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懷一
摘 要:中職學生是直面社會就業(yè)的群體,除了掌握一技之長外,最基本的便是學習合理地與人交流,學會傾聽與表達,增進人際關(guān)系,提高生活質(zhì)量。中職語文學科教學理應承擔起這個“責任”。本文試圖通過對中職生閑暇生活的思考,為增進中職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中職生 閑暇生活 語文教育
于中職生而言,語文課的學習因為沒有升學的壓力,又貌似無助專業(yè)學習的優(yōu)勢,而成為邊緣學科。再加上部分中職生語文學習基礎本身較弱,到了職校后對語文科目“愛不起來”。但是,眾所周知,語文學科因為同時具備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使得它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占據(jù)特殊的地位,所以語文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讓學生對語文“愛起來”。
一、我國閑暇教育現(xiàn)狀
我國中職生在校學習時間每年僅為一半左右,學生有較為充裕的閑暇時間。據(jù)統(tǒng)計,當前中職生閑暇時間的安排主要是看影視、聚會、聽歌以及上網(wǎng)。他們對閑暇時間的處理,關(guān)系到個人價值觀的形成,甚至社會秩序的安定。所以,開展閑暇教育也是當前中職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語文學科與閑暇教育的關(guān)系
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表明,閑暇生活對語文學習有重要影響,要提高語文素養(yǎng)必須要有價值地利用閑暇學習時間。美國教育家華特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從生活中來,反映著生活,并為生活服務。中職生沒有了升學的壓力,語文學科在邊緣化的同時“因禍得福”,教育工作者可以“自由”地在教學中實施閑暇教育。自由是閑暇教育的精神和內(nèi)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放松的情況下可以依據(jù)自身的性格、愛好、方法選擇聽說讀寫的內(nèi)容,進而收獲感知、進行思考、深入體驗、暢快表達。
三、如何從閑暇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值得職教語文教師思考的是如何將學生日常的閑暇活動進行開發(fā)和利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根據(jù)當前學生的閑暇內(nèi)容安排可以發(fā)現(xiàn),大眾文化在中職生的閑暇生活中占據(jù)重要位置,在此,就以影、視、歌、微博、微信為切入點展開討論,將它們作為中職語文課堂資源的“補充劑”。
1.影視文化
當今時代,影視文化作為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對各階層人群,尤其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價值觀的形成有著無法忽視的影響。中職生因為閑暇時間相對更多而與影視有著更頻繁的接觸。影視具有的形聲兼?zhèn)?、直觀性強的特點正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所缺乏的,并且,影視資源包羅萬象、取之不盡,更具有時代性,其吸引力遠勝于國家教育部選編入冊的課程資源。因此,中職教師可以巧妙地將影視文化適時地引入語文教學中。有目的地設疑,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觀影,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劇情情節(jié)或人物形象等,讓他們參與討論和分析,活躍課堂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當然,因為學生觀影要做好鑒賞指導,包括把好鑒賞內(nèi)容關(guān),讓學生了解影視的基本常識和藝術(shù)鑒賞的基本方法。
目前,中職語文課程中有不少經(jīng)典作品都已拍成影視和舞臺劇,教學時可將教學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從觀影中各抒己見,尋求答案,使語文學科與影視資源整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習氣氛。如在教學《雷雨》時,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可讓學生通過觀看舞臺劇和分析人物特定語言展開討論。因為《雷雨》話劇情節(jié)起伏劇烈,人物頗具典型性,因此在交代社會背景和人物生活現(xiàn)實的基礎上,可安排學生模仿表演,進一步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學生通過觀影、讀文本、表演、思考、探討,不僅增強了“聽、說、讀”的能力。此外,借助教學文本,啟發(fā)學生對愛情主題的正確認識。
2.流行歌曲
流行音樂在中職生的閑暇生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它對當代青少年的影響遠遠大于家庭和課堂教育。語文教師需要正視和積極接觸當前流行音樂的基礎上,從中挖掘其中的語文性。
細觀流行歌詞,它除了具備“音樂美”外,還有獨特的審美意蘊,不僅富于活力和哲理,更是值得推敲和闡釋的詩歌文本。當前,流行歌曲更與語文教學緊密相連,不少語文教材中開始出現(xiàn)它的身影。如羅大佑的歌曲《現(xiàn)象七十二變》編入《大學語文》,周杰倫的《蝸牛》出現(xiàn)在三年級延伸閱讀教材中。歌曲入語文教程也表明了教改的力度。它的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與時代接軌,使語文教材更有“文化”、更貼近生活、喚醒孩子對語文文化本身的熱愛。
流行歌曲的歌詞借助高雅的文化,巧妙運用語言修辭和意境營造增加了審美蘊含,在語言形象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可在篩選機制上將流行歌詞實施到語文學科教學中。開展優(yōu)秀歌曲鑒賞課,通過學生提前自行收集精美的歌詞,然后組織開展課堂共享與點評。
3.微信和微博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碑斍埃謾C在中職生中基本普及,微信、微博更是成了近年來年輕一代的一種文化。它帶著極強的生命力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成為青年人群與人溝通、分享、獲得存在感的一種生活方式。
面對鋪天蓋地、隨處可見的短信、微信,引導學生鑒別,使學生能正確地欣賞、去偽存真,從語文的角度賞析短信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要務。優(yōu)秀的微信微博講究文采,語言風格異彩紛呈,修辭方法恰到好處,表現(xiàn)手法或幽默或典雅或平實,呈現(xiàn)的微信往往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而又令人回味無窮。除了有意識地多收集格調(diào)高雅的精華短信記錄外,可組織學生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和修辭格運用的巧妙之處,再設置特定情境,進行仿寫創(chuàng)作,以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和語言表達能力。
向閑暇生活借力,使中職語文教學揮別寡淡和無趣,使中職語文課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和健康價值觀的形成助力,要求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素養(yǎng)。首先,要具備現(xiàn)代教育理論素養(yǎng),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大”語文觀的意識,明確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應樹立科學的閑暇觀和一定的閑暇技能。教師只有自己做“生活有心人”,成為緊隨時代發(fā)展的弄潮兒,才有能力幫助和指導學生合理支配閑暇時間,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審美,促進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韋志成.語文學科教育[M].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孔慶東.四十不壞[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3]孔慶東.怎么學語文[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4]吳玉芳.語文閑暇教學談[J].科教文匯(下旬刊), 2007(6).
[5]區(qū)培民.大眾文化傳播與青少年成長[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6]曼蒂.閑暇教育理論與實踐[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作者單位:嘉興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