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艷+何靜
【摘 要】本論文對小學高段“學生小團體”現(xiàn)象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做了詳盡分析,科學界定了概念,全面記錄了探究過程,重點闡述了學生小團體的類型、性質(zhì)和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并結(jié)合實際案例,進一步挖掘“學生小團體”轉(zhuǎn)化和引導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學生小團體;研究;轉(zhuǎn)化;班級德育實效
學生小團體,即與正式群體(班委會,團委會等)相對的群體。是學生出于某種共同的利益訴求、心理需要、興趣愛好等原因自發(fā)地聚合而成的群體。這個群體不存在嚴格的組織程序,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群體準則和目標,但成員之間存在一些約定俗成,不成文規(guī)范,感情和傾向,控制著小團體內(nèi)部各個成員的行為,在一定條件甚至影響到班級內(nèi)部他人的行為。
一、小團體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
“學生小團體”是小學高段班集體中毋庸置疑存在的現(xiàn)象,它的存在和發(fā)展直接影響著整個班集體建設,是班主任工作的管理重心。
(一)從積極的方面看,小團體的存在能滿足小學生心理上歸屬的需要,增強同伴之間的情感支持
學生小團體成員之間的交往,是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彼此交流、放松的一個渠道。學生們在平等的無拘無束的氣氛中談論共同關心和感興趣的事情,包括那些在學?;蚣彝ブ胁荒芑虿粶视懻摰脑掝}。事實證明,當他們遇到困難、挫折、思想苦悶等問題時,傾向于向同齡知己咨詢和傾訴的,遠遠高出向家長、老師咨詢和傾訴的比例,而小團體中的成員是最多的傾訴對象。學生小團體成員一起做事、相互扶助,彼此依戀,對于許多獨生子女來說,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家中沒有兄弟姐妹的缺憾。學生中的這種小團體與班級體、少先隊、學生會等正式群體互為補充,在學生的同伴交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現(xiàn)代社會青少年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化環(huán)境。同時,積極的小團體對于對孩子吸收同伴的經(jīng)驗、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鍛煉實際活動的能力具有積極意義。積極的小團體,還起到強化班級管理、凝聚班級人才、建設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在某些活動中為班級爭光的作用。
(二)從消極的方面來看,小團體具有較強的自衛(wèi)性和排外性,彼此之間壁壘分明,缺乏團體意識,大大挫傷集體凝聚力
排斥其他人,有時會影響正式群體中同伴的和睦相處;小團體成員成員往往重感情輕理智,如果有同學或老師損害自己或小圈子的利益,甚至會一哄而起,群起而攻之;有的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相互攀比,吃喝玩樂無節(jié)制;有的排斥老師和學校的管理,與正式群體發(fā)生沖突;還有些消極的小團體,由某些缺乏自信和學習的動力的同學糾合在一起,對上欺騙老師,對下欺壓同學,平日不思進取,違反紀律,合伙上網(wǎng),看小說,打游戲等等,種種班級違紀現(xiàn)象幾乎都與他們有關。甚至有的小團體還有的具有較強的江湖義氣和幫派意識,個別的發(fā)展為小幫派,對其他同學安全構成威脅,存在演變?yōu)榉缸飯F伙的危險。
二、轉(zhuǎn)化的方向、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在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驗的基礎上,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作為解決高年級班級小團體問題的突破口。
(一)深入了解,知情知因
1.學生的性格因素
學生因性格不同,外在的表現(xiàn)也截然不同。很多學生因性格類似而相互聚集交往。個性都較內(nèi)向的,好靜的,他們相互組成的小團體就會比較喜歡呈現(xiàn)自我封閉狀態(tài),很少主動與別的團隊互動交往,很少主動參與班級活動之中;個體都較為潑辣的,他們的小團體肯定也是潑辣的,在活動中就不易與其它團隊合作,經(jīng)常以一種自我為中心,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出現(xiàn)。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另一個重要的學校,學生的意識心理很多也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F(xiàn)在的獨生子女占大多數(shù),家長都視自己的孩子為心肝寶貝,整天圍著他們就怕有什么地方?jīng)]讓他們滿意。這樣的一種家庭教育氛圍,讓孩子很少會顧及他人的立場和感受,時刻以自己為中心,他們也更喜歡在百依百順的小團體中,因為團體越大,人越多,自我的中心地位就越弱。
(二)因勢利導
很多小團體都有自己的特殊興趣和共同活動,他們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會形成有別于其它團體的獨有優(yōu)勢,這時如果我們能發(fā)現(xiàn)并利用好他們的長處,就能很好地為班級所用。
例如,班里部分男生就掀起了一股玩“三國殺”(一種印有三國人物圖案的畫片,男生用手拍著玩)的熱潮,他們幾乎人手一盒。下課后,在走廊里,操場邊,處處都能看到他們玩畫片的身影,他們?nèi)齻€一堆,五個一群,腦袋湊到一堆,使勁掄臂扇風,臉漲得通紅不說,還推推桑桑,大有“問鼎中原,逐鹿三國”之勢!更可氣的是,幾個不自覺的男生竟敢冒著“槍林彈雨”在上課時也偷偷玩“三國殺”。
對男生的管理,我一直有自己原則:順乎天性,快樂成長。順乎天性并不是放任自流,任其發(fā)展,而是尊重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旁征博引,讓他們朝著陽光拔節(jié)??鞓烦砷L則意味著不打壓,不強迫,不扭曲,創(chuàng)設機會,讓他們內(nèi)心正直、自律的種子生根發(fā)芽。用這樣的原則去審視“三國殺”風波,我驀地發(fā)現(xiàn)這是一次班級管理的絕佳契機。經(jīng)過慎重思考,我決定采用“順水推舟”一策,即不但要讓他們幾個男生玩“三國殺”,還要讓他們玩出風采,玩出意義……
(三)引導參于管理
每個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欲望,就要看你能不能給他提供舞臺;每個學生都有參于班級管理的欲望,就要看你能不能給他提供機會。正確引導和鼓勵引導學生參與參于管理,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為班級建設發(fā)展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使之會為班級的“團隊精神”建設極強的“中堅力量”,這對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樹立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小團體的存在能滿足小學生歸屬的需要,增強同伴之間的情感支持,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是與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定階段相聯(lián)系的,所以,我們教師既要了解和尊重個人,更要了解和尊重群體心理,與他們接近,同他們交流,充分利用教師的權威和人格力量,采取各種手段,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隊精神”,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在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作用,把“小團體”轉(zhuǎn)化為互幫互助、積極向上的“小團隊”。
參考文獻:
[1]衡量集體團結(jié)的幾個指標[J].上海教育科研.1983年03期.
[2]研究學生心理 關愛問題學生[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農(nóng)林教育版).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