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劍萍
(浙江省長興縣第一小學)
摘 要:極域電子教室教學軟件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使用已經(jīng)非常廣泛,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日常教學的使用過程中,老師們運用較多的是教學軟件中的文件分發(fā)、廣播教學、學生演示、屏幕監(jiān)看等教師端功能。對于學生端的功能應用并不全面。通過課堂實例,對如何巧妙利用學生端的“電子舉手”功能營造恬靜智慧的課堂氛圍進行了分析與反思,旨在拋磚引玉,希望對老師們的課堂氛圍營造有所幫助和啟發(fā)。
關鍵詞:極域電子教室教學軟件;行為習慣;課堂氛圍
一、一個實例
Scratch趣味編程的信息技術社團課上,學生在專心致志地上機練習,突然,“哈哈……”一陣笑聲在安靜的計算機教室中響起,緊接著出現(xiàn)了竊竊私語直至教室里喧嘩聲四起。我走了過去,將目光集中在那一圈男孩子身上。男孩子們不以為然,其中一個依然自言自語說道:“總算做好啦!交啦!交啦!”我馬上制止他,讓他安靜,以免影響其他同學的編程創(chuàng)作。有同學安靜了下來,但那個男生卻仍搖頭晃腦地一邊發(fā)出哼哼聲,一邊徑自走到我面前,請我去欣賞他的作品。我被這位同學的天真行為弄得哭笑不得,社團的同學都笑了,我則郁悶不已。
當時,我以為這只是個別現(xiàn)象,可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這樣的現(xiàn)象又出現(xiàn)了,而且在課堂上發(fā)生的頻率一次比一次高,程度一次比一次嚴重,隨意搭話、自言自語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到了課堂學習。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其實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的這種隨意說話的行為是比較普遍的,關鍵在于是否超過了“度”。適度的交談、交流是不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的,但是超過了這個“度”,就會打破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其次,學生都希望老師認可他們的價值,希望同學肯定自己在班級中的地位。為了這個目標,有些學生就比較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或勇氣,甚至故意做一些不被老師接受的事,被老師批評,也是表現(xiàn)自己勇氣的一個方面。
再次,學生中有一部分是比較喜歡起哄的,他們雖然不敢當面鑼、背后鼓地和老師直接“斗爭”,但一旦有人帶了頭,他們就開始起哄。
二、一點做法
根據(jù)以上對學生心理的分析,我和社團里的學生進行了一個約定,即成為一名“文明有禮的信息人”,以后在課堂中完成了創(chuàng)作,又或是課堂中有任何疑問,都請用極域電子教室教學系統(tǒng)中的“電子舉手”功能。所有的舉手示意動作都要用軟件完成,不能用嘴發(fā)出聲音。
我和孩子們講道理:我們學的是Scratch趣味編程,編程需要靜心創(chuàng)作,所以我們不能發(fā)出聲音影響其他同學。Scratch編程更需要我們有舉一反三、活學活用電腦軟件的能力,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自己使用電腦軟件學習的習慣。
約定實施的前期,孩子們還有一些不適應,有時候還是會發(fā)出一些不適合課堂的聲音。為了更好地約束他們,我有意無意地在我的教師機上截取一些電子舉手的畫面,表揚那些遵守約定的學生,不斷鼓勵他們習慣于用電子舉手功能。慢慢的,社團里的孩子都養(yǎng)成了電子舉手的習慣,編程過程中不和諧的聲音在極域電子教學軟件的幫助下逐漸消失,慢慢不見了。
三、分析成因
小學階段是學生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他們的認知、情感、意志、性格等諸多方面都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在學習、受教育的過程中,小學生雖然已經(jīng)能夠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當遇到了一些令他們感到特別快樂、特別悲傷、特別好奇等事件的時候,他們的情緒還會不穩(wěn)定。而且這些不穩(wěn)定不光只是停留在口頭或面部表情上,常常會付諸行動。比如,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小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破涕為笑”的表現(xiàn),這個表現(xiàn)可能只是因為一個玩笑。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紀律往往是課堂教學成敗與否的關鍵,老師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營造恬靜的課堂學習氛圍。就比如上述案例,如果我純靠嘴巴去喝止學生的行為,學生有可能會對我產(chǎn)生逆反心理,自說自話的行為自然也不會有較大的改變。但如果用信息技術軟件這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工具來幫助學生改變行為習慣,學生是非常樂于接受的。
四、案例反思
這個案例看似平常,卻也很典型。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和軟件出現(xiàn)在學生的身邊,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理地運用軟件功能去實現(xiàn)正向的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一個關鍵。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面對具有豐富內(nèi)容的計算機系統(tǒng),如何引導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控制自己的言行,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素養(yǎng),是值得思考的。
參考文獻:
[1]勞倫斯·夏皮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怎么辦?[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01.
[2]吳志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4-08.
[3]邢真.和諧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5(8).
[4]S·凱米斯.行動研究法[J].教育科學研究,2015.
[5]祝智庭.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編輯 趙飛飛