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榕清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shù)學課堂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多了。從“操作前的準備工作、明確操作目標、把握操作時機、注重操作后的知識提升”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利用好動手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有效性。
關鍵詞:動手操作;有效性;知識提升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彪S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shù)學課堂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多了。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沒有恰當?shù)匕盐談邮植僮鲿r機,操作活動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要提高課堂教學動手操作的有效性,我覺得可以從下面四方面著手:
一、做好操作前的準備工作
要提高數(shù)學課堂中操作的有效性,必須做好操作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準備好操作材料:課前,我們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充分考慮需要哪些教具、學具,并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教具、學具,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具的顏色、大小以及學生在操作中的安全因素等。其次要建立課堂操作常規(guī):老師應有意識地逐步建立課堂的操作常規(guī),如上課前,學具要放在什么地方,操作完成后又要怎么放;操作前要先聽教師提出的要求,按照教師的指令來逐步進行操作;操作學具時,要善于與他人合作,共同操作,分工協(xié)作,發(fā)揮各自的長處,提高操作的作用,需要小組合作的事先一定要有明確的分工;而當老師或同學講解時,要暫停操作,認真聽;操作完成后,要迅速收好學具等。
二、明確動手操作的目標
動手操作活動,需要我們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操作目標,讓學生在操作前知道操作需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知道“在做什么”“怎樣做”和“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在學生開展用兩個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動手操作活動中,我首先讓學生明確:此操作的目的就是探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并要求學生用不同形狀的三角形試試,看看能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兩個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jù)目標進行動手操作,很快發(fā)現(xiàn):“兩個完全一樣的任意三角形都能拼成平行四邊形?!痹趯W生基本完成了操作后,我繼續(xù)進行目標導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可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學生在整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目標明確,方向和步驟清楚,動手操作活動的真正價值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
三、把握動手操作的時機
教師應在把握教材和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的基礎上,精心選擇動手操作的內容,把握好操作的時機。
1.在知識形成或問題解決的重點處組織操作活動
如,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時,我讓學生折手中正方形紙的■,并交流展示不同的折法,再引導學生比較不同折法,從而概括出分數(shù)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正方形紙的三種折法,思考:為什么折法不同,每份卻都可以用■表示?使學生經(jīng)歷了對分數(shù)含義的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凸顯出了分數(shù)的本質含義。
2.在教學抽象概念時組織操作活動
小學生由于受到生活經(jīng)驗和抽象思維的限制,對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較難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表象,這時就需要通過動手操作來幫助理解了。在教學“千克的認識”時,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稱、數(shù)、掂、找等操作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較為深刻地認識質量單位,建立起明確的質量概念。
3.在推導公式和法則時組織操作活動
如,在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時,通過動手操作把圓柱進行等分,轉化為近似長方體,再引導學生分析圓柱與所拼成的近似長方體之間的關系,得出長方體的長是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長方體的寬是圓柱底面半徑,長方體的高是圓柱體的高。然后,依據(jù)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四、注重操作后的知識提升
教師應充分地讓學生描述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識,把操作活動與學生的思維活動、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操作活動的“內化”。
記得在教學“正方體的體積”時,曾遇到這樣一道習題:“至少要用多少塊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才能拼成一個較大的正方體?”當時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無從下手,便啟發(fā)他們先拼一拼,再數(shù)一數(shù)。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至少要用8塊。這時,我并沒有結束,而是趁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會是“8塊”?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得出:總塊數(shù)等于正方體棱長的立方。再問:假如要拼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小正方體?許多學生已能抽象成算式:3×3×3=27(塊),并能正確說明理由。借助操作及時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形象引向抽象,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和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的內容有很多,需要我們花工夫去琢磨,設計可供學生操作的活動,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的協(xié)同能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