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富
【摘要】 目的:觀察分析大劑量多巴胺及硝普鈉搶救17例急性心梗休克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4年2月-2016年10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進行搶救治療的17例急性心梗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采用大劑量多巴胺及硝普鈉進行搶救,對搶救結(jié)果進行回顧性的評價分析。結(jié)果:17例患者共有11例搶救有效并繼續(xù)接受后期治療,搶救成功率為64.71%,死亡6例,死亡率為35.29%;11例搶救成功的患者其主要臨床指標值分別為:ST段平均回落幅度為(0.16±0.06)mV;RR平均值為(18.4±4.2)次/min;HR平均值為(87.3±6.6)次/min;pH平均值為7.30±0.08;DBP平均值為(83.0±9.0)mm Hg;SBP平均值為(131.0±10.0)mm Hg,與治療前各項值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采用大劑量多巴胺及硝普鈉搶救急性心梗休克具有極高的用藥價值,不但可以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還可有效改善患者搶救后的臨床指標,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大劑量; 多巴胺; 硝普鈉; 搶救; 急性心梗休克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2-0131-03
急性心梗休克是患者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一種主要并發(fā)癥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肌收縮力減弱致使心排血量急劇下降而導致大面積心肌梗死(梗死面積大于40%)引起的心源性休克[1]。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表情淡漠、反應遲鈍、意識模糊、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全身軟弱無力、心率增快(超過120次/min)、脈搏細弱甚至測不出脈壓、尿量急劇下降(<17 ml/h)或無尿[2]。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具有極高的死亡率(可達70%以上),在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作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年齡呈年輕化趨勢,該疾病已成為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一大疾癥,治療形勢十分嚴峻[3]。目前臨床對于救治用藥的劑量存在不同的爭論,尤其是在多巴胺的用量上[4],為此筆者進行采用大劑量多巴胺及硝普鈉搶救17例急性心梗休克的回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于筆者所在醫(yī)院進行搶救治療的17例急性心梗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基本資料為:男14例,女3例;年齡48~78歲,平均(64.50±2.16)歲;患者經(jīng)臨床多項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液學檢查、冠狀動脈CT等)診斷均得以確診:均為急性心梗患者,表現(xiàn)為低血壓、少尿、意識改變等典型臨床癥狀,平均動脈壓<8 kPa(60 mm Hg)等?;颊呔璨扇尵戎委熐揖善浼覍俸炇鹬委熤橥鈺?/p>
1.2 方法
對17例患者迅速給予吸氧支持并建立靜脈給藥通道,迅速地進行心電監(jiān)護和建立必要的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留置尿管以觀察尿量,積極對癥擴充血容量等支持治療。
對患者采用大劑量多巴胺(多巴胺注射液)進行搶救:采用靜脈滴注方式起始按5 ?g/(kg·min)劑量和速度給藥,后逐漸增加劑量按5~10 ?g/(kg·min)并遞增至20~50 ?g/(kg·min),以達到滿意效應為止。滴注時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國藥準字H31021174,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為2 ml∶20 mg。每20 mg多巴胺注射液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同時采用注射用硝普鈉(國藥準字H20033674,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為50 mg)給藥治療: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給藥,初始按0.5 μg/(kg·min)劑量的速度給藥,根據(jù)患者的反應逐步增加劑量,按0.5 μg/min速度增加,直至3 μg/(kg·min)[極限劑量為10 μg/(kg·min),總量為3 μg/kg]。滴注前先用5 ml 5%葡萄糖溶液將本品50 mg稀釋,后再用250~1000 ml 5%葡萄糖進行稀釋,注意輸液瓶需保持避光。
1.3 觀察指標
將搶救效果和搶救后的主要臨床指標[心電圖ST段回落幅度、呼吸頻率(RR)、心率(HR)、pH值、舒張壓(DBP)、收縮壓(SBP)]為評價指標內(nèi)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兩組患者的評價指標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17例患者的搶救效果情況
17例患者共有11例搶救有效并繼續(xù)接受后期治療,搶救成功率為64.71%,死亡6例,死亡率為35.29%。
2.2 11例搶救成功患者治療前后的主要臨床指標
治療前,患者的心電圖ST段弓背抬高,RR平均值(30.2±4.3)次/min;HR平均值為(123.5±6.5)次/min;pH平均值為6.58±0.08;DBP平均值為(36.4±6.3)mm Hg;SBP平均值為(78.5±7.2)mm Hg;治療后,患者ST段平均回落幅度為(0.16±0.06)mV;RR平均值為(18.4±4.2)次/min;HR平均值為(87.3±6.6)次/min;pH平均值為7.30±0.08;DBP平均值為(83.0±9.0)mm Hg;SBP平均值為(131.0±10.0)mm Hg。由此可見,治療后的各項主要臨床指標值均較為正常,較治療前各項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梗休克是心梗時的一種嚴重并發(fā)癥情況,極為兇險,即使得到及時對癥的搶救后仍然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在臨床上如何提高急性心梗休克的搶救成功率對臨床醫(yī)生極具挑戰(zhàn)意義[5]。
通過本文研究,筆者在對急性心梗休克進行搶救時主要采用多巴胺和硝普鈉兩種藥物,其中多巴胺是去甲腎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體,具有興奮β-受體、α-受體和多巴胺受體的作用,其中興奮心臟β-受體可增加心肌收縮力,多巴胺受體和α-受體可使腎、腸系膜、冠脈及腦血管擴張而增加血流量[6]。當采用大劑量[≥10 μg/(kg·min)]時可顯著提高α-受體的激動性而使周圍血管阻力增加而腎血流量及尿量反而減少,從而起到使心臟β1受體激動,增加心肌收縮力作用。同時由于腎和腸系膜的血流量得到顯著提高可防止這些器官缺血所致的休克惡性發(fā)展。在患者血容量得到充足補充時可以顯著增強心肌收縮力,心律失常和增加心肌耗氧的作用減弱。通過靜脈給藥可在5 min內(nèi)起效,廣泛分布體內(nèi)并很快通過單胺氧化酶及兒茶酚-氧位-甲基轉(zhuǎn)移酶(COMT)的作用,在肝、腎及血漿中降解成無活性的化合物而發(fā)生作用[7]。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在心肌梗死的搶救治療中。硝普鈉是一種速效和短時作用的血管擴張藥,其用于搶救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作用是對患者的動脈和靜脈平滑肌均有直接擴張作用,但不影響子宮、十二指腸或心肌的收縮,并在起效時改變局部血流分布較少,通過靜脈給藥幾乎立即起效并在較短時間內(nèi)達作用高峰,在體內(nèi)由紅細胞代謝為氰化物并通過肝臟代謝為硫氰酸鹽[8]。是目前臨床用于治療高血壓急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常用藥物,對搶救治療急性心梗休克同樣具有顯著作用。
通過本文研究可以看到,對急性心梗休克患者采用大劑量多巴胺及硝普鈉進行搶救具有極高的搶救成功率,從本文結(jié)果可以看到,17例患者共有11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64.71%,并且11例搶救成功的患者通過治療其主要臨床指標值表現(xiàn)優(yōu)異,如平均ST段回落幅度為(0.16±0.06)mV;RR平均值為(18.4±4.2)次/min;HR平均值為(87.3±6.6)次/min;pH平均值為7.30±0.08;DBP平均值為(83.0±9.0)mm Hg;SBP平均值為(131.0±10.0)mm Hg。這些數(shù)據(jù)充分表明采用大劑量多巴胺及硝普鈉搶救急性心梗休克的顯效性和安全可靠性。對搶救失敗的6例患者筆者也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其中有2例患者進入搶救狀態(tài)時已基本無生命體征,已經(jīng)失去搶救的最佳時間,因此對急性心梗休克患者而言搶救時間尤為重要,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先決條件;有3例患者因心肌梗死面積過大(達到60%以上),經(jīng)過多種方式仍無法改善其臨床癥狀并出現(xiàn)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因年齡過大(78歲)且伴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在救治過程中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嚴重衰竭癥狀,患者家屬自愿放棄搶救治療而死亡。
在進行本文研究的同時筆者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引發(fā)急性心梗休克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早進行有效預防意義更大,尤其是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要在堅持科學合理用藥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休息、避免熬夜等,忌煙、忌酒并保持心情舒暢,掌握工作節(jié)奏,通過多種方式減輕各種壓力;更要堅持科學的飲食安排原則,主要講究清單飲食,避免攝入高脂、高淀粉、高熱量的食物,經(jīng)常食用新鮮水果及含纖維素豐富的素菜等;另外進行積極的鍛煉和運動,但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劇烈的運動或勞動,注意勞逸結(jié)合避免用力過度和活動過度等;在生活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避免情緒大起大落,避免激動、憤怒、過度興奮;老年患者要保持大便通暢,嚴格杜絕出現(xiàn)便秘情況(老年人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易導致心肌梗死)。
綜上所述,在搶救急性心梗休克患者時采用大劑量多巴胺及硝普鈉不但可以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還可有效改善患者搶救后的臨床指標,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成松,許靜,趙鑫.多巴胺聯(lián)合硝普鈉治療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68例的臨床效果探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0):140-141.
[2]董榆.硝普鈉聯(lián)合多巴胺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療效觀察[J].大理大學學報,2016,1(2):27-29.
[3]樊志起.多巴胺聯(lián)合硝普鈉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8):1476-1477.
[4]陳三民.多巴胺聯(lián)合硝普鈉治療心梗后左心衰74例臨床探討[J].黑龍江醫(yī)藥,2015,16(3):532-533.
[5]汪慧敏,吳偉麗.心源性休克患者應用雙泵給藥輪流續(xù)泵輸注大劑量多巴胺的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6,31(9):140-141.
[6]余海波.多巴胺聯(lián)合多巴酚丁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救治體會[J].醫(yī)藥前沿,2015,5(35):265-266.
[7]任宏玲.硝普鈉和替羅非班聯(lián)合全程護理干預治療前壁重度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60例[J].中國藥業(yè),2015,24(21):229-231.
[8]張宏娟.淺談硝普鈉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EB/OL].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4,3(30):156-157.
(收稿日期: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