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璐璐
摘要:閱讀是學生綜合運用詞匯、概括、思維等能力的綜合;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在實踐中采用了些許策略,在本文中就展開簡單探究。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1-0060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梢?,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xiàn)象。這樣,不能從實質(zh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提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的閱讀能力,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策略探究。
一、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fā)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jié)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jié)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第五冊《晨讀》中有一句“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懂得珍惜時間,用功讀書?!本渥拥囊馑紝W生不難理解,重點詞“珍惜”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讓學生比較“珍惜”和“愛惜”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讓學生比較“珍惜”和“愛惜”“珍重”有什么異同,然后讓學生用“珍惜”一詞口頭造句。”通過說話,既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又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句式變換說法。如《精彩的馬戲》最后一句:“馬戲團的叔叔阿姨們真有辦法,能讓動物聽從人的指揮。”教師啟發(fā)學生:“如果你們看了這精彩的馬戲,會怎么想,誰能說一說呢?”有的說:“??!這么精彩的馬戲,多好看呀!叔叔阿姨們能把動物訓練得這么聽話,表演出這么精彩的絕技,真不簡單!”……這就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二、從學生和教材實際出發(fā)
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只相信學生。以為學生什么都不懂,課文的理解全靠教師的講解。甚至學生已經(jīng)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講。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濃了,抑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只是聽,被動地接受,閱讀能力怎么可能得到培養(yǎng)呢?其實有的課文,或者有的段、句讀讀就懂了,不需要教師多講。
如《沙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關系,學生對于沙漠、駱駝的情況知道得很少,如何讓學生理解呢?教師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掛一副一匹駱駝站在沙漠里的圖,通過兩幅圖的比較,讓學生理解“船”是指駱駝,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們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后教師提出駱駝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點?它如何適應沙漠而生活?有什么作用?駱駝的“特點——本領——用途“三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讀議。這樣通過思維訓練,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方法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課文內(nèi)容,看學生的實際水平,該講的講,該讀的讀,該練的練,該做的做。教師要大膽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讀、練、議能掌握相當部分的內(nèi)容,教師的精力集中到學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三、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的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教師幫助解決。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nèi)容等)提出來。有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fā)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學生一經(jīng)啟發(fā),積極性就高起來了,認真讀書,主動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學生的求知欲強了,學習興趣也高了。如教學《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時,學生紛紛提出問題:“為什么弟弟要跟著媽媽住在女牢房里?”“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務押著去上課?”“特務為什么要監(jiān)視弟弟上課?”“在監(jiān)牢里,弟弟為什么能把各門功課學得很好?”“弟弟為什么這樣刻苦學習?”……所以,善于啟發(fā)學生質(zhì)疑,使其主動學習,的確能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只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于解答??墒?,發(fā)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
如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wǎng)》后,有位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wǎng)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fā)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位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苯處熃又鴨枺骸澳闶窃趺粗赖哪兀俊睂W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庇捎趯W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shù)赜蒙显S多在教材中沒有學過的詞語。開拓思路,無疑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柳市十五小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