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2017-06-24 10:14:33王秀芹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7年6期
      關鍵詞:育人功能高校

      王秀芹

      [摘 要]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不僅要能夠從物質層面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高等教育,緩解經濟壓力,而且更要在具體的資助工作中發(fā)揮育人功效。本文結合經濟社會發(fā)展變遷和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實際的基礎上,總結得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具有價值導向功能、感恩教育功能、契約精神教育功能以及心理疏導等育人功能。

      [關鍵詞]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育人功能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6-0019-03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高校學生中的比重逐漸增加,因此做好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對于推動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傳統(tǒng)的資助工作體系中,重物質幫助輕精神鼓勵,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與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相脫節(jié),這既不利于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不利于實現(xiàn)高校素質教育的目標。2007年,國務院出臺了針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專門文件《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fā)【2007】13號),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南,這也就促使學生資助工作理念實現(xiàn)從單純助學助困向資助育人的轉變,不僅幫助學生物質上“脫貧脫困”,而且更加要引導學生從精神上“脫貧脫困”。

      一 價值導向功能

      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應當涉及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而這部分學生雖然主流價值觀健康向上,但是由于長期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受到各種社會情緒的影響也最大,經濟的困窘給大學生思想意識帶來雙重考驗:一方面,“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的自立自強意識高于一般大學生,具有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的美好品質,勵志成才意識濃厚;另一方面,過早的背負經濟包袱也給這部分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一部分大學生過度自卑焦慮但又愛慕虛榮,消極對待學業(yè),還有部分大學生為緩解貧困,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在打工賺取生活費上。所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應有之義。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價值導向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高校資助工作應當致力于引導大學生把個人的成才目標與國家、社會的發(fā)展目標自覺結合起來,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統(tǒng)一起來。要從思想上幫助大學正確對待貧困問題,化貧困為成才的動力,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自立自強、勵志成才等的優(yōu)良品質。充分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運用榜樣的力量鼓舞大學生樹立自信心,確定積極的人生目標,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第二,引導大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高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多來自經濟發(fā)展遲滯的農村或者偏遠的山村,這部分學生由于后天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他們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驗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狹隘性,思想相對較為簡單,在進入高校后,豐富的校園生活和復雜的人際環(huán)境讓這部分學生往往不知所措,從而產生各種認知誤區(qū):如,有些學生急功近利、好高騖遠,集體意識匱乏;有些學生為了消除自卑,盲目攀比;有些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貧富差距,帶著憤世嫉俗的心理與人相處,等等。因此,高校在做好學生資助工作,解決學生的實際生活問題時,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思想問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厘清價值評判標準,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1]。

      第三,引導大學生躬身實踐,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學生資助工作不能止于物質上的幫扶和精神上的引導,還要引導學生自覺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砥礪意志、增長才干,不斷完善自我。高校學生資助體系中通過設立“勤工助學”通道,給家庭困難學生提供自食其力的平臺,引導他們靠自己的雙手通過誠實勞動換取成果,同時高校通過學生資助政策的宣講活動,教育大學生堅定人生信念,端正態(tài)度,堅持學習,腳踏實地,在具體的學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二 感恩教育功能

      感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美好品德,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感恩意識在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我國當前仍處于轉型期的社會背景下,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感恩意識越來越淡薄,自私自利、忘恩、冷漠等不良現(xiàn)象大量滋生,給大學生思想意識帶來十分消極的影響。這種消極影響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中的表現(xiàn)尤為嚴重,一些大學生不合理使用國家的助學政策揮霍浪費,走上工作崗位后拒不還貸,對資助者感情冷漠,等等,這些都給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所以,在新時期,加強感恩教育,增強大學身感恩意識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

      一方面,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通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實現(xiàn)感恩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人是社會中的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就表明了人生價值是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要以社會價值為依托,所以,在具體的學生資助工作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不斷實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要教育學生把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統(tǒng)一起來,把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起來,把受恩與感恩統(tǒng)一起來,樹立感恩意識,做一個知恩、識恩、感恩、報恩的人。

      另一方面,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通過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強化感恩教育。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面對的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他們基本上來自于社會的底層,對各種社會現(xiàn)象的人生體驗也最為敏感,因此,對于這部分群體,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對于促進他們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強烈的責任感能夠在學生內心催生深刻的感恩體驗。所以,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要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不僅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而且要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離不開感恩教育,在當前形勢下,只有把學生資助工作同感恩教育結合起來,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同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在實施一系列的資助措施緩解貧困學生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的同時,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困難和逆境,從他律走向自律,這樣才能把學生資助工作的感恩教育功效發(fā)揮到最大程度。此外,還要注意完善學生資助工作實行感恩教育的載體和方式,避免呆板粗糙,增強針對性,在給予學生物質幫助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自立自強意識的培養(yǎng)和知恩感恩意識的培育。

      三 契約精神教育功能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對現(xiàn)代化人才提出的新挑戰(zhàn),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而培養(yǎng)大學生的契約意識又是重中之重。那么,什么是“契約”?根據西方契約文化底蘊,我們可以把契約理解為一種約定,人與人之間或者國家與國家之間互相約定作為或者不作為的義務?!赌闷苼龇ǖ洹钒选捌跫s”定義為“一種合意,依次合意,一人或數(shù)人對于其他一人或數(shù)人負擔給付、作為或者不作為的債務。”[2]我國也有著深厚的契約文化傳統(tǒng),只是沒有形成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完善的理論體系,而且我國的契約文化往往帶有濃厚的封建王權色彩。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發(fā)展的轉型期,這就為契約精神的深度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為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21世紀的新型人才,高校也應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契約意識。其中,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在培養(yǎng)大學生契約意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通過倡導誠信理念培養(yǎng)契約精神。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責任,維系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包括“誠實”“守信”兩個方面,實則是契約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高校在具體的學生資助工作中,一方面通過制定一些量化考核指標將“是否誠實”作為學生評定國家獎助學金、申請勤工助學崗位、申請學費減免等優(yōu)惠的考核標準,如在組織學生填寫《家庭情況調查表》時,要求學生如實填寫,并做隨機抽樣進行實地調查走訪,弄虛作假者將被取消所有評選資格。另一方面,高校資助管理機構通過向受資助者傳達合理、可行的期望,增強二者之間的“信任”關系,并通過制定相關的規(guī)范,讓守信用者能夠獲取守信帶來的更多的與社會合作的機會,不守信用者受到背信棄義的懲罰。

      其次,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強化契約精神。學生資助工作必須要處理好“情”與“法”的關系,既要堅持情理之中,又要堅持“法規(guī)”約束。在此處,“法規(guī)”指的是高校學生資助體系中的規(guī)范準則,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法規(guī)。目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正在加快完善學生個人信用體系,嚴格執(zhí)行相關規(guī)章制度,學生一旦有違約失信現(xiàn)象,違約記錄將會伴隨其一生,這種記錄將會限制他們在擇業(yè)就業(yè)、金融業(yè)務、職務晉升等方面的發(fā)展。同時,綜合運用德育感化的力量,多方舉措,把他律轉化為自律,強化學生的契約意識,自覺遵守相關規(guī)章制度。

      最后,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通過促進公平踐行契約精神。契約精神中很重要的一個維度就是公正,只有公平正義的契約,大家才會自覺遵守。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初衷就是保證每一個具有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力的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和機會,這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證[3]。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公平主要體現(xiàn)在:資助工作的起點保證公平,從而確保資助的覆蓋率和實施細則的合理性;資助的過程體現(xiàn)公平,確保程序規(guī)范,按照規(guī)章制度辦事;資助的終點也致力于實現(xiàn)公平,確保受資助者獲得應有的資助份額并能合理有效的使用資助成果。

      四 心理疏導功能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個性豐滿的大學生,還需要深入到學生的內心當中,讓外在的物質幫助通過內心的升華發(fā)揮最佳作用,因此它還具有心理疏導功能,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強化作用。強化是心理學中比較常用的心理咨詢方法,它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指的是通過呈現(xiàn)行為者想要的、愉快的刺激物來增強行為者的行為的過程,負強化則與之相反,凡是引起行為者行為減弱或者終止的強化行為都是負強化。在學生資助工作中,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雖然生活拮據,但是自立自強,奮發(fā)向上,成績優(yōu)異,及時給予這部分學生經濟援助則更能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也有另外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恰當?shù)淖员罢T發(fā)了盲目攀比的心理,生活鋪張浪費,不合理使用助學補助,這時采用相應的懲罰措施就會使他們受到警戒,認真反思自身行為。

      其二,期望作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羅森塔爾效應”,又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4]這一心理學原理曾經被普遍運用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一個“走心”的工作,也應該適當?shù)乇磉_對資助學生的期望,要把物質幫助和精神激勵相結合,在給予他們物質幫助的同時適當表達對他們在學業(yè)上、生活上、人際關系中積極地期望和贊賞,就會引導他們逐漸克服過度的自卑、不恰當?shù)拿舾?、盲目的攀比等不健康心理,激勵他們自覺向奮發(fā)向上、完善自我方向不斷靠近。

      其三,榜樣激勵作用。榜樣激勵,主要與心理學上的“羊群效應”有關。“羊群效應”反映的是人們的從眾心理,在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規(guī)則下,社會上大多數(shù)的人為了免于社會群體的壓力會選擇追隨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而放棄自己的真實意愿。羊群的特點是,一只羊在曠野中會沒有方向的徘徊,而在羊群里會自覺的跟隨隊伍前進。但是每一個羊群都有領頭羊,只有領頭羊的主動帶領,羊群才會更快的找到食物和水源。學生資助工作應善于發(fā)現(xiàn)“領頭羊”,樹立正面典型,通過榜樣示范,達到觸動一般,帶動后進的效果,讓其他家庭困難學生找到精神鼓舞和身份認同感。同時,通過樹立先進典型,能夠促使更多的同學認識到自己與他人之間存在的差距,幫助學生分析差距差生的原因,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在不斷地縮小差距的過程中完善自我,進而帶動整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不斷進步。

      五 結語

      幫助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平等獲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與機會,免除他們因經濟壓力導致的失學風險是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當然,在現(xiàn)實中,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它的有限性在于因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教育對象思想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各種潛在矛盾的不確定性,都使學生資助工作育人功效的發(fā)揮受到很大影響,比如在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調查時,我們?yōu)榱诵惺怪闄嗑筒坏貌磺址笇W生的隱私權,而且資助的名額有限,隨著高校的擴招,受資助者基數(shù)比較大,如何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公平正義也是資助管理者要花費很多力氣解決的重要問題。而從受資助者角度來看,這種影響作用也是無限的:學生資助工作的無限性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遠不止上述這些,而且這種育人功能是無聲的、滲透式的[5],通過在具體的服務活工作中把資助的人文關懷漸漸浸染到學生的內心,所以,它給學生帶來的振動與影響存在無限的可能。最后,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由此導致的一系列生活壓力、心理壓力不容忽視,因此,在今后的資助工作中,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疏導,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詢,幫助他們從心靈上、精神上“脫貧”是今后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發(fā)展趨勢和緊迫任務。

      參考文獻

      [1]史凌芳.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價值觀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4).

      [2]曹玲.論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契約文化的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

      [3]吳玲.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公平性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5(6).

      [4]皮格馬利翁效應_好搜百科http://baike.haosou.com/doc/5391458-5628188.html.

      [5]劉鑫,鄭俊杰.高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應強化人文關懷[J].前沿,2013(24).

      猜你喜歡
      育人功能高校
      挖掘音樂育人功能,搞好小學音樂教學
      未來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 00:57:39
      教育生態(tài)學視閾下創(chuàng)業(yè)教育育人功能與孵化園建設的互動研究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8:28:51
      如何在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中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職語文教學中育人功能的發(fā)揮
      師道·教研(2016年7期)2016-12-14 12:00:06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4:28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yī)藥英語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德格县| 彭水| 祥云县| 卓资县| 泽普县| 绿春县| 宁都县| 巫山县| 兖州市| 依兰县| 龙里县| 辽阳县| 曲阜市| 汽车| 凤冈县| 丹东市| 雷山县| 武乡县| 佛冈县| 牙克石市| 镇宁| 深圳市| 临西县| 抚州市| 高邑县| 衡东县| 柯坪县| 怀仁县| 乌海市| 灵丘县| 三门县| 大渡口区| 资中县| 方城县| 南江县| 安康市| 伊川县| 理塘县| 枣庄市| 自贡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