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蕭云從與“姑孰畫派”考論

      2017-06-27 08:16:58沙鷗
      棗莊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蕪湖畫派山水

      沙鷗

      (馬鞍山市文聯(lián),安徽馬鞍山 243000)

      蕭云從與“姑孰畫派”考論

      沙鷗

      (馬鞍山市文聯(lián),安徽馬鞍山 243000)

      姑孰畫派是中國美術史航一個重要畫派,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姑孰畫派的研究資料甚少,故而大多業(yè)內人士對姑孰畫派的認識還不夠詳盡。20世紀以來,雖有學者涉獵其間,終成果收獲不大。因而對蕭云從與姑孰畫派的關系以及“姑孰畫派”的形成時間、因素以及“姑孰畫派”畫家群體考察、“姑孰畫派”被遺忘在歷史邊緣的原因的探討顯得尤為重要。

      蕭云從;姑孰畫派;新安畫派①

      “姑孰畫派”產(chǎn)生于明代晚期,是自發(fā)形成的,他們是以明代畫家蕭云從為中心的代表性的畫家群。姑孰畫家多為明代遺民,故而所表現(xiàn)的文人、士大夫高雅、清逸的畫風,不自覺地為“姑孰畫派”的形成打上了鮮明的烙印。

      一、蕭云從生平考

      蕭云從是當涂人,生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卒于康熙十二年(1673)。蕭云從自幼聰慧,據(jù)他所著《易存》序中所說,“八九歲從師講孟子六律五音”,“亦自解詁章句”,十五歲便開始臨摹唐寅作品,“篤志繪事,寒暑不廢”①(P214)。二十五六“復從左傳國語史漢注疏,歷代志論及程朱邵蔡所著,廣為閱心”,“算術及歌唱琴箏蕭管無不習之精熟”,三十六歲”“忽然悟子產(chǎn)七音六律以奉五聲”②。蕭云從有弟蕭云倩、蕭云律,有子蕭一旸、蕭一都;有一女嫁高淳邢氏,有侄蕭一蕓、蕭一薦、蕭一萁。③

      蕭云從經(jīng)歷明朝萬歷、泰昌、天啟、崇禎以及清朝順治、康熙數(shù)代,所處晚明,卻為明朝走向滅亡的時代。面對朝廷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蕭云從和他的弟弟蕭云倩在崇禎十一年(1638)參加了復社,與東林黨人相呼應,同魏黨斗爭與奸臣馬士英、阮大鋮等進行斗爭,有力地打擊和遏止邪惡勢力。

      蕭云從曾在四十四歲與四十七歲兩次科考,均中鄉(xiāng)試副榜,心情十分憂郁。蕭云從“既久困場屋不得志,遂決意不出,無心仕進,退而在姑孰大江之湄,種老梅數(shù)株建屋舍數(shù)間”④,名曰:“梅花堂”。

      不久明王朝滅亡,清軍侵入蕪湖。蕭云從避兵來到高淳。從他所寫的《吊邑人周孔來殉節(jié)涇縣學署》一詩可以看出對清軍的入侵的抵抗情緒。

      亡國的痛苦,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直接影響了云從的精神和生活,順治四年(1647)的秋天,52歲的蕭云從從高淳回到了家鄉(xiāng)。眼看故居“梅筑”成了清軍馬圈,感慨萬分,寫下《移居詩》六首⑤。其詩觸景內傷,哀憤凄戾。后又應張萬選之請創(chuàng)作了《太平山水圖》⑥。

      這四十三幅太平山水圖,雖說畫中的人物都是世外高人,題詠都是山水清音,而他的遺民情結卻通過他畫的印章頑強地表現(xiàn)出來。他在第三十三幅《繁昌雙桂峰圖》鈐印“忍辱金剛”;第三十六幅《繁昌鳳凰山圖》鈐印“仆本恨人”;這辱這恨,會心不遠,明眼人一看便知,他念念不忘的是毀家之恨,亡國之辱。他在第五幅《當涂采石圖》鈐印“梁王孫”;第三十五幅《繁昌隱玉山圖》鈐印“蕭天子裔”。自稱六朝梁蕭王室之后裔,其真?zhèn)?,我們姑且不辨,究其內涵就是對異族的蔑視,而蕭云從卻是正宗的六朝王孫。這就是蕭云從的民族氣節(jié)。

      他不和清廷合作,不和清廷官員交往,卻和具有民族氣節(jié)、有愛國思想的文人畫家明末孝廉江蘇溧陽書法家彭旦兮,明末諸生湯燕生等交往,朝夕相處,詩文唱和。

      他對志同道合的畫家更是親如兄弟。對寓居蕪湖的新安人孫逸感情甚篤,大加推崇。贊美之詞溢于言表。對年輕的畫家關懷備至。當年輕的畫家方沂夢前來拜訪他時,用古墨兩錠,請蕭云從作畫,蕭云從不但給他畫了一幅高九寸五分,長四尺二寸的淺絳《深山溪流圖卷,而且還在卷尾寫下了作畫的動機以及作畫用筆的概要。

      他還關心生活在底層工作的藝人。當寓居蕪湖的鐵工湯鵬向他學畫,他不但沒鄙視他,相反還予以鼓勵,并畫其稿啟發(fā)湯鵬用鐵制畫,最終成就一代鐵藝專家湯天池。

      蕭云從雖交游廣泛,但對喪失民族氣節(jié)的清朝官吏卻避而不見,不為其作畫。據(jù)陳琰《曠園雜志》所載:“(順治太平知府)胡季瀛守太平日,慕蕪湖蕭尺木能畫,三訪俱辭不見……?!雹?/p>

      蕭云從為人品高志堅,“晚年交游散盡,性厭人事,嘗謝客杜門”。專心致志于詩、書、畫的研究創(chuàng)作,六十歲還著《易存》之書②(一卷)??滴跏?1673)蕭云從去世,安葬在蕪湖城西嚴家山。弟子張秀壁、朱長芝等曾將他的詩文匯編成集,曰《梅花堂遺稿》。惜未刊行,至今下落不明。文獻記載其著有《易存》、《韻通》、《杜律細》,今僅見《易存》和《韻通》,《杜律細》未見實物⑧(P779),目前發(fā)現(xiàn)蕭云從《易存》一卷②,《韻通》一卷⑨。

      二、“姑孰畫派”產(chǎn)生的時間

      繪畫流派的形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覺形成的,即由一些志同道合的畫家自覺地組織起來,成立一定的組織,公開打出自己的主張或藝術綱領,有一支創(chuàng)作隊伍和代表性畫家極其代表作品,便形成了自覺的繪畫流派。如西方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等。一種是自發(fā)形成的,往往是由一個或幾個代表性的畫家及在他們直接或間接影響下形成的畫家群,有相近的藝術風格、美學思想、審美情趣及表現(xiàn)方法,但無組織、無共同綱領或藝術宣言。他們意識到這一畫家群體中的一脈相承的關系,但意識不到自己是某一畫派的開派人物或傳派者。每一畫派都是后來繪畫史論家從不同時代畫家群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加以總結而命名的。⑩“姑孰畫派”就是屬于這樣一種情況。

      “姑孰畫派”畫家由于長期生活在當涂、蕪湖、繁昌一帶,故而抒寫家鄉(xiāng)的真山真水是他們的夙愿。同時佛、道的思想與這里的清秀的山水賦予了畫家們的美好情感以及激發(fā)出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他們大多師法宋元繪畫,宗法倪、黃,亦受民間版畫影響,父詔其子,師授其徒,收羅古今名畫,互相鑒賞,共同研究,故而取境漸高,造詣益進。由于蕭云從的繪畫成就突出,時人以及后來的畫家都爭相學習蕭畫,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蕭云從美學思想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以蕭云從為首的畫家群。

      按蕭云從卒年,“姑熟畫派”的聲名不會晚于1673年,再按太平府推官張萬選所邀蕭云從畫《太平山水圖》,其繪畫完成時間為清順治年,故“姑熟畫派”所形成并被業(yè)內人士所公認應不會晚于清順治年,如果不是這樣,張萬選編太平三書之四《太平圖畫》就不會一定邀請蕭云從來創(chuàng)作繪畫如此龐大的巨作。因為居住在蕪湖境內的優(yōu)秀畫家眾多,能在這眾多優(yōu)秀畫家中選擇蕭云從,非頂尖人物不可。另一佐證,就是清康熙元年太平府知府胡季瀛逼迫蕭云從繪太白樓壁畫一事,也足以證明蕭云從在當時的繪畫名氣,按胡季瀛三次索要蕭云從之繪畫被拒,應不會把這樣一個傳世之作讓給蕭云從來做,原因之一,也只有一個可能,蕭云從的的確確已是被繪畫界所公認的“姑熟畫派”領袖。故“姑熟畫派”之稱,應在明末時期。

      三、“姑孰畫派”的形成因素

      “姑孰畫派”之所以能夠在明晚期就已形成,有著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概括為四種因素。

      (一)姑孰的地理風貌

      姑孰,素以風光秀麗和人文薈萃而聞名江南。青林為中華詩山,橫望蘊深沉古風,藏云又以清幽取勝。東有石臼碧波,西有長江奔流,姑溪則徜徉其間。冠山履湖,江河環(huán)繞,峰巒聳翠,水韻清越。白纻松風、尼坡梅月、牛渚春濤、龍山秋色、太白遺祠、元暉古井、丹灶寒煙、凌歊夕照所組成的姑孰八景,展示了歷史上姑孰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顯示著千年古鎮(zhèn)深厚的文化積淀。蕭云從在《太平山水圖》跋中說:“姑孰濱大江,攢石環(huán)岡不數(shù)百里,而平遙鋪蕪,瀠洄藪薄,地乏良杰,多得古人之流寓于斯者,如謝玄暉、李青蓮、蘇、黃諸名夙,流連賡讚為無窮也??贾啡A,觀之耆舊,而千秋之上,萬里之中,有玄覽焉。則青山、采石、赤鑄、丹丘,閱歷凡幾,……。今日者,劍礪于石,馬飲于川;一草一木,血濺而膏涂,而蕞爾姑孰江響山光,風雅不墜?!?/p>

      由于姑孰歷史悠久、風光秀美、眾多名人薈萃此地,留下了豐富的活動遺跡和美好詩文,如唐李白《姑孰十詠》,宋陸游《泛小舟姑熟溪口》,明陶安《姑孰溪》等。同時也孕育出眾多的名人雅士,陶謙、郭祥正、邢珣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成熟的地理人文因素給“姑熟畫派”的形成做好了鋪墊。

      (二)明清動蕩不安的政治因素

      明末清初是一個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政治的腐敗,黨爭的激烈,導致戰(zhàn)爭迭起,橫征暴斂,民不聊生,明統(tǒng)治者處于火山之口?;实鄣幕栌故够蕶嗯月?,出現(xiàn)宦官和權臣相繼專權的局面。因而地方各種勢力的矛盾日益尖銳,各派勢力都在朝中結黨,相互傾軋。宦官專權導致一批正直的知識分子和進步勢力受到迫害,導致農(nóng)民起義四起,最后日漸統(tǒng)歸在李自成、張獻忠等的麾下,力量日漸壯大。崇禎17年(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李自成在武英殿稱帝,明王朝就此滅亡。后明將寧遠總兵吳三桂于山海關迎接清兵入關,建立清王朝。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督師史可法在揚州殉難,福王逃至蕪湖后被清兵所殺。時歙縣黃道周、江天一、金聲等組織人民抗清,不久失敗殉國。

      在浙江紹興,明魯王自稱監(jiān)國,唐王朱聿鍵又在福州稱帝,這兩個政權不思抗清,仍在互爭所謂正統(tǒng)帝位,醉生夢死,故使清兵于順治三年(1646年)乘隙入浙江,魯王潛逃,后又攻入福建,唐王逃到汀州被殺。而桂王又在廣東肇慶稱帝,在西南邊界數(shù)省堅持抗清??滴踉?1662年)桂王在昆明又被吳三桂所殺。在這40余年里,戰(zhàn)亂不斷,朝廷內的斗爭,農(nóng)民和大地主的斗爭,以及漢人與滿族的斗爭充斥朝野。

      在這動蕩激烈的時代中,有許多正直官吏和愛國人士見大勢已去,再無力抗清,有的隱居避世,不與清廷合作;有的入清不仕,大多精研詩書畫學。更多的士人,懷念故國,愿以布衣終老,賣畫為生,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如蕭云從。還有些遺民痛恨滿族統(tǒng)治,削發(fā)為僧,如弘仁、髡殘、石濤、八大山人等。這些遁入空門、避世山林者,大多寄情書畫,抒憤解憂,形成了明代的遺民畫家群,并先后在各地出現(xiàn)了一些畫派,“姑孰畫派”也就在這大動蕩的時代中應運而生。

      (三)姑孰經(jīng)濟的繁盛

      (四)道家隱逸思想

      隱逸產(chǎn)生于農(nóng)業(yè)社會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其社會根源是封建社會的政治矛盾、沖突和戰(zhàn)亂所帶來的知識分子的社會性的退避。

      明清動蕩不安的歷史背景,其江山易主,仕途阻塞,促使仕人儒家的“學而優(yōu)則仕”以及“入世”“濟世”等主導思想發(fā)生了變化。而明王朝的崩潰,清軍的入侵,反清之火的失敗,恰好與這一隱逸思想產(chǎn)生的條件相符合,為此“好山林,樂清凈”“小國寡民”、“雖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道家思想為寄情于書畫的畫家們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他們回避現(xiàn)實,享受自我,放棄功名利祿,追求“逸”的人生。他們極力擺脫正統(tǒng)的羈絆,把握真正的自我,反映出人的主體性得到覺醒與張揚。

      文人士大夫歷經(jīng)的政治失落感和淪為異族奴隸的悲憤感,使“據(jù)于儒,依于老,逃于禪”的思想行為模式在文人士大夫中廣為流行,也正是這一歷史背景促進了畫壇“逸格”的興盛。而傳統(tǒng)文化的儒、道、禪都力倡“天人合一”的思想,各自都有哲學觀念闡發(fā)的自然理論,不同程度地暗喻著歸隱自然的傾向。特別是道家以清凈超脫合歸于無為自然,使知識分子受其浸染,具有了回歸自然的心理預設,當他們在仕途中遭遇打擊和挫折時,這種歸隱自然山水的內涵就會起作用。

      蕭云從就是當時畫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明末清初的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反清復明的生命歷程中,具有坎坷、苦痛、無奈等情感體驗。他在政治態(tài)度上與現(xiàn)實主體社會疏離,甚至有懷疑、批判和否定;在自己的思想得不到實現(xiàn)時便產(chǎn)生了焦急隱退的傾向。他給自己起號為“無悶道人”,就是隱逸思想苗頭的具體表現(xiàn)。這種尚恬退的隱逸精神,對他的影響,是與他研究所著的《易存》是分不開的。

      他“畫青山而隱”開始過著隱居的生活,專心書畫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與時政的主流文化保持著距離,逐漸尋求超越世俗,高蹈山林,在山水文化的形態(tài)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和性情的抒發(fā),從而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表現(xiàn)出獨特的高逸之風。

      由于蕭云從沒有在繪畫中謀取功名,也從不迎合市井商賈的需求,而只是一味地抒發(fā)性情,因此就使得他的山水畫具有不依附他人的獨立人格,從而顯示出他的相對純粹的審美境界。他通過筆墨物化成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境界,使山水畫達到極致。他的筆墨飽含詩情,造型技巧熟練,洋溢著書卷之氣。

      為超脫世俗,與現(xiàn)實人生拉開距離,“姑孰畫派”畫家們在表現(xiàn)語言中摒棄濃艷、煩瑣、世故與逢迎,而刻意與平淡、自然、疏冷和簡散,表現(xiàn)出一種自吟自嘆、清高不群的品質;將自然景物在畫面中概括為流動的線、意味的點,以率性之筆將畫中山水凝練為澹泊、簡古、平和之境,這種淡遠無塵、清墨澀筆創(chuàng)作出來的超然冷寂澹泊的境界,是逸的真實表述。

      “姑孰畫派”的山水畫之所以在歷史上為眾人推崇,即在于其反映生活的“真”和“美”。

      四、“姑孰畫派”畫家群體考察

      蕭云從自開姑孰畫派后,影響了蕪湖及周邊地區(qū)的一大批畫家,他的好友宋起鳳就曾說過“授徒門下至數(shù)百人”④。但完整具體的成員詳情依目前資料尚未得知。

      以蕭云從為首的團體成員如下:

      蕭云倩,字小曼,云從弟,年少俊才,明崇禎丙子舉人。詩文、山水均和蕭云從惟妙惟肖。后人給以“二陸”之美稱。

      蕭一晹,字夢旭,蕭云從之子。工畫,與其父酷似。詩也很好,清人方兆曾稱其高尚絕俗,不墜家法。蕭一晹曾在一幅畫上題詩道:“野菊花全謝,霜林葉半殘。茅堂人獨座,未作布袍寒。曳杖來何處?孤亭在翠微。一條黃葉路,帶得白云歸。村雪已迷路,推窗對古梅。今年春信早,樹杪一枝開?!笨芍^不同凡響。

      蕭一蕓,字閣友,蕭云從猶子,工畫。

      蕭一薦,字盥升。蕭一箕,字位歆。皆蕭云從之侄,皆善山水,家法甚嚴。時人稱三人為“三蕭”。

      方兆曾,字沂夢,號省齋,先世歙人,寓蕪湖。少為蕭云從所稱賞。工畫,嘗自題云:“幾時不作畫,握管如握棘。舒此尺余繭,往往窮日力?!庇衷疲骸拔粽叻綁匚?,筆墨有余樂。至今三百年,后起殊落落?!敝小豆沤袼穆浴匪木?,詩三卷,時藏于蕪湖蕭璟家,未刊行。

      王履瑞,字元律,蕪湖人。學蕭云從人物畫。

      釋海濤,字湛瞿,善山水。蕭云從曾贈詩,有“硯添江水無多勺,瓢掛荒祠便是庵”之句。

      孫據(jù)德,蕪湖人,善畫山水。筆墨與蕭云從不相上下。

      韓鑄,字冶人,休寧人,居蕪湖。善山水,初師子久,筆頗蒼潔。晚年任意潑墨,自成一格。曾為湯巖夫寫《袁公聽琴圖》,甚工。喜古梅。子名之汶,字非隱,亦能畫。韓鑄有些作品為之汶代筆。

      楊(先先),字前民,號辮僧,六安州人。工書善畫,書學山谷,畫與梅瞿山相似。

      李亨,無為州人。畫山水有士氣,花鳥蟲魚皆奕奕生動。

      周翼圣,號橫山,歙人,居蕪湖。少拳勇,負氣節(jié)。曾遇盜制盜救盜,乃使盜人感化重新做人。工詩善畫。年愈六十卒,無子,以仲弟子廣毅為之后。

      朱長芝,生平不詳。按康熙《蕪湖縣志》卷十《人物志·文學》所記:(蕭云從)卒,門生張秀璧、朱長芝取其殘編,整比成帙,名曰《梅花堂遺稿》。

      得到蕭氏指點受其影響的畫家如下:

      陳廷,字遐伯,潛山人,遷蕪湖。幼年聰慧,見有畫藝技法之長之人,皆模仿。后右手折斷,改用左手書畫。他精于篆刻,著有《孤竹齋集》。當時他與蕭云從被稱“畫院二妙”。

      孫逸,字無逸,號疏林。海陽人,流寓蕪湖。山水兼法南北宗各家,人以為文征明后身。歙令勒某所雕《歙山二十四圖》是其筆也。前與查士標、汪之瑞、釋漸江稱“四大家”,后與蕭云從并稱“孫蕭”。又有“江左二家”之稱。后成為“新安畫派”代表人物之一。

      戴本孝(1621~1691),字務旃,號前休子,終生不仕,以布衣隱居鷹阿山,故號鷹阿山樵,安徽和縣人。因其父戴重,其弟戴移孝都為明末遺民,且曾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斗爭。戴本孝自然對國破家亡有著銘心刺骨之恨。由于其父與蕭云從交誼甚深,青年時期的戴本孝無疑受其影響。今觀戴本孝的繪畫,山石的陰凹處用松而毛的筆刷掃出的皴法,就頗似蕭云從。

      梅清,按民國徐世昌編選《晚晴簃詩匯》記:“梅清,字淵公,號瞿山,宣城人。順治甲午舉人。有《天延閣刪后詩》。”

      又據(jù)《瞿山詩略自序》及施閏章《學馀堂文集》卷七《天延閣詩序》、王士禛《居易錄》卷十七、《四庫總目提要》、《宛雅三編》卷八,知梅清順治十一年舉于鄉(xiāng),以詩畫名江左,山水入妙品,松如神品??滴跞曜洌昶呤?。有《天延閣前集》十六卷、《后集》十三卷。合《花果會唱和詩》一卷、《贈言四卷》刻于康熙間。版毀于火,因取未刻詩三卷,合而編刻《瞿山詩略》三十三卷。又輯有《梅氏詩略》十二卷。

      上述人員,雖是受蕭云從影響的畫家,但卻是真正把“姑孰畫派”的精神靈魂傳承的最為成功的畫家。“姑孰畫派”的精神靈魂之精要,不外乎“繼承古人之法、寫真山真水、開拓創(chuàng)新”而已。得其真?zhèn)鞯氖桩斊錄_當然是漸江。漸江,按其黃賓虹在《漸江大師事跡佚聞》所云“俗姓江,本蕭氏。”故而與蕭云從為本家。蕭氏自然對漸江格外親近,所思所想,也均無保留地傳授與他。漸江也聰慧絕頂,他自然知道,蕭氏早已把姑孰一帶風光畫到了頂峰,故而無人能所及。幸好蕭氏因其中年即身體衰弱,故未能游歷黃山,給漸江留下了創(chuàng)作的自然空間。而黃山確是漸江家鄉(xiāng)的絕好繪畫基地。漸江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將黃山之魂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F(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黃山圖冊》,就其按作品的名稱而定,就有黃山六十景。這本圖冊,將黃山的各處名勝盡收眼底,因此說漸江是黃山寫生也不為過。石濤在漸江的一幅畫中曾云:“公游黃山最久,故得黃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黃山本色,豐骨泠然生活”。可見漸江既著眼于黃山的一木一石之本色,又得其之真性情,真正達到了魏晉人所追求的“以形媚道”,“暢神”“融靈”的境界。當下談論畫派,大多帶有地域偏見,實際上“姑孰畫派”的精神靈魂,從一開始就沒有一個條條框框,而是自然而然地遵循了繪畫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正確法則,即“繼承、寫生、創(chuàng)新”。有些學者說“姑孰畫派”衰落,實際是未能探其本質,“姑孰畫派”不僅沒有衰落,而是深深地影響到“新安畫派”。由于漸江對黃山題材繪畫的積極創(chuàng)作,陳廷、孫逸、戴本孝、梅清等也都緊跟其上,意識到黃山創(chuàng)作的巨大空間,故而相繼都成為今后的“新安畫派”的代表人物。

      傳承人員如下:

      傳承人員中,黃鉞的《畫友錄》收錄近約六十人。而最為突出的有:

      施道光,字杲亭,長春兄孫,乾隆戊子舉人。少孤貧力學,工詩。著有《海桐書屋詩集》若干卷。三十后始學畫,筆頗超脫,惜未竟所業(yè),年愈四十卒。所存山水畫《戊戌登高合圖》,僅數(shù)筆而已。

      王宸(1720~1797年),字子凝、子冰,號蓬心、蓬樵,晚號蓬心老樵、柳東居士、蒙叟、玉虎山樵、退官鈉子等,江蘇太倉人。明畫家王時敏六世孫、王原祁曾孫。乾隆進士,官永州知府。工詩,書法似顏真卿,多藏古碑刻。山水畫承家學,以“元四家”為宗,而深得黃公望法??莺林啬瑲馕痘墓?,脫略形似,仿王紱尤得神髓。王宸中年之畫,尚有潤澤之趣。晚年筆墨老辣,枯寂中帶有蘊秀之氣,間作淺絳設色,近似王原祁。與王玖、王愫、王昱合稱“小四王”。著有《繪林伐材》、《蓬心詩鈔》。

      張敔(1734~1803年),字虎人,又字宦園,號雪鴻,又號木者,晚年號止止道人。安徽桐城人,家居江寧(今南京),祖籍山東歷城。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舉人,官房山(今屬北京)知縣。工詩文書畫,通音律歌曲,亦能篆刻印章。書法擅長篆、隸、飛白各體,畫則山水、人物、花鳥、蟲魚,或白描,或設色,均十分精彩。

      巴慰祖,(1744~1793年),字予籍,又字子安,號雋堂、晉堂、蓮舫,安徽歙縣漁梁人,寓居揚州。清代乾隆年間候補中書。精篆刻,善書畫,工詩詞。據(jù)《中國畫家大辭典》載:“巴慰祖,少讀書,無所不好,亦無所不能?!敝小端南闾媚∮ ?卷、《百壽圖印譜》1卷和《巴氏一門印譜》。他畫路極寬,人物、山水、花鳥、梅竹無不精妙。初學巨然、黃子久,中年后變其法,匯歷代名家之長,得“姑孰畫派”之精髓,所畫山水,立意深遠,格調高古,氣勢豪邁、奔放,筆法生動、明快,極富民族氣息和時代感。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巴慰祖卒于揚州,年僅50歲。

      黃鉞,字左田,當涂人。乾隆庚戌進士,官戶部尚書。山水得蕭云從余韻,層巒疊嶂,觀者覽之常興味未盡。他還兼善花卉,尤善畫梅。他善書法工詩文。曾輯《蕭湯二老遺詩合編》,著《于湖畫友錄》。

      其他畫家還有:

      周良,字心田,河南人。居蕪湖,畫風有閩派之氣,善畫墨龍,有《出塞圖》,神氣宛然。病卒。

      吳鵬,字展云,號南池,繁昌人,居蕪湖。年十九中乾隆庚辰武舉。工詩,善畫梅,年未四十卒。

      謝登俊,字才叔,號易堂,又號梅農(nóng),祁門人,居蕪湖。乾隆辛卯舉人,國子監(jiān)助教,出為宜昌府同知,從征白蓮教有軍功,遷黃州府知府,年甫六十卒于官,無子。精鑒古畫,有《退滋堂詩集》未刊。

      錢楷,字裴山,嘉興人。乾隆己酉會試第一人,殿試二甲第一名進士,改庶吉士,散館以部屬用,歷官至安徽巡撫,卒于任。工隸書,畫有士氣。

      顧王霖,字容堂,太倉州人。乾隆庚戍進士,改庶吉士,散館以部屬用。喜作畫,筆墨閑雅,以憂歸,卒于家。

      汪梅鼎,號浣云,休寧人。乾隆癸丑進士,歷官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為人清尚絕俗,彈琴詠詩,自得其樂。畫筆疏曠,設色濃古,大類石濤。晚以愛子死,傷悼成疾,逾年卒于官。

      邵士燮,字友園,號范村,晚又號桑棗園丁,蕪湖諸生。工詩,善分隸、篆刻,尤嗜畫。

      邵士鈐,字用耕,號東田,友園仲弟。少賈于和州,好談老莊。曾棄賈游幕,習刑名之學,后又棄之,仍歸于賈。自少嗜畫,苦無津逮,晚乃專師麓臺,佳者甚沉著。

      邵士鎧,字犀函,號鐵君,友園季弟。乾隆庚戌進士,官福建政和縣知縣,卒于任。畫不常作。

      邵士昆,字劍門,號吾山,友園第五弟。性沉靜,寡言笑,工山水。詩不多作,佳者往往似山谷。

      王詰,字摩也,號井東,吳之洞庭西山人。工畫山水。少師惲南田,晚漸泛濫宋元諸家。位置繁密,設色濃厚。喜摩畫稿,用筆失之太潤,不如學南田為得其韻趣也。乾隆年間(戊申)1788年,患風痹之疾,卒于家。

      梁琦,字企韓,號景山,其先西域人,居江寧,再遷蕪湖。精醫(yī),得接骨法。居吉祥寺旁。工畫山水,兼能寫真。

      梁璠,字昆璧,景山弟。工花鳥,敷色鮮濃,膠粉得徐、黃法。

      尤蔭,字貢甫,號水村,儀征人。寫竹有文、蘇法,山水清超可喜。年逾八十卒。

      奚岡,字鐵生,黟縣人,寓杭州西湖上。能詩工畫,筆墨秀潤,得云林、子久之意。

      陳嵩,號肖生,如皋人。畫花卉,梅尤擅長。

      王鎮(zhèn)衡,字位南,太倉州人,四庫全書館謄錄,議敘州同。喜畫山水長卷。

      袁慰祖,號竹室,吳人。工詩,畫在倪、黃之間。

      吳云,號華陽道人,揚州人,客蕪湖。善畫墨花,有生氣,芍藥尤擅名,間作山水。

      侯坤,字盤石,號竹愚,無為州人。能詩,書學董香光,寫梅菊,縱筆快意。

      江玉,初名鈺,字兼甫,后更名玉,字子玉,號蒹浦,歙人。工篆隸,畫花鳥,行筆清拔,敷色濃古。

      馬俊,字千之,蕪湖人。工設色花鳥。

      胡志霖,號仙樵,蕪湖人。善圍棋,畫蘭竹。

      金輝,字蘊之,吳之洞庭西山人。畫折枝花,甚娟秀。未六十卒。

      黃禮,字以耕,中年學畫。

      黃甲,字伯子,當涂諸生。工詩賦,學齊梁。曾習醫(yī)。四十后漸及書畫,卒年四十八。

      黃裳,字補之,號寒壁,初畫花鳥,后學山水,年六十四卒。

      黃仕,字隱侯,工畫花鳥。

      陳杲,字明長,畫仙佛,善寫真。

      孫景,畫墨竹。

      薛球,畫墨梅。

      姚頌,和州諸生,能詩善畫。

      林簡生,和州人,畫竹。

      朱九齡,字曲江,和州人,畫花鳥。

      林瓏,福建人,畫山水。

      陳珠,字秀川,休寧人,畫青綠山水。

      程理鵠,號樹亭,休寧人,畫山水。

      戴沛,字雨膏,蕪湖人,畫山水。

      此外劉塾、李默、李璣畫人物。胡鑒、胡紹存、萬鏊、湯廷弼、張在鎬、王宏、程密、周炘畫山水,皆蕪湖人。釋天曉,興國庵首座,能詩,畫梅。釋碧澄,號荻舟,吉祥寺僧,山水學漸江。③(P779~791)

      綜觀這些成員,還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家族世襲傳承有序。如蕭氏家族的蕭云從、蕭云倩、蕭一旸、蕭一蕓、蕭一薦、蕭一萁;邵氏家族的邵士燮、邵士愷、邵士鈴、邵士昆;黃氏家族的黃鉞、黃裳、黃甲、黃仕、黃禮;梁氏家族的梁琦、梁璠;施氏家族的施長春、施道光。這些家族現(xiàn)象都是今后學術研究的課題。

      五、“姑孰畫派”的共性

      “姑孰畫派”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有著明確的主張和宗旨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繪畫團體。它是通過最初的血緣、姻親的遞相承繼而逐漸影響到師生、朋友的一種松散的有著共同類性的繪畫團體。縱觀清黃鉞《畫友錄》以及上述“姑孰畫派”群體畫家的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姑孰畫派”并不僅僅局限于姑孰一帶畫家,由于蕭氏的學養(yǎng)深厚,才使得當時周邊地區(qū)的畫家慕名而來,爭相學習蕭氏風格,而蕭氏謙遜為人,循循善誘地啟發(fā)前來學習的后輩,故而成為詩畫活動中的中心人物。從這些畫家群體中繪畫考察,也并不局限于某一畫種,山水、人物、花卉無不俱全。

      “姑孰畫派”主要是明以降的畫家群體,故而他們都有著強烈的民族氣節(jié)和人格魅力。

      蕭云從作為遺民入清后,仍保持著民族氣節(jié)。從不在自己的作品中署清朝的年號。現(xiàn)存蕭云從眾多的作品皆可證實?!短缴剿姰嫛芬粌灾锌梢娖湟话撸纭秹羧胀ぁ芬环?,僅署“丁亥除夕,燈下書于梅花小筑。”《北園載酒》一幅下署“戊子四月四日記,蕭云從”,并未在丁亥、戊子前加上“順治”二字。而唯一在“跋”文末署“順治戊子歲夏五”,卻是張萬選在付印前加上的。

      孫據(jù)德,蕪湖人,工畫山水,與蕭尺木為友。少偕某客揚州,某以事系獄。據(jù)德思脫其罪,無資,懸所畫于市,連不售,憤甚,裂焚之。有過者于烈焰中攫一幅,委金而去,據(jù)德追還之。徒步歸蕪湖,盡斥產(chǎn),得千金,卒出某于獄。遂焚筆硯,終身不復畫。③(P282)

      “姑孰畫派”主要是以蕭云從為代表的明末清以降的文人畫家組成。其中遺民畫家決不和清王朝合作而遁跡山林,追求散淡悠閑的生活方式。因此簡疏蕭條的繪畫意境是他們的主要藝術共性。清乾隆皇帝曾在蕭云從《秋山行旅圖》上曾題道:“幾點蕭蕭樹,疏皴淡淡山。由來以意勝,無不寓神間,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還。粗中具工細,識語破天慳。”他們主要學習宋、元人,宗法倪瓚、黃公望,更多的是師法倪瓚或直接學習蕭云從的繪畫風格,接受云從的美學思想。

      據(jù)黃鉞《畫友錄》記載:韓鑄善山水,初師子久,筆頗蒼潔。王詰,工畫山水,少師惲南田,晚漸泛濫宋元諸家。梁璠工花鳥,敷色鮮濃,膠粉得徐、黃法。奚岡,能詩工畫,筆墨秀潤,得云林、子久之意。袁慰祖工詩,畫在倪、黃之間。而直接學習蕭云從繪畫藝術的主要是其弟弟蕭云倩,子蕭一旸、侄蕭一蕓、蕭一萁、蕭一薦,受影響的畫家有陳廷、孫逸、漸江,以及間接學習研究蕭云從繪畫并取得成就的畫家是黃鉞。他們的山水畫大多圍繞姑孰一帶風光進行創(chuàng)作寫生,花卉大多受蕭云從影響喜歡畫梅花。他們還從民間版畫中汲取營養(yǎng),形成了一種富有裝飾意味的以線為主概括形象的表現(xiàn)手法,其山石堅挺,剛中見柔。繪畫的美學思想均師古而不泥古,師法自然,有著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成分。

      “姑孰畫派”的繪畫是摒棄現(xiàn)實生活中喧囂庸俗的習氣,極力描繪冷靜的超現(xiàn)實的境界,以表現(xiàn)其遺民的高潔品格。他們常常隱約地透露出一種剛正之氣,在繪畫作品中,以挺拔、奇峭、堅實的形態(tài),表現(xiàn)某種傲然不屈的精神。他們的山水一般具有設境幽辟,意趣苦寒的特色,筆墨簡淡明潔,而有偉峻沉厚之效果,能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線條方折挺健。

      簡而言之,“姑孰畫派”主要是指以蕭云從為首的一批具有民族氣節(jié)、藝術才華突出的畫家群體,他們有著共同的創(chuàng)作繪畫理念,即從傳統(tǒng)中汲取精華,承繼先賢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技法,提倡從真山真水中體會師法自然的真諦,從而抒發(fā)對祖國山河的摯愛。在表現(xiàn)技法上,有著不拘一格,走出前人藝術陰影的籠罩,而形成自我風格的創(chuàng)新精神。

      六、“姑孰畫派”對新安畫派的影響

      文中“漸師”即指漸江。漸江俗姓江,名韜。在建陽鳳凰山報親庵的古航祥師的門下。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其祖先為齊梁后裔,其江為蕭江,蕭江本姓蕭,至唐有名楨者,才改姓江,渡江居歙縣黃墩,其子孫世居其地。從順治九年開始,漸江在蕪湖城里和宣城灣沚住過多年,與蕭云從、湯燕生往還甚密。當時蕭云從的繪畫影響較大,從學者較多。據(jù)蕭云從的好友宋起鳳在《稗說》中記道:“……不謀面授徒門下至數(shù)百人?!庇捎谒麄償⒓易V后原是一家,故漸江跟蕭云從學畫也是常理。蕭云從比漸江大十四歲,他們畫風有相似之處,無疑是蕭云從的藝術影響了漸江。

      比較蕭云從與漸江的畫作可以發(fā)現(xiàn),漸江的骨體與蕭云從的畫差不多。但漸江的畫更突出幾何形的骨體,無皴擦的筆墨,顯得特別穩(wěn)健、冷峭。云從的畫在方折的骨體中增加了一些橫皴或豎皴,而且還略帶有渲染,筆墨比漸江的畫豐富得多,也略顯靈活一些,卻不如漸江的畫那樣偉峻和清逸。但漸江畫的優(yōu)點,云從畫中也基本上都具有,所以蕭云從的畫自成一家。漸江的畫,當時“江南人家以有無定雅俗”,那是十分了不得的。蕭云從的畫和漸江的畫各具特色,只是在某些方面不象漸江那樣極端的突出而已。

      漸江在48歲客居南京時,曾經(jīng)為胡正言后人胡致果作《十竹齋圖》,畫上有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題詩并跋:“逸氣云林遜作家,老來閑手種梅花。吉光片羽休輕覷,曾敵梁園玉畫叉。漸師學畫于尺木,而品致迥出其上?!睆倪@里可知既然漸江是學畫于蕭云從,自然也是“姑孰畫派”的畫家之一。再看漸江的《黃山圖冊》,后面蕭云從的題跋,就更加證明他們之間的關系。其跋云:“山水之游,似有前緣。余嘗東登泰岱,南渡錢塘,而鄰界黃海,遂未得一到。今老憊矣,扶筇難陟,惟喜聽人說斯奇耳。漸公每為我言其概。余恒謂天下至奇之山,須以至靈之筆寫之。乃師歸故里,結庵蓮花峰下,煙云變幻,寢食于茲,胸懷浩樂。因取山中諸名勝,制為小冊。層巒怪石,老樹虬松,流水澄潭,丹巖巨壑,靡一不備。天都異境,不必身歷其間,已宛然在目矣。誠畫中之三昧哉!余老畫師也,繪事不讓前哲,及睹斯圖,令我斂手。鐘山梅下七十老人蕭云從題于無悶齋?!睆倪@里可看出他們交往的親密度,也知蕭云從怎樣啟發(fā)漸江“以至靈之筆寫至奇之山”,怎樣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獲取“至靈之筆”。而漸江是依照蕭云從的啟發(fā)而做的,他從蕪湖回歙縣,再登黃山,“結庵蓮花峰下,煙云變幻,寢食于茲,胸懷浩樂?!庇谑莿?chuàng)作出“層巒怪石,老樹虬松,流水澄潭,丹巖巨壑,靡一不備”的經(jīng)典之作《黃山圖冊》。而蕭云從在看了他的《黃山圖冊》之后卻謙虛地說“令我斂手”而不敢畫畫了。這即是老師對學生又是朋友之間的語言。

      蕭云從與漸江同屬明代遺民,其愛國思想和反清復明的政治態(tài)度也都一致。他們是師生又是朋友,因此他們的藝術觀點和創(chuàng)作方法也相同。他們都以倪、黃為師,但運用古人之傳統(tǒng)技法描繪山水又都能自成面貌。蕭云從將自己思考取得的繪畫審美經(jīng)驗傳授給漸江,使?jié)u江創(chuàng)作出比較成熟的作品《黃山圖冊》,并使?jié)u江在51歲以后的作品質量大為提高。蕭云從愛梅花,也畫梅花,而漸江受其影響,在出家后也愛梅花,并自稱“梅花古衲”。他們還合作過《梅花卷》贈給珍廠工人。漸江從師法古人到以自然為師,都是與蕭云從的美學思想分不開的。他云游武夷山、黃山、廬山等幽勝古跡三十年,終于給新安的畫家們很大的感化,由此形成了以他為中心的新安畫派。歙縣的江注、姚宋、鄭旼、汪洪度、程鳴、凌畹、巴慰祖、黃生、黃呂、方士庶,休寧的查士標、孫逸、汪之端、韓鑄、程功、戴思望、汪樸以及廣德出生的祝昌、和州出生的戴本孝,他們在漸江的影響下逐漸意識到文人畫的真髓,由于他們又多是隱逸畫家,自然形成了淡遠、寧靜更具文人畫特征的畫境。漸江逝世后,蕭云從曾在漸江為湯元翼畫的《梅花軸》上題詩道:“移棹西尋湖上隈,春花獨上越王臺。海天如遇山中客;風雪惟存畫里梅;夢轉三更空自語,心傷一折待誰來?歲寒豈復關人意,且對南枝臥草萊。”表達了蕭云從哀念漸江的深切感情。

      蕭云從的繪畫不僅直接影響了新安畫派漸江,而且還影響了新安畫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孫逸。

      孫逸,字無逸,號疏林,亦號石禪,安徽休寧人,流寓蕪湖。山水兼法南北宗各家,人以為文徵明后身。歙令靳某所雕《歙山二十四圖》是其筆也。孫逸一生勉志勤奮,日讀書數(shù)十卷,時寫云山寄其胸意,不為利欲干擾,以貧窮自怡,陶醉于詩文書畫。

      蕭云從與孫逸的關系,畫史記載很簡單,只是寥寥數(shù)語。清張庚《國朝畫徴錄》云:“蕭云從善山水,不尊宗法,自成一家,筆亦輕快可喜,與逸齊名?!辈⒂涊d孫逸“與查士標、汪之瑞、釋漸江稱四大家,其后復稱孫蕭云云”。孫逸旅居蕪湖后,與蕭云從并稱“孫蕭”,又稱“江左二家”。蕭云從年齡略長于孫逸,因而蕭云從很推崇他,他在孫逸臨唐六如《鶴林玉露冊》中這樣寫道:“余髻時便模唐解元此冊,不能淡遠,與子西所云超軼塵外之義殊失也。無逸靜者也,太古小年,殮緝于一豪端,故落筆有青藍之異。昔《輞川圖》出右丞手,以米氏父子臨之,獨自嘆為刻畫。得郭恕先細繡妙穎,始貞砥礪,然不若無逸絕倫逸群爾。麟生社兄精六法,馳譽江東。無逸服其神駿,膠乳之合自來矣。是以無逸之真跡所留實多,不受促迫,紓徐經(jīng)營,玩者一日如兩日,煙云益壽,詎百四十年哉?!逼渲t虛之詞溢于言表,然而題畫之時已六十三歲高齡了。但是無論從畫的數(shù)量上還是質量上看,實際上蕭云從都超過孫逸,但他卻謙遜地說自己在臨摹唐寅畫的淡遠靜泊方面不如孫逸。

      七、“姑孰畫派”被遺忘在歷史邊緣的原因

      明晚期,以蕭云從為首的“姑孰畫派”在民間及業(yè)內中影響甚大,在宋起鳳的《稗說》中就有明確記載:“尺木昔年廣與結構,皆當時名流,戶外乞詩畫者履嘗滿,瀉酒煮茶聲,夜分不已。然好客而身未嘗飲,興至且勃勃,不鳴雞,不聽歸也?!恢\面授徒門下至數(shù)百人?!痹谇宄醺锹暶Q起,就連遭到三次求畫不得的當時知府胡季贏,在重修太白樓壁畫時,還堅持讓蕭云從完成。而當時太平府任推官的張萬選,在離任之際,還將太平三書中太平圖畫這一重任,交給了蕭云從。這一切都表明姑孰畫派在當時的影響和地位均首當其沖。雖然在蕭云從去世之后,似乎沉寂過一百余年,但并不影響他的價值體現(xiàn)。乾隆時,蕭云從再次被官方所認可,并贏得當時在任的軍機大臣、畫家、畫學研究者黃鉞的重視。在他的極力推動和研究下,姑孰畫派再一次得到興盛的高潮。同時也影響著許多優(yōu)秀的畫家。之后二百余年后就被遺忘在歷史的邊緣。究其原因有四:

      (二)經(jīng)濟重心的偏移使“姑孰畫派”的盛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明晚至清初時期,姑孰是太平府所轄的經(jīng)濟文化政治的中心,因而文人墨客大多薈萃于姑孰,而蕭云從的繪畫理念也沖擊著當時墨守成規(guī)的復古繪畫的正統(tǒng)創(chuàng)作主流,故而吸引了一大批優(yōu)秀畫家來此求教學習,因而產(chǎn)生了以蕭云從為首的“姑孰畫派”,并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著一席之地。但是隨著清中期徽商的崛起,經(jīng)濟的繁榮逐步向江浙一帶轉移,導致眾多的文人雅士,繪畫精英尾隨流之于新安江畔,從而產(chǎn)生了以漸江為首的“新安畫派”。

      (三)社會經(jīng)濟的穩(wěn)定,導致繪畫界產(chǎn)生一種慵懶滿足的心理狀態(tài),富足的生活必然導致創(chuàng)新意識的淡漠。隨著“姑孰畫派”先輩們的相繼逝去,后繼者們也不再擁有先輩們“遺民情結”,更沒有先輩們所擁有的人生閱歷,而“姑孰畫派”最初的創(chuàng)作理念也因此在乾隆時代演變?yōu)橐环N無病呻吟的創(chuàng)作模式,故而“姑孰畫派”的精神只留下一堆蒼白的沒有思想靈魂的軀殼。而這種沒有思想靈魂的創(chuàng)作模式最終被后世畫家所取代。

      (四)出類拔萃的后繼者均有心開拓新的繪畫局面,裂變?yōu)槠渌嬇傻闹匾?。這是與蕭云從所提倡的繪畫創(chuàng)作理念所分不開的。因為蕭氏所提倡的“不拘一格,大膽創(chuàng)新,師法自然,逐步擺脫前人陰影而形成自我風格”的正確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必然導致許多和蕭云從一樣優(yōu)秀畫家會重新開拓新的流派。由于蕭云從繪畫理論、藝術的高超,蕭云從幾乎把太平所處的山山水水都描繪的出色非常,讓“姑孰畫派”的優(yōu)秀畫家無法再超越,故而有思想有理想的優(yōu)秀畫家,便不甘于維持現(xiàn)狀,而另辟蹊徑。他們把目光轉移到風光秀麗的黃山,把黃山作為自己新的創(chuàng)作基地,從而為自己今后的創(chuàng)作范疇,找到理想的創(chuàng)作源泉。如漸江、孫逸、汪之瑞、戴本孝等最終成為新安畫派的代表人物,而梅清卻獨立成為“宣城畫派”的領袖。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漸江的中年畫作,就會發(fā)現(xiàn)其清晰地蕭氏風格,但后期畫作較之尺木,就多了些幾分冷寂、孤寥之氣和超逸出塵、不食人間煙火的境界。當然這和蕭氏所取地域山水實景的差異分不開的。蕭云從筆下的山水都是可居可游的山水之地,充滿著生活氣息。而堅持直接對景寫生的創(chuàng)作理念,使蕭氏一宗的“姑孰畫派”,創(chuàng)造出大量平凡、日常、俗世的生活情趣的畫面,為“姑孰畫派”的山水平添了新的風格增加了新的元素。黃山本身的人煙稀少,與太平經(jīng)濟生活的繁榮之間的差別,必然導致漸江與蕭氏山水的迥然不同的生活畫境。

      注釋

      ①沙鷗.蕭云從評傳[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②蕭云從.易存[Z].清抄本.浙江圖書館藏.

      ③[清]黃鉞.一齋集[M].合肥:黃山書社,1999.宋起鳳.稗說.卷三.蕭尺木畫學.明史資料叢刊[C].第二輯.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④[清]宋起鳳.稗說.卷三.蕭尺木畫學.謝國楨.明史資料叢刊(第2輯)[C].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⑤民國本.蕪湖縣志[Z].卷五十九.雜識詩.

      ⑥[清]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Z].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卷.地理.

      ⑦[清]陳琰.國畫畫識.卷三.曠園雜志[M].

      ⑧[清]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Z]卷九.中華書局,1965.清黃鉞.一齋集[M].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版.

      ⑨蕭云從.韻通[M].北京圖書館藏.

      ⑩周積寅.簡議中國畫派——中國畫派研究叢書序.新安畫派[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郭震旦]

      2017-05-10 [作者簡介]沙鷗(1963-),男,安徽馬鞍山人,安徽省姑孰畫派研究會會長、馬鞍山市文聯(lián)秘書長,研究范圍涉及文學、甲骨文、書法、繪畫、方志、文獻、考據(jù)等諸多領域。

      K825.72

      A

      1004-7077(2017)04-0120-14

      猜你喜歡
      蕪湖畫派山水
      愛在一湖山水間
      心聲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14
      山水之間
      威尼斯畫派——文藝復興最后的輝煌
      藝術品鑒(2020年3期)2020-07-25 01:53:54
      蕪湖濱江天際線
      江淮法治(2020年9期)2020-07-11 04:55:44
      一處山水一首詩
      學生天地(2020年29期)2020-06-09 03:10:46
      長安畫派去掉“枷鎖”
      當代陜西(2019年19期)2019-11-23 07:53:38
      長安畫派“冷場”了?
      當代陜西(2019年19期)2019-11-23 07:53:36
      蕪湖樞紐GSM-R覆蓋方案設計
      《山水》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2:00
      薛永年:談古代的畫派
      公關世界(2016年20期)2016-02-27 11:15:07
      新建县| 建宁县| 长顺县| 天镇县| 唐山市| 平度市| 南乐县| 浦江县| 延安市| 比如县| 佳木斯市| 台东市| 基隆市| 缙云县| 延庆县| 上虞市| 图片| 堆龙德庆县| 五大连池市| 合川市| 辽宁省| 启东市| 临朐县| 淮南市| 扬中市| 贡山| 金塔县| 浑源县| 五河县| 竹山县| 安义县| 新晃| 通城县| 全椒县| 宁陵县| 天柱县| 鸡西市| 巴彦县| 吉木萨尔县| 岱山县|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