校園暴力可能會給同學帶來多大的傷害,同學之間的友情是多么珍貴。思想品德老師可以給學生普及一下法律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法制意識,減少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其他各科老師都可以談談自己對校園暴力的看法,或者進行有關道德方面的問題探討,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力。
2.每位教師的道德示范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中學生正處于迷茫的時期,他們的青春充滿了躁動,作為老師,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要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要真誠地對待學生,讓同學們感受到我們既是他們的老師又是他們的朋友,讓同學們也學會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朋友。老師要與同事相處得當,為同學們樹立交往的榜樣。要具有敬業(yè)奉獻、不斷求知的精神,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總之,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榜樣,幫助他們養(yǎng)成一個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修養(yǎng),遠離不良風氣和校園暴力。
3.班級、校園風氣的感染
通過定期舉辦校園防暴的主題班會,開展法律知識活動,讓學生明白校園暴力的危害,還可以通過班級的集體活動來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梢酝ㄟ^開展文明標兵的活動,讓學生知道榮辱、對錯,設立學校防暴委員會,整治校園暴力問題,學校還可以設立一些心理咨詢室,對學校里有暴力傾向的同學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排解不良的情緒。教師要多關心學生,了解班級的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要盡快解決。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校風。
遏制校園暴力必須要注入德育力量,每位教師都要為德育發(fā)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性,能夠明辨是非,學會關愛身邊的人與物。當每個學生心中有了道德的準繩,心中有了愛,校園暴力將會遠離他們。
參考文獻:
[1]劉冬梅,馬冬.聚焦校園暴力[J].青少年犯罪問題,2004(1):4.
[2]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