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朵
【摘 要】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因此,英語和中文等其他語言一樣,都是用來表達自己思維的工具。語言教學的目的是要教會學生使用語言,尤其是小學生的英語啟蒙教學。英語課應(yīng)該是技能課和實踐課,教師應(yīng)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意識放在首位。學生只有在頭腦中形成用英語傳遞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動機,才能在學習中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和持久力,從而大大地促進學習。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交際意識;培養(yǎng)策略;聽說訓練
近年來,教育界盛行“研學后教”之風。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忘了學語言的初衷。英語是一門語言,學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情景,鼓勵學生多聽多說,能夠促進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培養(yǎng)交際意識,達到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
一、學習語言要大量地輸入
聽是說的前提。要學會一種語言,第一步就是聽,只有身臨其境,置身于語言環(huán)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yīng)最大限度地給學生以聽的訓練,使其不但聽見,而且聽懂。在課上做到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同時用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以及身邊所有可用的事物來幫助學生理解。
在上三年級的第一節(jié)課時,筆者做了以下嘗試:上課鈴響了,筆者精神飽滿地走入教室,以笑容面對學生,以豐富的表情開始上課。“Hello!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 Rose Yang.”同時把名字寫到黑板上。學生一下子明白了筆者的意思——筆者在做自我介紹。筆者繼續(xù)說:“You can call me Miss Yang. Understand?”學生點點頭?!癙lease read after me. Miss Yang.”通過動作和中文提示,學生聽懂了筆者所說的話,并說出了第一個英語單詞:“OK!”筆者及時給予了肯定,并再次自我介紹說:“Hello!I am Miss Yang.”重復(fù)了幾遍之后,筆者鼓勵學生嘗試介紹自己。一個,兩個……學生們都活躍起來,融入課堂教學里。這對他們來說,既新鮮刺激,又簡單上口,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之后,筆者點名并伴以手勢(雙手掌心向上)說:“Stand up,please.”學生說:“Hello!Miss Yang.”然后示意他們坐下,并說:“Sit down,please.”接著筆者就和學生探討了為什么學英語以及英語應(yīng)該怎樣學等問題,使學生明白了學習英語的必要性、重要性。最后讓他們欣賞了英語歌曲《ABC Song》。學生在新奇的學習氛圍中,“洗”了一遍耳朵,他們感覺到英語并不難學。他們在第一節(jié)英語課上,就聽懂了老師講的大部分內(nèi)容,和老師配合得很好,從而產(chǎn)生了成功的喜悅,使今后的學習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以后的每節(jié)課前,筆者都認真準備。而且在課堂上用英語講解、操練,并利用實物、圖片、投影、錄音等直觀手段,給學生以啟發(fā),使他們在視覺、聽覺方面得到統(tǒng)一,幫助他們理解,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掌握新知識。
二、說是進行交際的關(guān)鍵
許多語言學家和教育學者早已認為,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在學習外語的第一天就必須進行。因為只有能聽能說,才能與人交流,才能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而要讓別人能聽懂自己說的英語,必須注意語音、語調(diào)的準確。因此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隨著學生對字母的認識、詞匯的理解,音標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但是,單調(diào)的音標教學會使活潑好動、情感易變、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如果以生動的詞句形式出現(xiàn),則更能體現(xiàn)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講元音字母a在重讀閉音節(jié)中的讀音時,筆者先給學生一些單詞——dad,has,black,cat,fat,hat,讓學生找規(guī)律,自己先拼讀一下,然后呈現(xiàn)出句子“My dad has a fat cat and a black hat.”,并展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學生邊讀邊有節(jié)奏地拍掌,顯得興致勃勃,教學效果十分好。
三、講練結(jié)合,多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
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著以教帶學,以講帶練的主旨,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進行鞏固練習;以表揚鼓勵為主,使他們敢于大膽開口講英語,并且做到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如兩兩對話、情景表演、課堂游戲等。學生通過自由組合充分地練習,才更有安全感、更具信心地給大家表演。全班同學的贊揚和教師發(fā)的“真棒”卡片,更給了對話表演的同學極大的鼓勵,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如果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卡殼”了,筆者會用適當?shù)脑~匯或表情提示,使學生得以繼續(xù)。對于學生的錯誤,在其發(fā)言后再予以糾正,使學生有一個完整的思緒,也避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例如,經(jīng)過Unit7、Unit8 (科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學習后,學生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描述人物的單詞,如tall,short,strong,old,cute和句型。筆者讓學生們準備一張全家?;蛘咭槐鞠鄡裕诎嘀信e辦一個照片交流會,要求學生用所學的句子介紹自己的家人。這樣的情景比較真實,內(nèi)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大大激發(fā)了學生開口交流的欲望,讓學生感覺到英語不是課本上機械枯燥的模仿練習,而是一門有用的語言。
四、在教學中注重文化差異的滲透
英語背景知識的學習對提高英語交際能力起著很大的作用,也是英語課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只有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才能正確地用英語表達思想,才能根據(jù)所在的場合和所面對的人進行得體的交際,如注意尊重西方人的隱私;中、西方各種手勢表達的不同意思;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的來歷等。因此,英語課文中的“交際窗”、“英語背景小常識”等系列知識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由此,他們知道了一些交際中的常識,西方人的喜好、禁忌,主要節(jié)日及慶祝方式等等。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加深了對英語語言文化的理解,以便他們能更準確、更地道地應(yīng)用英語。
因此,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學生的交際意識,應(yīng)該從小學初學英語開始,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豐富的語言材料,創(chuàng)設(shè)不同情景,增強他們的交際意識;以先進的視聽手段,促進他們的語音、語調(diào)的準確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學習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洪子銳,惠幼蓮,李升平.小學英語教學法[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